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轉暖,土地已經化凍,很多菜農又進入了新壹輪的大棚建造當中來。如今新建大棚的規格越來越高,如何保證其堅固耐用,壽光市盛榮溫室有限公司工程部技術人員為您指導:
後墻塌陷開槽+封頂巧解決
新建大棚最害怕雨水沖壞墻體,因此在新建大棚過程中,如何讓建造的墻體更加堅固,正是很多大棚建造者冥思苦想所要做到的。
1.底部開槽。建棚開槽,相當於蓋房子時打地基,是在挖墻前先在挖墻的地方深挖土壤,然後用鏈軌機反復壓緊壓實,然後再在其上面壘墻體。有不少菜農為了省錢,在建新棚時往往選擇不開槽,而直接挖墻體。這其實是壹種因小失大的做法,後期容易出現墻體塌陷現象。現在大棚墻體都在4米左右,如果不提前開槽,把地基壓結實,大棚建好後很可能出現沈降、偏移等問題,大棚的牢固性很難保證,大大影響使用壽命。說不定啥時候墻體就會塌陷,這在生產中很常見。所以,在挖墻體之前,千萬不要為省小錢,而不顧整個大棚的安全。拿現在建壹個70米長、12米寬的大棚來說,光挖墻體費就需要5000多塊錢,而開槽錢則不到1000元。在建新棚時不挖槽,等到棚內蔬菜進入結果期後,萬壹棚體不牢固出現塌陷,那可真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2.中間11次壓實。墻體壓實次數太少,是大棚後墻易坍塌的另壹個原因。有些菜農往往采用6-9次壓實的方法。建議改成11次壓實。壹般地面以上土層1.2米以內,每層土厚度不要超過25厘米,確保推土機壓實,以上可適當加厚土層厚度,不可超過40厘米,也就是說距離棚底4.6米的墻體要分11次上土壓實。
3.大棚建好後要註意封頂。大棚完成後不封頂,進而墻體上部發生坍塌。因此,大棚墻體在分次上土壓實後,用最後壹層土進行封頂,封頂時上土厚度壹般為40厘米即可(所用的原料為石灰和土的混合物,壹般壹個大棚用30袋石灰),然後用機器來回碾壓兩遍,保證墻體上部被壓實。同時墻體兩側也要用工具壓實,防止後期上後砌時墻體承重過大而發生坍塌。
後屋面易損壞四重保險來防護
隨著大棚卷簾機和草苫重量的增加,後屋面損壞是個老問題,但壹直在建造中沒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
1.後砌與後坡鋼絲連接。有些人認為後砌搭在土墻上,後期又被後坡進行了覆蓋,因此沒必要再進行綁縛,但這卻是錯誤的。因為後砌的前段只是搭在了立柱上,只要受外力的擠壓,後砌必定會向外移動,從而滑落坍塌。因此,後砌與後坡上的鋼絲要再次用鋼絲進行綁縛,壹般綁縛5-6條,這樣才能保證穩固性。
2、墻體地錨與後坡支撐鋼管連接。現在新建的大棚後墻走廊上都有地錨,將地錨與後坡的支撐鋼管用鋼絲連接,大大減輕了後坡向下的力,因此能保證後坡更加牢固。
3、立柱與鋼絲打孔綁定。通常來說,建造者都會對立柱與後砌進行鋼絲綁定,但受力的影響,鋼絲綁定以後容易向上竄,因此在後砌上和立柱上分別打孔,註意兩個孔要處在水平位置,然後用鋼絲穿過孔隙進行綁定,效果很好。
4、後坡中間加鋼管。了解到大棚後坡東西都不會設置鋼管,多是用後砌進行支撐,而為了讓後坡更加牢固,建議在後坡東西加壹根鋼管,也就是說鋼管設置在棚後砌立柱的中間部位,然後用角鐵或半圓形鋼管將鋼管與後砌進行連接,為保證穩固性,後加鋼管可與大棚東西向鋼梁進行壹次整趟焊接,連接在主梁鋼管上。然後再把托膜竹放在後加鋼梁上用鐵絲捆綁,避免以前的雙鋼絲夾住竹竿而下陷或松動。後期即使人踩在後坡面或卷簾機放在坡後面的時候後加鋼梁也不會下沈,這樣不僅使後加鋼梁使用壽命延長,而且能使得後坡面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