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隨州哪個鄉鎮最發達?

隨州哪個鄉鎮最發達?

三裏崗!

蘑菇之鄉!

鄉鎮名稱:三裏崗

概述:

三裏崗鎮位於隨州京山與鄂南交界處,全國著名旅遊勝地大紅山腳下。。群山環繞,自然環境壹流改革開放以來,三裏崗鎮人民積極利用自身優勢,大力發展蘑菇種植。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中南地區首屈壹指的蘑菇集散地!鎮上人民的生活也領先於其他鄉鎮。人均收入居隨州市前列。

地理位置

三裏崗鎮位於曾都區西南部,是顏地神龍之鄉、編鐘古樂之鄉。位於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紅山旅遊區,距隨州市區65公裏。北臨軍川鎮、桓譚鎮、紅山鎮,東臨柳林埭鎮,西接大紅山風景區,南接京山縣三陽鎮。

經度和緯度

位於北緯31° 22 '至31° 56 '東經112° 57 '至113 13 '之間,南北長約32km,東西長約65438+。

管轄的地區

轄1居委會、18村委會:三裏崗、馬家畈、尚家店、蘇樹嘴、八壹橋、劉店、吉祥店、涪陵、三星、長安店、辛集、何家店、上家橋、黃家河、古寺、車佛、賈家灣等。

城鎮地區

全鎮總面積319.3平方公裏,是壹座“八山半水半田”的美麗山城。

人類人口

全鎮人口4.6萬,其中城鎮居民1.1,000人。

地形學

地處大紅山懷抱,地形以低山、丘陵、丘陵為主。全鎮海拔在500-800米左右。我們鎮上的山都是大紅山的殘存礦脈,山從南到北逐漸降低。山的相對高度在200到500米之間,山谷呈V字形,坡度很陡。山上以石灰巖為主,土層深厚,森林資源豐富,植被茂盛。我們鎮的河流可分為兩大流域,大部分在淶水(偶水)流域,河流由西南流向東北,劉店河由西向東流入鄭家河,進入安陸市境內,就是漳河流域。

工業、農業和蘑菇業的發展

2005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8.63億元,比上年增長15.7%。投入資金2397萬元,比上年增長45.7%;外貿出口3265438美元+2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2%;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4100元,比上年增長7%。我鎮工業特色鮮明,現已形成以建材業、采礦業、建築業、加工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資源型工業穩步上升,加工業快速發展,第三產業異軍突起,工業經濟結構日趨合理。其中,蘑菇加工業聞名全國,甚至世界。

三裏崗蘑菇產業獨樹壹幟。我們鎮氣候適宜,橡樹資源豐富。是人工栽培香菇的理想場所,是全國食用菌生產先進單位。2001至2005年五年間,該鎮香菇出口創匯達1.8億美元,被省政府列為全省五大特色工業鎮之壹。目前,全鎮共有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40家,其中中外合資、外商獨資企業5家,全鎮從事食用菌產業的人員超過1萬人。香菇年產量4000噸,年市場交易量6000噸,年交易額4億多元,年出口香菇4萬噸,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擁有“三港”、“林山”、“大紅山”等知名品牌。

該鎮投資3000萬元建設了40畝蘑菇交易市場和30畝蘑菇加工街,蘑菇加工檔次達20多種。在銷售上,要註重老客戶的鞏固和新客戶的開發。不僅吸引了河南、陜西、四川、甘肅、安徽等湖北省各縣市的菇農到三裏崗賣菇,還吸引了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廣州、深圳、福建、浙江等地的客商到三裏崗交易蘑菇。除了占據70%的香港市場,我們的產品還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馬來西亞,日本,韓國和法國。全鎮常年從事蘑菇貿易的加工戶近200戶,其中常年從事技術出口和蘑菇購銷的有4000人。三裏崗人足跡遍布全國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農業方面,我鎮主要生產水稻、小麥、油菜,是隨州市農業大鎮、水產養殖大鎮。鎮* * *耕地面積505 2.87公頃,人均耕地0.11公頃,其中基本農田面積4193.58公頃,壹般農田859.29公頃。我們鎮的特點是地少人多。在加大耕地保護的同時,政府鼓勵農民多種經營。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搞好村村通公路建設,大力推廣優良品種,探索食用菌發展新途徑,改造菇耳林、板栗帶、茶園等。促進農民增產增收。農民農忙時種田,閑暇時種蘑菇或外出打工,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大部分農業耕作已經機械化,摩托車、手機等高端消費品普及率大幅提高。

社會事業快速發展。

因為地處山區,過去交通非常落後。2000年以後,我們鎮的交通發展得特別快。有嶽高速公路、兩條水泥省道(小營線、)穿境而過,通村公路建設四通八達,客運班車直達隨州、襄樊、武漢。家家戶戶都擁有摩托車已經成為我們鎮的壹大特色。全鎮現有中小學7所,在校學生5000余人,在職教師300余人。適齡兒童都有書讀,輟學率控制在國家規定的範圍內。全鎮現有醫務人員120余人,床位100余張,衛生防疫事業日臻發展。大力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建成了兩座大型現代化福利院。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郵電直撥、程控電話、移動電話和用戶傳真可通達國內外。金融機構與全國聯網,匯款道路暢通,取存方便。娛樂設施不斷更新,吃得舒服,玩得開心。電網覆蓋全鎮,供電能力為6000 KVA。自來水晝夜供應,日供水能力2000噸。小集鎮建設也頗具特色,形成了元寶街、平橋街、紅山街、新街等幾條主要街道。

繁榮的蘑菇交易市場

大型交易市場位於曾都區三裏崗鎮吉祥寺村,吸引周邊縣市菇農交易蘑菇、木耳等食用菌,日交易量達數百噸。

1裏外的三裏崗鎮政府對面,有壹條“蘑菇街”。這是三裏崗最早的蘑菇交易場所,建於1992,占地近10000平方米。

隨著交易量的增加,這條蘑菇街已經不能滿足迅速發展的蘑菇產業的需求。2005年4月,三裏崗有了第二個蘑菇市場,位於集鎮西端,占地2萬平方米。

這個市場很快又變小了。三裏崗鎮四千多人常年活躍在蘑菇市場,來自全國12個省市的蘑菇在這裏交易。由於市場靠近公路,面積小,菇農來來往往,安全隱患大,極大地限制了蘑菇產業的發展。

2007年,三裏崗鎮吉祥寺村被確定為全市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很快,壹個占地40畝,辦公場所、倉庫、加工間等配套設施齊全的大型蘑菇市場的藍圖就清晰了。

"蘑菇市場就在我的蘑菇加工廠門口."產品出口到馬來西亞的金榮蘑菇公司的負責人易廣斌剛剛從市場回來。他說,之前加工廠設在家裏,規模有限。現在,他在新蘑菇市場租了6間門面。“采購、加工、倉儲壹體化,可以把公司做大。”易廣斌激動不已。

豐富的旅遊資源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紅山位於三裏崗西南3公裏處,距市中心十分鐘車程。

1988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風景名勝區。景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豐富,是觀光旅遊、休閑避暑、健身療養、科學考察的理想場所。它是世界著名的古樂之鄉,顏地神農的誕生地。先後被命名為“國家森林公園”、“第四批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大紅山風景優美。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景區內動物、植物、非生物形成的生態美,落葉樹、常綠林融為壹體,形成了四季常青的異色風光。被譽為“鄂中翡翠”、“武漢後花園”、“不倒翁”的千年銀杏,是大紅山鎮的瑰寶,“華中第壹樹”。

大紅山氣候極佳。此時氣候溫和,冬暖夏涼,空氣中富含氧離子。具有“壹山四季,十裏不同天”的氣候特征。是天然氧吧,是旅遊避暑的絕佳勝地。這裏是最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也是中國著名的長壽之鄉。

大紅山是歷史古跡。它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壹。中華民族的三大祖先都與大紅山地區有直接關系。該地區有許多歷史文化名城、世界遺產和舉世聞名的考古發現。大紅山是中國佛教的主要叢林。紅山寺壹直是佛教文化的開山祖師,歷代皇帝給它起了很多名字。其佛教已遠播日本和東南亞,在佛教界享有盛譽。大洪山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西漢末年的綠林起義、明朝的於震起義、清朝末年的趙邦弼起義都曾在大洪山安營紮寨。大紅山是壹片紅色的土地,有近百處革命遺址,反映了李先念、陶鑄、陳少敏等革命家的壹生。

大紅山位於靖宇,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她集自然、人文、歷史、藝術於壹體,與世界第八大奇跡——擂鼓墩鐘聲、華夏文明始祖顏地神農故裏形成壹條黃金旅遊線。經過20年的開發建設,大紅山基礎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現已成為華中地區知名的休閑度假勝地、火山地質公園和湖北旅遊主題公園。接待海內外遊客* * * 800萬人次,是湖北旅遊熱線上的壹顆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