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晚上喝牛奶有害健康。其實這句話只說對了壹半。需要註意的是,晚上不能喝冰牛奶,因為晚上人體免疫力較低,各器官都需要在適宜的溫度下休息。如果此時喝牛奶,會導致胃腸黏膜損傷、血管收縮、肌肉痙攣等癥狀,對人體健康有害。
另外,睡前喝牛奶也是壹種不健康的飲用方式,會造成夜尿增多,影響睡眠質量,還容易增加腎臟的負擔,導致第二天身體水腫。所以,晚上喝牛奶的時間最好控制在睡前2小時或晚飯後1-2小時,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吸收和消化牛奶,對身體有益。
牛奶中的l-色氨酸可以放松緊張的神經,有催眠作用。同時,它也是人體合成血清素的關鍵元素。血清素是大腦中重要的神經遞質,能抑制血清素和多巴胺的釋放,降低血液粘度,使身體放松。所以晚上喝牛奶可以促進睡眠,安神。
而且在夜間新陳代謝的過程中,血鈣水平會降低,甲狀腺功能調節激素的速度開始加快,讓所有激素更順暢地進入骨骼、肌肉、神經。如果在調節激素的過程中獲得適量的鈣補充,可以使血鈣水平更加平衡,不需要溶解骨骼中所含的鈣物質,這樣會防止鈣的過度流失。所以晚上喝牛奶也能起到預防骨質疏松的作用。
誤區1:煮牛奶比較好。
現在的加工技術在出廠前已經殺死了牛奶中的有害微生物或細菌,因為再加熱和消毒實際上並不能殺死細菌和病毒,反而會導致牛奶中乳糖的焦化反應,而焦糖是壹種致癌物質,會危害人體健康。此外,牛奶煮沸後會析出磷酸鈣,使營養成分大量流失,阻礙人體消化吸收,刺激胃腸黏膜,引起腹瀉、便秘等癥狀。
誤區二:空腹不能喝牛奶。
牛奶中的乳糖雖然富含優質蛋白質,但需要在小腸中被乳糖酶分解後才能被人體吸收。乳糖酶活性低的人如果空腹喝牛奶,就會出現乳糖不耐癥。這是因為乳糖在腸道內消化不充分,持續發酵導致腸道增壓,導致腹脹腹瀉。
因此,對於乳糖不耐受的人來說,應該選擇先吃澱粉類食物再喝牛奶,讓澱粉中的糖分與牛奶中的乳糖結合,減少腸胃刺激,從而降低不良反應的概率。如果仍然出現不良反應,可以選擇乳糖含量低或不含乳糖的舒化奶。此外,對於消化道功能障礙、膽囊炎、胰腺炎、腸胃炎等炎癥患者,盡量不要空腹喝牛奶,以免過度刺激消化系統,引起不適。
牛奶中約4.5%的乳糖和3%的脂肪會先被吸收消化,為身體提供能量。這是因為人體消化系統善於分配獲得的能量。所以牛奶進入腸道後,會優先分解能快速發揮作用的碳水化合物,然後消化吸收蛋白質。這樣不僅能提高供能效率,還能讓身體更高效地吸收蛋白質。但不建議把牛奶當水喝,會給腸道帶來巨大負擔,導致營養過剩和超重。
誤區三:酸奶比純牛奶好。
酸奶是牛奶的前身,所以兩者的原料差不多,只是加工工藝不同,所以微量元素、礦物質、碳水化合物等含量不同,但鈣含量幾乎沒有太大差別。酸奶作為發酵乳,添加了香精和食品添加劑,所以口感和風味更勝壹籌,而純牛奶幾乎不含其他添加劑,所以對胃的刺激較小,適合大多數人飲用。
但是,由牛奶發酵而成的酸奶也含有更多對腸道有益的菌群,可以促進腸道健康。因此,對於便秘患者來說,喝酸奶可以改善腸胃蠕動,平衡腸道菌群數量,給腸道補充適量的益生菌,達到緩解便秘的目的。另外,酸奶中的乳糖含量低於牛奶,所以酸奶對乳糖不耐受人群更友好,可以適當飲用。所以酸奶和牛奶只是側重點不同,沒有優劣之分。
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腸胃功能差,吸收消化能力也弱,不能很好的保存牛奶中的鈣和微量元素。所以喝純牛奶好處不大,更適合喝維生素AD鈣奶。
健康的成人和兒童
這兩類人群都需要大量的優質蛋白質補充來維持身體需要,所以選擇全脂牛奶可以更好的補充鈣和維生素。每100g全脂牛奶含有3g優質脂肪,保留了牛奶中的大量營養成分。長期飲用可以使身體更強壯。
高脂血癥和體重減輕的人
高脂血癥患者應減少飲食中脂類物質的攝入,避免大量脂肪附著在血管內壁,增加血管負擔;減肥的人也要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避免通過積累熱量來減肥。因此,這兩類人群更適合飲用低脂或脫脂牛奶,以減少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達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的目的,既能補鈣又能降低熱量,更有利於人體健康。
長期飲用牛奶的人
這類人群可以選擇巴氏奶,因為這類乳制品保留了牛奶中的大量營養成分,但需要低溫保存以抑制細菌繁殖,所以保質期短,所以對於長期喝牛奶的人來說,可以多次少量購買鮮奶。
不規律喝牛奶的人
與巴氏奶相比,超高溫滅菌奶保質期更長,可以在常溫下保存,更適合喝牛奶不規律的人群。但需要註意的是,如果沒有喝完,要放入冰箱,在48小時內飲用,避免細菌滋生。
牛奶可以補充很多營養,讓身體獲得能量,但是不同人的選擇和飲用的時間是有差異的。所以,避免喝牛奶的誤區,才能從牛奶中獲得更多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