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家鄉的龍年春節散文

家鄉的龍年春節散文

距離龍年春節,不到20天了。人們紛紛在準備年貨。

 買來現成的年貨固然好,但總覺得缺少點什麽。噢,對了,是那種濃濃的氣氛和情趣!

 很懷念兒時家鄉過年時的食品,那種特有的滋味。

 尤其喜歡外婆家的年節果。外婆家在西江沿岸山區壹個小鎮上,是農戶,壹個大家庭;壹年到頭生活艱辛節儉,但凡春節到來,就顯得特別隆重,必然做壹些好吃的'。

 首先是要包粽子——這並不是端午的專利,過年怎能沒有粽子呢!我已經放寒假,來到外婆家,舅舅帶著我,在江邊、山澗砍來野生的粽子葉,拿回家中煮過。外婆則在泡糯米,煮綠豆,腌豬肉,做粽餡,還將絲麻搓成捆紮粽子的線繩。包粽子時,在粽葉上鋪壹層糯米,又鋪壹層去了皮的綠豆,放壹兩條肥豬肉,再放壹層糯米,然後將粽葉折疊包裹,用線繩捆紮結實。外婆將幾十個包好的粽子放進大鐵鍋裏,用老木根熬,要煮壹個通宵,裏頭的肥肉都煮爛了,豬肉油滲透了整條粽子。這種粽子吃起來呀,那香味饒舌,久久不散。

 粽子中還有壹種“灰水粽”。外婆在竈裏燒花生藤與含堿的壹種木柴,然後用那火灰濾出堿水,浸泡糯米。包紮時在粽子中心放壹根紅色的蘇木。這種灰水粽是鹹的;也可蘸糖來吃,吃起來真是別有風味。

 外婆又做“缽兒果”。那要磨出很細的米漿,舀壹勺在小瓦缽,裏面也可分別摻花生碎、芋頭塊、蘿蔔粒,壹缽壹缽放在鍋裏蒸成米糕。壹開鍋,在米糕裏澆點熟油、醬油、辣醬,哇哈!那種入嘴滑溜、細嫩、爽口的感覺,令人如吃仙果。

 將磨出的米漿裝進壹個布袋裏,榨幹水,蒸熟後,外婆做“壽桃果”。其實這也是壹種米糕,做成桃子的形狀,裏頭包進白糖、炒花生仁,外皮打上壹個紅印以示吉祥。這種壽桃果特香、爽滑,擱在盤子中供作零食。

 說到零食,最精彩的是米餅。外婆家的餅模是祖傳的,多種多樣,有二三十種,圓形,菱形,心形,魚形,兔子形,桃花形……只有過年時才拿出來用。打餅時,將磨好的米粉摻進黃糖與水攪勻,餡心有花生仁等香料,還特地夾著壹些泡過白糖的豬板油。然後放在鍋上烤幹。脫模後,米餅相當硬,很香,有嚼勁兒。

 外婆還會做炸角、酥條,也是相似於米餅的用料,餡也差不多。炸角做成雙角形;酥條做成條狀。烤熟後,吃進嘴裏脆甜脆甜的,特別酥香。

 當然了,除夕夜還得蒸松糕——當地叫做“發糕”,寓意來年生活發達升高。它是用面粉充水攪拌成面團,摻入蘇打發酵後,揉進糖水蒸熟而成。摻黃糖做成的就是黃糕,摻白糖做成的就是白糕。

 除夕夜裏,舅舅在做“米花糖”。那是用悶鍋爆出米花後,用糖水將米花粘合在壹起,然後切成若幹個小方塊。嘿!那家夥,又酥又脆又甜!

 外婆家的年節食品還有呢。說不得太多,壹說起來就忍不住流口水——饞!

 那做年節果的時候,我與妹妹、弟弟必然湊在旁邊“幫忙”(越幫越忙),嘻哈笑鬧的,整個就是歡樂的過程。做成的食品,天壹亮就吃粽子、松糕嘗鮮,然後將那些米餅、炸角、酥條大把大把揣進口袋裏,蹦呀跳呀去玩耍,邊玩邊吃,真個樂兒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