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入冬,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成了咳嗽交響樂響起的地方。每天上班時候都可以聽到很多人在咳嗽。有的人咳嗽的厲害了,甚至會引發其它的炎癥,給身體帶來極大負擔。那麽秋冬經常咳嗽感冒,是什麽引起的呢?它和其他季節發生的感冒是否壹樣?我們應該如何預防或者治療呢?
民間有壹種說法:秋冬養肺。肺喜“潤”而厭“燥”,如果肺部因為天氣影響而得不到滋潤,則會讓人咳嗽不斷。那麽秋冬到底有多“燥”?皮膚、喉嚨、嘴巴、眼睛相信是最有權利發言的。而在中醫眼裏:“溫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就像壹座鐘,罩在五臟之上。壹旦保護不好,受到燥邪入侵,便會咚咚咚地響,就像壹個人在咳嗽壹樣。所以秋冬幹燥季節來臨,人體內的津液會隨之減少,如果不註意 養生 ,肺部長期津液不足,得不到滋潤,則會讓肺部產生問題,咳嗽不斷。
咳嗽也是分很多種類型,不同的疾病都會引起咳嗽癥狀。我們要治咳嗽,就先要分清楚引起咳嗽的病因。
壹種是“寒咳”。 這是由於人體受到風寒襲擊而導致“肺氣不宣”引發的咳嗽,壹般表現為:喉嚨幹癢,鼻塞不暢,咳嗽時聲音渾濁,並且伴有白痰,頭痛難耐,鼻涕不止等。
另壹種則是“熱咳”。 它是因為身體受到風熱之邪而引發肺部積郁熱氣,引發咳嗽。熱咳壹般聲音比較清脆,咳痰也是呈現黃色。咽喉甚至全身都有腫痛現象,並伴有身體發熱發汗等。
兩種咳嗽病因不同,在治療的時候也要註意區分:寒咳以疏散風寒氣為主,而熱咳則要疏風清熱。***同點是兩者都要宣肺止咳。
引發咳嗽的病因了解清楚以後,我們就可以具體看看兩種咳嗽的治療方法。
寒咳治療,重點是“解表散寒”。 解表散寒是中醫術語,簡單來說,就是打開皮膚毛孔,將體內導致疾病的寒氣散出去,達到治療外感風寒引發的病癥的效果。
常見的可以到達解表散寒目的的中藥有:紫蘇葉、羌活等。《本草綱目》記載,紫蘇葉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的功效,其解熱作用十分顯著。對於風寒引發的咳嗽、嘔吐,都有奇效。羌活則可以祛風除濕止痛,可以解決風寒引發的咳嗽、酸痛等問題。
可以推薦的中成藥有“通宣理肺丸”,其成分中就包含紫蘇葉、苦杏仁、麻黃等。食療的話,則可以推薦大家用蘿蔔、生姜還有蔥白煮湯,可以有效緩解寒咳引起的咳嗽。
熱咳的治療則是以“疏散風熱,宣肺止咳”為主。 可以使用的中藥材較多,諸如:谷精草、蔓荊子、木賊、牛蒡子和桑葉等等。《開寶本草》:"谷精草主療喉痹,齒風痛,及諸瘡疥。"它能祛風散熱,用於風熱感冒,頭痛昏脹有很好的效果。《中草藥手冊》記載,蔓荊子能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主治外感風熱,頭昏頭痛,偏頭痛。
可以服用的中成藥則是“桑菊感冒片”,成分有薄荷、桑葉、連翹等。此外,我們也可以熬制壹些冰糖雪梨湯來緩解咳嗽。
在了解了寒咳和熱咳的相關知識後,大家也應該註意,治療秋冬咳嗽,不可隨意亂用藥。
首先,廣西南寧市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李艷鳴提醒大家, 治療秋冬季咳嗽,需要 慎用包括苦寒瀉火藥在內的藥物 。另外,咳嗽患者也應該註意休息,以免睡眠不足導致免疫力下降,讓感冒更加嚴重。
其次,對於風寒引發的寒咳, 不能亂用收斂鎮咳藥 ,因為這種藥物會讓肺氣積郁,嚴重者會導致慢性咳嗽,更難以治愈。
而熱咳就要 避免辛辣油膩的食品 ,以免體內的熱氣散不出去,影響脾胃功能,加重病情。
大家在預防疾病防治咳嗽時,也應該註意,只有均衡飲食、保持鍛煉,才能提高身體免疫力,避免疾病找上身。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