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梗百度百科資料,紫蘇梗是壹種中藥材,很多人只聽說過紫蘇梗,卻不知道這種東西,其實它的作用也是很大的。下面是紫蘇梗百度百科的資料,大家看看吧。
紫蘇葶百度百科資訊1紫蘇葶
莖為紫蘇,是紫蘇的別稱。在唇形科。
中文名
莖是紫蘇莖。
拉丁學名
紫蘇。
學術或職業研究的分支
唇形科
屬於
紫蘇屬
生長
紫蘇
形態特征
壹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莖高0.3-2米,綠色或紫色,鈍四棱形,有四條溝,密被長柔毛。葉寬卵圓形或圓形,長7-13cm,寬4.5-10cm,先端短或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粗鋸齒,基部以上為膜質或草質,兩側綠色或紫色,或下側僅紫色,上側蓬松,下部有7-8對側脈。
葉柄長3-5厘米,背腹扁平,密被長柔毛。2花聚傘花序,形成頂生和腋生總狀花序,長1.5-15厘米,密被長柔毛,偏向壹側;苞片寬卵形或近圓形,長、寬約4毫米,先端短尖,外面有紅棕色腺點,無毛,膜質邊緣;花梗長1.5毫米,密被柔毛。
萼鐘形,10脈,長約3毫米,直,下部具長柔毛,具黃色腺點,內喉具柔毛環,結果長至1.1厘米,扁平或下垂,基部膨大,萼檐二唇形,上唇寬,三齒,中齒小。花冠白色至紫紅色,長3-4毫米,外面稍被微柔毛,下唇基部向內稍被微柔毛,冠管短,長2-2.5毫米,喉斜鐘形,近二唇形,上唇稍缺,下唇3裂,中葉較大,側裂片與上唇相似。雄蕊4,幾乎不突出,前面的壹對稍長,離生,著生於喉,花絲平,花藥2室,子房室平行,
之後是輕微發散或極度發散。花柱先端等於2裂。圓盤的正面是手指形的。小堅果近球形,灰棕色,直徑約65438±0.5毫米,網狀。花期8月-165438+10月,果期8月-65438+2月。
原產地
在全國各地廣泛種植。不丹,印度,印度支那半島,南到印度尼西亞(爪哇),東到日本和朝鮮。模式標本從日本采集。[1]
主要價值
這植株在中國廣泛栽培,並且用於藥和香水。藥用部分以莖、葉、種子為主,葉發汗、止咳、芳香利尿劑,有鎮痛、鎮靜、解毒作用,對治療魚、蟹中毒引起的感冒、腹痛、嘔吐有效;梗有寧氣安胎的作用;紫能止咳、祛痰、平喘、散精神遲鈍。葉子也可以食用,和肉壹起煮可以增加後者的風味。從種子中榨出的油,稱為紫蘇油,可食用,並具有工業用防腐作用。[1]
近緣物種的區分
這種植物變異很大。在我國古籍中,稱之為紫蘇,紫蘇稱為紫蘇。然而,根據現代分類學家E. D .梅裏爾的觀點,它們屬於同壹種植物,它們的變異只是從栽培開始的。紫蘇和白蘇除了葉子的顏色可以區別開來,即白蘇的花通常是白色的,白蘇的花往往是粉紅色到紫色的,白蘇的被毛通常略密(有時也有例外),花萼略大,香氣略次於白蘇,但差別很細微,所以兩者合二為壹。
紫蘇梗百度百科資料2紫蘇主要功效:溫心杏散,葉淡如肺,能散寒、宣肺、止咳;梗喜脾胃,善行氣和中,理氣安胎。故常用於風寒咳嗽,脾胃氣滯者。此外,它還能解除魚和螃蟹的毒素。紫蘇。中草藥紫蘇的幹燥莖。含有揮發油,主要是紫蘇醛、L-檸檬和少量的a-蒎烯。
身高60 ~ 180 cm。擴展數據:
紫蘇有壹種特殊的香味。莖四棱形,紫色,綠紫色或綠色,具長柔毛,莖節密集。單葉對生;葉片寬卵形或卵圓形,長7 ~ 21厘米,寬4.5 ~ 16厘米,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頂端漸細或尾狀尖,邊緣粗鋸齒,兩面紫色,或兩面綠色,上側被柔毛,下脈被柔毛;
葉車長2.5 ~ 12厘米,密被絨毛。鑒定:為方柱狀,邊緣圓滑,長短不壹,直徑0.5 ~ 1.5厘米。表面紫褐色或深紫色,四面有縱溝和細縱線,節稍膨大,有對生的枝痕和葉痕。這部分裂開了。切片厚2-5毫米,常呈斜長方形,木質黃白色,射線細,放射狀,髓白色。
紫蘇的功效和適應癥是什麽?
紫蘇是壹種綜合交叉商品,既有藥用價值,又有臨床常用和食用價值。在藥用形式上,莖稱為紫莖,葉也稱為紫蘇葉,種子也稱為紫蘇、黑紫蘇、紅紫蘇,是紫蘇姜奇湯的重要成分。散寒解表,理氣寬中。主治:螃蟹中毒引起的感冒、發熱、惡寒、無汗、胸悶、咳嗽、腹痛、腹瀉、嘔吐。
紫蘇葶百度百科3紫蘇葶的功效與作用
理氣解郁,止痛安胎。治氣滯、食積、胸膈脹滿、腹痛、胎氣不和。
(1)《本草經》:“通通風毒。”
(2)《本草綱目》:“下氣稍緩,適用於體虛者。”
③本草宣彤:“能行氣安胎。”
(4)《本草崇原》:“主要原理是和胃行氣,消食化積,化痰生津。治療窒息、膈肌惡心、心臟和腹部疼痛。”
⑤《德培本草》:“疏肝益肺,調理氣血,解郁止痛,止咳安胎。”
紫蘇梗的選擇
治傷寒,胸中脹滿,氣滯於心,不思飲食。
將紫蘇梗壹至二根,浸泡陳年橘皮湯去白,焙幹二兩,赤茯苓去黑皮壹層半,大肚皮、旋覆花各壹至二根,半夏湯洗七次,焙幹二兩。六味,細切如豆大,每份五元,水壹盞半,姜壹分,棗三片,均煎至七分熟,去渣溫服。《生肌總錄》中的蘇橘湯
治療水腫
紫蘇梗八元,三錢蒜根五元,姜皮五元,冬瓜皮五元。用水煎服。湖南醫學年鑒
解渴後身體浮腫,心膈不利。
紫蘇、桑白皮、茯苓莖葉各30克,炒郁李仁、羚羊角、檳榔各23克,肉桂、炒枳殼、獨活、木香各15克。為粗粉,每劑12g,加生姜0.15g,水煎。方中紫蘇調氣,寬中。
治療因風毒引起的腳氣、腹部惡心、腳虛腫重。
紫蘇、木通、桑白皮、小茴香各30克,枳殼60克,羌活、獨活、荊芥穗、木瓜、青皮、甘草各15克,大肚子有10個。最後,每次9g,加入3片姜和1莖蔥,用水煎服。
治腎氣偏風
紫蘇、黃柏、木瓜、檳榔、香附、陳皮、川芎、厚樸、白芷、蒼術、烏藥、荊芥、防風、甘草、獨活和枳殼。加入生姜3片,大棗1枚,水煎。
紫蘇莖的性狀鑒別
本品為方圓柱形,邊緣鈍圓,長短不壹,直徑0.5-1.5cm,表面紫褐色或深紫色,四面有縱溝和細縱線,節稍膨大,枝痕和葉痕對生。這部分裂開了。切片厚2-5毫米,常呈斜長方形,木質黃白色,射線細,放射狀,髓白色。
顯微鑒定
紫蘇莖直徑2.3mm橫截面:圓形方形。表皮細胞切向拉長,外壁有復雜的角質層,有許多非腺毛、腺毛和腺鱗。非腺毛由4-8個細胞組成,長280-720μ m。腺毛的腺頭為1 ~ 2細胞;腺鱗直徑約56μm。皮層細胞有3 ~ 4排,四邊皮層外有6 ~ 9排厚角細胞。中柱鞘的纖維束呈環狀間斷排列。韌皮部很窄,木質部導管呈放射狀排列,射線1多排,有壁孔。果肉大。
壹般識別
紫蘇莖為四棱方柱,直徑2 ~ 5毫米,表面棕紫色至紫綠色。上面有稀疏的白毛,明顯的節,對生的小枝或葉片,葉片多皺縮。展平後呈橢圓形,先端尖,兩面紫色或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紫色,腺點凹陷,葉柄紫色或綠色。氣息清香,味道略刺鼻。蘇葉:與紫蘇相似,但葉子大多比紫蘇小,上下表面呈綠色或深綠色。莖表面黃棕色。聞起來像紫蘇。莖葉完整,色澤紫紅,香氣濃郁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