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是藏而終的意思,“初夏”是炎熱的夏日過去了。《二十四節氣》說:“去吧,去吧,酷暑到此為止。”“出”的意思是躲,是結束,表示酷暑即將過去,酷暑將在這壹天結束。夏天代表氣溫由熱變冷的節氣。
解釋:
[chǔ]
1.活下去。
2.和別人壹起生活;交流。
處於(壹個地方、壹種情況等)。).
4.處置;處理。5.懲罰。
6.姓氏。
[chù]:
1.地點。
2.機關組織體系中按業務分類的單位(級別壹般低於局,高於處)也指部分機關。
夏天熱是什麽意思?
每年8月23日前後(8月22日~ 24日),視太陽到達150,為二十四節氣中的暑熱。夏季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夏季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
盛夏時節,氣溫進入顯著變化階段,逐日下降,暑氣不再逼人。節日的這種變化自然反映在農耕上。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實用價值的諺語,如“壹秋雨壹寒”、“立秋三場雨,亞麻扇高高掛起”、“立秋夏涼”、“盛夏不來”等,都是對酷暑季節氣候變化的直接描述。
但總的來說,夏季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容易口鼻幹燥,喉嚨幹燥,嘴唇發燙。所以,衣服不要加太多,避免遮蓋,但也不要太冷。所以這個時候要註意防燥,調整飲食起居。
夏季平均氣溫壹般比初秋低65438±0。5℃左右,部分年份8月下旬華南西部可能出現低溫,日平均氣溫低於23℃3天以上,影響雜交稻開花。但由於華南地區夏季高溫基本上仍受夏季風控制,經常出現華南西部最高氣溫高於30℃,華南東部高於35℃的日子。
尤其是在長江沿岸的低海拔地區,在夏旱持續的年份,更是感受到了“秋老虎”。西北高原已入夏,秋意濃濃。海拔3500多米的地方,已經呈現出初冬的景象,草漸漸枯萎,霜雪增多。
夏日炎炎有哪些習俗?
1,旅行迎秋
夏季過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在鄉間暢遊、欣賞秋景的好時候。酷暑過後,就連天上的那些雲也仿佛被抽空了,很舒服。民間壹直有“七八月見巧雲”的說法,意為“出門迎秋”。
2.河燈
河燈又稱“荷花燈”,通常在底座上放上燈或蠟燭,中秋節時放入江河湖海,任其漂浮。
3.釣魚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酷暑過後是收獲的季節。每年暑假期間,浙江沿海都會舉行壹年壹度的盛大捕魚節。在東海捕魚結束的那壹天,漁民們被派去出海。
4.鴨
夏天有吃鴨子的民間傳統。鴨肉味甘、鹹、涼,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作用。烏骨鴨藥用價值較大,可緩解肺結核患者潮熱咳嗽。老鴨能補虛養陰,對久病或因勞累而吐血者有益。鴨子做法也是五花八門,有水煮鴨,檸檬鴨,烤鴨,荷葉鴨。
5、桂圓配粥
老福州夏天要吃桂圓配粥,因為夏天天氣熱,人體消耗熱量多。吃桂圓可以補充熱量。桂圓性溫,益心脾,補氣血,養氣。吃法是剝壹碗桂圓,配粥吃。
6.涼茶
這種習俗從唐代開始流行,家家戶戶都有在暑假炒涼茶的習慣。先去藥店配藥方,然後在家泡茶喝,也就是說秋天要吃點“苦”的東西。涼茶在清熱去火、消食化積、清肺熱方面相當有益。
7.燕麥南瓜粥
南瓜被稱為“秋季第壹瓜”,能降血脂、降血糖,促進腸道蠕動,幫助人體排出氧化自由基等代謝廢物。燕麥能有效降低人體內的膽固醇含量,改善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