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床育苗,按照行距15 ~ 20 cm,株距12 cm,將莖段平鋪,覆土3 cm左右。保持苗床濕潤。1.5 ~ 2個月生根、出苗、定植。苗木種植應在陰涼潮濕期進行,並及時遮蔭。種植行距為50厘米×40厘米。每穴種植1根苗或1 ~ 2段根莖。說明:本品為圓柱形,略彎曲,部分略扁,長15 ~ 40厘米,直徑0.8 ~ 1.5厘米。表面黃褐色至紅褐色,粗糙,多數有扭曲的縱溝,圓根痕,黃色針狀纖維束。質硬而脆,斷面紅褐色,多黃色針狀纖維束明顯。與另壹斷面相比,有許多針孔和少量黃色針狀纖維束,可見深褐色發亮的油斑。
采收與貯藏:春秋季采挖,洗凈,去皮,曬幹。儲存在陰涼幹燥的地方。種植3-5年後,根莖長到40厘米以上即可采收。壹般以秋冬采收為宜。挖出新鮮根後,除去莖葉、不定根、外皮和淤泥雜質,切成15 ~ 40cm長的段,曬幹或低溫幹燥。雞血藤切忌切片或縱條曬幹,否則有效成分揮發油損失過多,降低藥效。
加工:洗凈雜質,用水略泡,撈出充分濕潤,切片,晾幹。性味辛溫。
①《本草返老還童》:味苦,性寒,微毒。
②求本草原:辛,溫。
③藥材采集:苦、溫、無毒。
歸經
①“本草返老還童”:入肝、肺。
②藥理:入肝腎二經。⑴《本草正義》:千年養生,今不斷用,通經絡,祛風除痹,頗有應驗。蓋子的味道比較濃,也讓溫度不了了之。
⑵《柑橘園小知識》:可用於藥酒,最適合風痛老人。
(3)《綱要》:強筋骨,泡酒;酒磨衣止胃痛。
⑷“本草返老還童”:治癰、瘺管、潰瘍、壞疽,殺蟲解毒,消腫排膿。
⑸“新參片”:入血,祛風濕,強筋骨,治四肢酸痛。
【6】中草藥手冊:治風痛、筋骨軟、半身不遂。1“柑橘園小知識”:忌蘿蔔。
②“飲片新參”:陰虛內熱者慎用。
(1)有報道稱,患者服用由千禧健組成的復方藥物後,出現惡心、嘔吐、頭暈、全身抽搐、意識不清、大小便失禁、駝背、呼吸困難等癥狀。臨床使用該藥應註意劑量和藥後反應。
⑵風濕性關節痛屬熱證者不宜使用。陰虛內熱體質者不宜長期服用此藥。
⑶陰虛內熱者慎用,陰虛內熱體質者不宜長期服用。⑴疏風丁童丸(北京中醫方劑精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引起的腰腿酸軟、肢體麻木、體沈、跌打損傷、瘀血疼痛等癥。:雞血藤、沒藥、自然銅各9克,肉桂、牛膝、木瓜、甘草各9克,杜仲、防風、羌活、獨活各9克,碾成細粉,煉蜜為丸。每粒重6克(含藥約2.4克)。每日兩次服用1藥丸,溫開水送服。孕婦不宜服用。方中,千年健祛風除濕,強筋骨,止痹,為君藥。
⑵(臨危戶籍簡方)強精壯骨:千年生、遠誌、茯苓、當歸均分。為末,蜜丸,五子大,每酒五十丸。方中,千年健能祛風除濕,強筋骨,為君藥。
⑶(貴州本草)對於體弱多病的老人,有膝痛、腰痛,特別是腰背僵硬疼痛,屈伸不便者為:雞血藤、川牛膝、海風藤、木瓜各9克,桑枝15克,杜仲9克,秦艽、桂枝各6克,生地12克,當歸9克。用水煎服。方中,千年健祛風除濕,強筋骨,止痹,為君藥。
⑷用於風濕、關節痛、腰酸腿軟、手腳麻痹等。常與桑寄生、虎骨、牛膝同用。(1)桂枝:可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腰腿痛,或寒凝血瘀,閉經疼痛,桂枝溫中有辛,散風寒,溫經,通四肢;千年養生也是溫的,滋補肝腎,強筋骨,性本善。兩藥合用,能溫寒燥濕,活血止痛。
⑵用幹姜:可治脾胃虛寒,胃脘冷痛,食欲不振,嘔吐腹瀉。幹姜性熱辛,散寒溫中,扶楊琪。比如藥性理論裏說“主溫中偏,腹痛。”千年強心暖脈,暖中州。論《本草綱目》中的“止胃痛”。兩藥合用,溫中散寒,和胃止痛,祛虛寒,健脾胃,止胃脘痛,止嘔吐瀉。
⑶杜仲。:補肝腎,強筋骨,治肝腎不足,精血不足,筋骨失養,下肢痿軟無力,腰酸背痛。杜仲。溫,滋補肝腎,滋養筋骨,治療腰膝酸軟、腿腳攣縮;明年暖心,暖經絡,強筋骨。這兩種藥物的結合使肝臟強壯,腎臟強壯。
⑷配穿山甲:可治風、火、毒、纏綿肌表、瘀血積熱,癥見腫痛、腐肉潰爛、流膿。千年健心散能解郁散結消腫,治癰、瘺、瘡、疽;穿山甲又鹹又涼,需要打碎。能瀉火排膿,消癰消腫,排膿排血。兩種藥要壹起用,清熱消腫,托裏排膿,才是治癰消瘡的正道。
5]與川芎:活血行氣,祛風除濕。治療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氣滯血瘀引起的關節痛、痙攣、小便宜。川芎辛溫,散血祛風活血,治寒性關節痛、筋腱攣縮;千年養生苦溫,苦燥溫,除濕通絡,風濕止痛。這兩種藥合起來祛風除濕。活血通絡,使氣血通暢,可以緩解關節疼痛。
【6】用陳年老酒:疏通血管,強健筋骨。老酒辛溫,溫血脈,誘藥達病;千年養生也是溫補,疏通經絡,強筋壯骨。兩藥搭配,溫經通絡,活血化瘀,強筋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