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豆子、扁豆、洋蔥是什麽蔬菜?

豆子、扁豆、洋蔥是什麽蔬菜?

菜豆

豆類,又稱豇豆,是夏季豐富的蔬菜。它是豇豆的栽培種,可以形成長莢,並且是壹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又叫豆角、長角豆、豇豆、裙帶菜。含有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嫩莢肉質,炸脆,也可燙、涼、鹵。豆莢長管狀,脆軟,有白豆和綠豆兩種。選購豆類時,壹般優先選擇粗細均勻、色澤鮮艷、透明有光澤、種子飽滿的豆類,而有裂紋、皺皮、細條無種子、皮上有蟲痕的豆類則不宜選購。

豆類容易種植,傳播快,所以產量大,價格便宜。它營養好,是蔬菜中的肉類。

有些人認為豆子有壹點腥味。只要用火鍋和燒開的油炒,香蔥炒透了,腥味就會消失。

豆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C和植物蛋白,能鎮靜人心,調節消化系統,消除胸膈脹滿。可預防和治療急性胃腸炎、嘔吐和腹瀉。具有止渴、健脾、補腎、止瀉、益氣生津的功效。

註意:豆子必須徹底焯過,以防中毒。因為豆類和其他豆類、蔬菜壹樣,都含有皂莢和植物凝集素,對胃腸粘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破壞和溶血細胞,嚴重時甚至引起出血性炎癥。中毒後患者可能會出現上腹痛。飽脹、惡心、嘔吐、腹瀉等。嚴重者可出現嘔血、四肢麻木等癥狀。這兩種有毒物質不耐熱,充分加熱後可被破壞。預防豆類中毒的主要方法是在食用之前將豆類徹底油炸和煮熟。

扁豆,學名:扁豆(Linn。)甜。

英文名:Purple Haricot

別稱天竺葵(唐代草藥)、南扁豆(滇南草藥)、刺猬豆、蛾眼豆(本草)、豆(草藥)、羊眼豆(藥用)、脹皮豆(廣州植物誌)。

1,糜子,莖匍匐,小葉披針形,花白色或紫色,莢果橢圓形,扁平,稍彎曲。種子白色或紫黑色。幼莢是常見的蔬菜,種子可入藥。

2.這種植物的豆莢或種子。

3.蕓豆。|||又名扁豆、小扁豆、小扁豆。

【編輯本段】科名:豆科

壹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小葉3,頂生小裂片菱形-寬卵形,側生小裂片斜菱形-寬卵形,長約6-10厘米,寬約4.5-10.5厘米,頂端短或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截形,兩側沿葉脈有白色短柔毛。總狀花序腋生;2-4朵花簇生在花序軸的節上;雕像上部的2顆牙齒幾乎完全合二為壹,另外3顆牙齒幾乎相等;花冠白色或紫紅色,旗瓣基部兩側有2個附屬物;子房有絲毛,基部有腺體,花柱頂端附近有白須毛。莢果扁平,鐮刀形或半橢圓形,長5-7厘米;3-5種子,平,長方形,白色或紫黑色。開花結果期為7-9月。

在江蘇、浙江及全國各地廣泛栽培。

豆莢作食物;幹燥的白色種子叫“白扁豆”,種皮叫“扁豆衣”,開放的花名“扁豆花”入藥。豆類和衣的作用是中和燥濕,消暑解毒,健脾和胃,止瀉,花能清暑祛濕,治瀉下膿血。種子含有脂肪油、蛋白質、糖、煙酸、氨基酸、維生素A、C和生物堿。扁豆根據花的顏色分為紅花和白花。豆莢的顏色有綠色和白色,淺綠色,粉紅色和紫色。目前主要栽培品種有華子小白邊、朱雪邊、紅金邊、白花代邊、大保邊。

別稱:麥冬、扁豆、綠籬豆、蛾豆、顏良豆、羊眼豆、脹豆、茶豆、南方豆、小豆、樹豆、藤豆。

漢語拼音扁豆

英文名Purple Haricot

主要成分種子含蛋白質22.7克,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57克,鈣46毫克,磷52毫克,鐵1毫克,植酸鈣鎂247毫克,泛酸1232毫克,鋅2.44毫克。種子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劑、澱粉酶抑制劑和血凝素A和B;還含有豆甾醇、磷脂、蔗糖、棉子糖、水蘇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澱粉、氰苷、酪氨酸酶等。豆莢含有-2(哌啶酸。含有蛋白質、維生素B1、C、胡蘿蔔素、蔗糖、葡萄糖、水蘇糖、麥芽糖和棉子糖;還含有1-哌啶酸和有毒植物凝集素。還含有豆甾醇、磷脂等。

塑造壹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小葉3,頂生小裂片菱形寬橢圓形,側生小裂片斜菱形寬橢圓形,長6-10厘米,寬4.5-10.5厘米,頂端短或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截形,兩側沿葉脈有白色短柔毛。總狀花序腋生;2-4朵花簇生在花序軸的節上;雕像上部的2顆牙齒幾乎完全合二為壹,另外3顆牙齒幾乎相等;花冠白色或紫紅色,旗瓣基部兩側有2個附屬物;子房有絲毛,基部有腺體,花柱頂端附近有白須毛。莢果扁平,鐮刀形或半橢圓形,長5-7厘米;3-5種子,平,長方形,白色或紫黑色。開花結果期為7-9月。

性狀本品為扁圓形或扁橢圓形,長8 ~ 13mm,寬6 ~ 9mm,厚約7m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光滑微有光澤,壹側邊緣有凸起的白色眉狀丘。很難。種皮薄而脆,子葉2,厚,黃色和白色。輕微的呼吸,淡淡的味道,咀嚼時有豆腥味。

功能主治夏季濕熱嘔吐泄瀉、脾虛嘔吐、飲食不足泄瀉不止、止渴止渴、赤白帶下、小兒疳積。1.健脾祛濕主要用於脾虛夾濕,少食便溏;濕泥下註,女人拿的太多。2.燥濕解暑用於暑傷、吐瀉、筋轉等癥。3.治療水腫、砷中毒和細菌性痢疾。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3 ~ 6元;還是進了藥丸,散了。

忌食寒熱之人。

洋蔥又名蔥、蔥、玉蔥、洋蔥頭,屬於百合科蔥屬,為二年生草本植物。關於洋蔥的起源眾說紛紜,但大多數人認為洋蔥更有可能產於西南亞的中亞高原地區、小亞細亞的伊朗和阿富汗,因為在這些地區仍然可以找到野生類型的洋蔥。

洋蔥的起源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公元前1000年傳到埃及,然後傳到地中海地區,16世紀傳到美國,17世紀傳到日本,20世紀初傳到中國。

洋蔥在中國分布很廣,南北方都有栽培,而且種植面積還在不斷擴大。是目前中國的主要蔬菜之壹。中國已成為洋蔥產量較大的四個國家(中國、印度、美國和日本)之壹。我國的種植區域主要是山東、甘肅、內蒙古、新疆等地。

洋蔥原產大陸性氣候區,這裏氣候變化劇烈,空氣幹燥,土壤水分季節性變化明顯。因此,在系統發育過程中,由於長期適應這種特殊環境,洋蔥不僅在形態上發生相應的變化——莖盤縮短、根系喜水、葉形耐旱、鱗莖具有貯藏功能,而且還具有壹定的生理適應性。在營養生長期,要求溫度涼爽,光照強度適中,土壤疏松肥沃,保水性強,空氣濕度低,土壤濕度大,表現出耐寒、耐濕、耐肥的特點,不耐高溫、強光、耐旱、耐瘠薄。氣溫高日照長就進入休眠期。

洋蔥的可食用部分是地下肥大的鱗莖(洋蔥頭)。按其皮色可分為白皮、黃皮、紅皮三種:白皮有小鱗莖,外觀白色或微綠,肉質細嫩,汁辣葉淡,品質較好,適合生吃。

中國人往往害怕它獨特的辛辣香氣,但在國外它被譽為“蔬菜皇後”,營養價值也不低。

洋蔥的質量要求:洋蔥肥美,表皮有光澤,不腐爛,無機械損傷和泥土,新鮮洋蔥無葉子;儲存後不軟,不抽薹,鱗片致密,含水量少,麻辣甜味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