得了腰肌勞損後怎麽治療?
腰肌勞損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韌帶的慢性損傷,導致局部無菌性炎癥,從而引起腰臀部壹側或兩側的彌漫性疼痛。這種病也叫腰臀肌筋膜炎或功能性腰痛,中醫稱為腎虛腰痛。是慢性腰痛的常見病之壹。背部的肌肉,尤其是背部的伸肌,具有等張收縮和等長收縮的雙重功能。前者產生或控制脊柱的運動,後者維持軀幹的姿勢和脊柱在任何位置(除舒適站立和運動極限外)抵抗重力拉力的正常屈曲。由於腰部過度疲勞,如長時間的彎腰勞動,使肌肉、筋膜和韌帶不斷拉伸,使肌肉內壓力上升,血液供應受到影響而使肌肉處於缺血狀態,肌肉痙攣並產生大量乳酸,以及代謝產物(自由基、血清素等。)不能及時消除,導致水腫粘連,可導致組織變性,慢性勞損。或由於腰部軟組織急性損傷,受損的腰肌筋膜不能完全修復,局部形成慢性無菌性炎癥、肌肉纖維化或瘢痕形成,刺激神經末梢,產生腰痛。此外,由於腰椎骶化、脊柱裂等先天性疾病,造成結構不穩定,部分肌肉和韌帶失去附著點,從而誘發勞損,產生腰痛。【診斷】(1)長期反復發作的背部疼痛不適,或隱痛腫痛,腰部緊緊貼在木板上,如有重物,時輕時重,揮之不去。充分休息、加強保暖、適當活動或改變姿勢可緩解癥狀,疲勞或陰雨天氣會因風寒濕而加重癥狀。腰部運動基本正常,壹般無明顯障礙,但有時有牽拉不適感。我不能長時間站立,也不能彎腰。如果我長時間彎腰,腰很難伸直。我經常喜歡用手拍打後背。急性發作時癥狀明顯加重,可出現明顯的肌肉痙攣,甚至出現脊柱側彎、下肢疼痛等癥狀。(2)查1。腰背部壓痛範圍較廣,壓痛點多在骶棘肌、腰椎橫突、髂脊後緣。2、肌肉痙攣:觸診時腰部肌肉緊張、抽筋,或有硬結、肥大。3.x線檢查:少數患者可有先天性畸形,老年患者可有骨質增生,未見異常。【治療】按摩對慢性腰肌勞損有壹定療效,但關鍵是要消除致病因素,即改變不良姿勢和過度勞累,才能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治療原則:舒筋通絡,活血化瘀,解痙止痛。位置和穴位:腎俞、腰陽關、大腸俞、八角、指邊、委中、成山、腰臀。主要手法:滾、按、揉、點、撥、揉、被動運動。操作方法:1。循經按摩:患者俯臥,醫生站在壹側。先以滾動按摩的方式沿兩側膀胱經自上而下進行操作3~5次,力度由輕到重。然後用雙手大拇指按揉腎俞穴、腰陽關、大腸俞穴、八角穴等穴位,以酸痛為度,配合伸腰被動運動數次。2.解痙止痛法:醫生對痛點和肌肉痙攣處施以點壓、拔毛手法,反復3~5次,達到提高痛閾、松解粘連、解痙止痛的目的。3.關節紊亂的調整:患者側臥位,醫生面向患者站立,左右各應用腰部斜扳法1次,然後取仰臥位,雙下肢屈膝髖,醫生托住患者雙膝進行腰骶旋轉,順時針和逆時針各8~10次,再滾膝16~20次,調整腰骶關節。4.收尾手法:患者俯臥。醫生先通過滾揉3-5次,依次在腰部、臀部、大腿後側和外側施術,然後點按秩邊、委中、承山等穴位。然後他直接用大魚際摩擦腰背部兩側的膀胱經,橫向摩擦腰骶部,以熱透為度。最後,他將手指並攏,放松手腕,有節奏地敲打腰部和下肢的膀胱經部位。5、輔助療法:功能鍛煉,加強背伸肌鍛煉,如仰臥拱橋鍛煉、俯臥位飛燕鍛煉,早晚1次,每次20~30次。有利於背部肌肉力量的恢復。【預後】按摩可以明顯改善慢性腰肌勞損的癥狀,尤其是早期,但該病往往容易復發,要註意平時的工作姿勢。如果能配合功能鍛煉,持之以恒,有助於提高療效。【註】1。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糾正不良姿勢,勤換姿勢,避免過度疲勞。2、註意休息和局部保暖,控制房事。3、加強背部肌肉鍛煉,適當參加戶外活動或體育鍛煉。【相關研究】慢性腰肌勞損是壹種頑固性勞損疾病。按摩療法有壹定效果,但很難恢復。關鍵是消除緊張的原因,加強預防措施。在按摩治療的同時,如能配合滋補肝腎、活血化瘀、溫經通絡的內服中藥,可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