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緩慢,個體不大,體重壹般在250克左右;但營養豐富,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具有生肌活血等藥用價值。群眾比花斑黑魚更喜歡,暢銷華南、港澳和東南亞。
月亮黑魚晚上出來,白天潛伏在水草裏,晚上出來覓食。它也喜歡跳躍,會在流水的沖擊下逆流而上或者跳離水面。烏鱧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性。當水中缺氧時,它可以將頭露出水面,借助鰓腔內的輔助器官呼吸空氣。不會因為水中缺氧而死亡,無水也能存活很長時間,有利於高密度集約化投餵和活魚運輸。烏鱧體重壹般為100-250克,最適生長水溫為15-30℃。當水溫降至12℃時,它會停止進食,到了冬天,它會經常潛入洞穴或爬進泥層躲避寒冷和冬天。
孵化2天後,幼蟲開始吃外部食物,幼蟲開始吃輪蟲。隨著魚類的生長,枝角類、橈足類和搖蚊幼蟲的比例迅速增加。幼蟲的攝食強度有壹定的晝夜節律,夜間攝食強度最高,為18 ~ 22。烏鱧的性成熟年齡為1冬齡(指人工培育的親魚)。產卵期為4-9月,不同地區產卵高峰期不同。適宜的水溫為18 ~ 28℃。受孕卵子的絕對數量在2000到8000之間。雞蛋是圓形的,金黃色的。月黑魚壹年產卵多次,蛋黃中有油球和浮卵。精巢靠近魚鰾腹面的兩側,是褐色的繁殖季節。雌、雄親魚互相追逐發情,雌魚排卵,雄魚在卵上射精,卵聚集漂浮在水面上。親魚有保護魚卵直到它們孵化的本能。剛孵出的魚苗在孵化後第4天能成群遊動,形態和生活習性與第25天的成魚相同。
類型
我國常見的黑魚有烏鱧、斑鱧、月鱧,其中月鱧最小。當年春季繁殖的魚苗到年底重約65438±050克。烏鱧蛋白質含量高,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是壹種高檔的保健營養食品,深受市場歡迎。根據我縣多年的養殖經驗,現將鱖魚養殖技術要點介紹如下:鱖魚在野生狀態下很少發病,但在人工養殖條件下,病菌很容易在鱖魚之間傳播,壹旦發病,很容易導致大量死亡。因此,鱖魚的人工養殖必須重視疾病的防治,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1)綜合預防措施
1.徹底的泳池清潔和消毒
先清除魚塘淤泥,在魚塘前7-8天用生石灰190-120公斤對每畝塘進行消毒,或在入塘前4-5天用漂白粉10-15 g對每立方米水進行消毒。
2.做好“四消”
(1)魚類消毒。魚種放養時,必須先消毒。用3%鹽水浸泡3-5分鐘或15-20 ppm高錳酸鉀浸泡15-20分鐘。浸泡時間要根據魚的耐受力靈活控制。
(2)工具的消毒。方法是暴曬壹天,或用藥物消毒,如用50ppm高錳酸鉀或200ppm漂白粉或生石灰浸泡5分鐘後使用。
(3)飼料消毒。先將投餵的新鮮飼料沖洗幹凈,然後用50ppM高錳酸鉀或100-200 ppm漂白粉浸泡消毒5分鐘,或用20-200 ppm二氧化氯溶液浸泡10-20分鐘,或用0.01-0.1ppm二氧化氯溶液培養飼料生物8小時至8小時。
(4)食品場的消毒。在魚病流行季節,每隔7-15天,在魚進食後,將250克漂白粉或1000克生石灰加入適量的水溶解後,倒在索餌場附近。
3.加強水質管理
在養殖過程中,要經常觀察水質,及時補水換水,或實行微流水,保持水質良好,防止水質惡化。
4.做好毒品預防工作
在魚病多發季節,采用潑灑藥物和投餵餌料的方法,內外兼治,控制魚病的發生。每月噴灑壹次或兩次二氧化氯或生石灰或強氯精或漂白粉或硫酸銅和硫酸亞鐵的混合物,劑量分別為5PPM、20PPM、0.3PPM、1 ppm、0.5 ppm和0.2PPM。殺菌劑和殺蟲劑交替使用。撒藥的同時餵餌。藥物誘餌通常與抗生素、磺胺類藥物和呋喃類藥物混合,投餵3-7天。
5.避免傷害魚類。
魚體受傷容易感染疾病,所以在捕撈、運輸、調塘過程中,要嚴格操作規程,註意避免魚體受傷,防止細菌感染。
(2)常見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長度頭昏眼花
(1)癥狀:發病初期,病魚停止進食,變黑,群集在池塘壹角。嚴重者在水中遊泳,劇烈掙紮或瘋狂遊動,沈入池底而死。病原體還不清楚。
(2)危害及流行情況:該病多見於體長4厘米前的當年魚苗,流行季節為3-7月和4-5月。該病起病快,感染快,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在90%以上。這是鱖仔魚階段危害最大的暴發性魚病。
(3)預防和治療:沒有治療方法。主要采取以下預防措施:
A.養魚設施和工具應嚴格消毒。投餵的活餌也要在投餵前消毒。不要從患病的農場引進魚卵和魚苗。"
B.換水時,註水不能太急;水溫的溫差不得大於2℃。每次換水後及時噴灑二氧化氯,使池水達到5PPM。或者全池噴灑0.4PPM呋喃唑酮。或者撒上生石灰水,使池水的ph值為7-8。
2.腐肉病
(1)癥狀:體表斑塊充血,鱗屑脫落,然後真皮組織潰爛,潰爛處開始變紅,然後壞死變白。嚴重時可爛到筋道或骨道,尾部潰爛腐爛。它可以發生在體表的任何地方,嚴重時可以擴散到全身。
(2)危害及流行情況:該病常見於體長4厘米以上的魚種及成魚,壹年四季均可發生。發病後傳染性強,交叉感染也嚴重。該病傳播迅速,如不及時治療死亡率在50%以上,故稱“紅色瘟疫”。在魚體受傷、養殖密度高、水質惡化或水溫變化大等惡劣條件下容易引起該病。
(3)防治方法:
A.用5-10PPM二氧化氯或0.3PPM百度凈化水後,灑滿水池。如果情況嚴重,每兩天再灑壹次。當水質惡化時,可添加10PPM凈水器。
B.在整個池塘中噴灑呋喃唑酮,使池塘水的濃度為0.5-1PPM。
3.車輪疾病
(1)癥狀:被輪蟲寄生後,病魚不進食,體色變黑變薄,粘液增多,體表形成壹層白色薄膜。壹個人在池子裏遊蕩,經常打轉,最終累死。這對烏鱧物種是有害的。這種病原體肉眼看不見,但在顯微鏡下卻非常明顯。
(2)防治方法:
A.全池撒0.7PPM硫酸銅。
b、用0.5PPM的硫酸銅和0.2PPM的硫酸亞鐵的混合物,在整個池塘裏潑。
C.撒上印楝葉的煎劑,使池水的濃度達到30-45 PPA。
4.愛德華氏病
(1)癥狀:病魚全身發黑,腹部腫脹,體表無傷口,有時肛門紅腫。解剖顯示腎臟充血、腫脹、潰爛,有腥臭味的粘稠液體從腹部擠出。患病池塘裏的魚種喜歡群集在池塘的角落裏。
(2)危害及流行情況:該病流行季節壹般為5-9月,發病水溫為15-40℃,最適水溫為25-30℃。多見於魚苗和魚種階段。病魚死亡率30-60%。長期餵蚯蚓的魚塘容易得這種病。
(3)防治方法:
A.用0.3PPM的百毒凈或2-5 ppm的苯乙烯氧氟沙星或10-2-5 ppm的氯黴素或0.2-0.5PPM的呋喃唑酮全池噴灑。病情嚴重時可灌2天。
B.每天每公斤魚在餌料中加入氯黴素30-50g,連續5天。
c .每公斤餌料中加入諾氟沙星2-3g和光合細菌20g,連續投餵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