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鹽水鴨
南京板鴨,俗稱“琵琶鴨”,又稱“官板鴨”、“宮鴨”,素有“北烤鴨、南板鴨”之稱,是南京的傳統名菜。南京板鴨是在鹵水中腌制而成的,分為板鴨和春板鴨兩種。因其肉質細嫩緊實,像盤子壹樣,故名板鴨,是金陵人最愛吃的壹道菜,故有“六朝風味”、“百絕菜”之美譽。鹽水鴨色香味俱全。外觀飽滿,體肥白,肉質細嫩緊實,食之酥香。
2.遂川鹽水鴨
“遂川鹽水鴨”是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的傳統特產。它已有數百年的加工歷史。以中國三大名鴨之壹的紅毛鴨為原料,以傳統的腌制、烘烤、幹燥工藝為基礎,結合現代科學方法。其外形酷似秦越,被譽為“臘肉之王”,深得消費者青睞。到了井岡山,就到了遂川。1999遂川縣被農業部和中國農業學會特產經濟委員會命名為“中國板鴨之鄉”。
3.武威鹽水鴨
無為鹽水鴨是安徽省無為市著名的傳統食品,始創於清代。巢湖鴨以原料為原料,配以八角、花椒、丁香、茴香等約30種中藥和調料,先熏制後腌制而成。板鴨是安徽無為縣的名片。在無為,有無數的板鴨,其中大部分是城市裏有名的,如城南的馬家和城東的顏佳。可謂婦孺皆知的老字號品牌。鹵水成分和熏烤火候都是祖先傳下來的秘傳故事,從來不給人看。壹個不務正業的人,不用嘴去嘗,不用眼去看色,不用鼻去聞香,就能判斷好壞。外國人永遠不會明白這壹點。因此,往往需要說明是“馬家”還是“顏佳”以示真偽,但盡管如此,外人還是不明白其中的奧妙。至於閑來無事出門做板鴨,就算不正宗,只要掛著“閑來無事做板鴨”的招牌,也壹定會名聲大噪。
4.建甌鹽水鴨
建甌鹽水鴨是福建建甌的傳統特產。因其形、色、香、味齊全,工藝精湛,風味獨特,食用方便,在清代久負盛名,深受南北方消費者的青睞。20世紀80年代被中國食品總公司收入《家禽與傳統家禽制品》壹書,並被列入全國著名鹽水鴨產品,即建甌鹽水鴨(福建)、南京鹽水鴨(江蘇)、建昌鹽水鴨(四川)。
5.南安板鴨
南安板鴨是江西省贛州市著名的傳統特產。南安板鴨歷史悠久,500多年前就有了,並於1911獲得巴拿馬世博會金獎。南安板鴨是江西著名的土特產。外形美觀,色澤潔白,皮薄肉嫩,尾油飽滿,骨脆有嚼勁,味道鮮美,誘人食欲。已成為國內外市場的臘肉珍品。早在清代(1850),南安府(今大余縣南安鎮吳芳礦壹帶)就有板鴨生產。當時是壹家壹戶加工,叫“腌制”。為提高加工質量和出口價值,對“鹽水鴨”在色、香、味、形等方面不斷探索,總結經驗,改革生產工藝,重視毛鴨育肥,用輔板定型,使鴨身成桃形,扁平幹燥,故名“板鴨”。
6.建昌鹽水鴨
建昌鹽水鴨是四川省德昌縣的特產。建昌鹽水鴨是以建昌鴨為原料,經過生態放養和施肥,采用傳統工藝腌制、幹燥而成。其外觀飽滿,酒體幹爽明亮,濃郁,緊密玫瑰紅,肉質細嫩,香味濃郁,不肥不膩。建昌鹽水鴨已有數百年的加工歷史。據元明史籍記載,西昌原名建昌,因出產板鴨而聞名,故名建昌板鴨。
7.高泰板鴨
高泰板鴨是安徽的特產,產於王家壩蓄滯洪區。采用當地手工飼養的無汙染毛鴨,精制而成,晚上暴曬,自然風幹。高泰板鴨是安徽的特產,產於淮河岸邊的阜南縣高泰鄉。是國家蓄滯洪區,地理位置特殊,地勢低窪,河流溝渠眾多,自然條件優越,勞動力資源豐富。是農、牧、漁業的天然牧場。四季分明,空氣清新,自然資源豐富,是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的最佳場所。阜南縣高泰鹽水鴨廠生產的“高泰鹽水鴨”最有名。
8.沙灘鴨
沙板鴨是江西贛州贛縣的傳統特產,屬於客家菜。“中國板鴨之鄉”贛縣,以“桑迪”牌板鴨為原料,采用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制作而成。以“色、香、味、形俱佳”著稱,被譽為臘肉之王,遠銷香港和東南亞。沙板鴨是贛縣客家人用來熱情款待貴客的最佳珍饈食品之壹。
9.什邡鹽水鴨
什邡鹽水鴨是四川著名的小吃,也是什邡著名的地方美食和傳統產品。眾所周知,有100多年的歷史。鴨子的生產歷史可以追溯到古蜀國的魚鳧王朝,食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漢的侯勇宮和五代蜀宮的宴席。古書《王家尚食譜》中記載,北宋大文豪、美食家蘇東坡自綿竹蒸蜜酒,以什邡鴨為輔,遊長江作紅墻詩。然後板鴨終於成為四川人喜愛的食物。
10,沙縣鹽水鴨福建沙縣鹽水鴨是傳統名品,歷史悠久。宋朝宰相李綱在沙縣居住時,稱贊沙縣板鴨是福建沙縣板鴨的上等肉。本品選用農戶飼養的半番鴨,肉質優良,營養豐富,用料考究。福建沙縣鹽水鴨源於中國最著名的鹽水鴨之壹建甌鹽水鴨。是專門在沙縣學到建甌技能的,但是在其他方面有所發展。目前在辣味上甚至超過建甌鹽水鴨。如果成品扁扁的,色澤黃潤,肉質鮮美,鹽份適中,香味不膩,開水蒸十分鐘後即可食用,不加任何調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