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世界上所有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都有栽培。扁豆腐有紅色和白色兩種,豆莢有綠色和白色、淺綠色、粉色或紫色。幼莢作菜食,白花種子入藥,有利於消暑濕邪,健脾止瀉之功效,扁豆對腫瘤消退也有顯著作用。
扁豆的白色種子或豆莢,壹種豆科藤蔓植物。又名南扁豆、綠籬豆、峨眉豆、羊眼豆、藤豆,有黑、白等不同顏色。華東、華南、西南、河北、遼寧等地均有栽培。冬季收獲成熟的豆莢,曬幹,剝去豆莢皮,收集種子炒熟或略煮;或者在秋天采摘未成熟的豆莢以供新鮮使用。
【屬性】味甘,性微溫。能健脾祛濕。
【參考文獻】含有蛋白質、脂肪、糖、磷、鈣、鐵、鋅、維生素B1。B2、煙酸、泛酸、豆甾醇、磷脂、氰苷、血凝素等成分。
【用法】用於脾虛夾濕,勞倦乏力,食少便溏,或水腫;脾虛帶下的婦女;夏季潮濕,脾胃不和,上吐下瀉。
【用法】煎湯,碾成粉,或煮湯。
扁豆,黍豆,匍匐莖,披針形小葉,白色或紫色花,長橢圓形豆莢,扁平略彎曲。幼莢是常見的蔬菜,根據花的顏色可分為紅花和白花。豆莢有綠白、淺綠、粉紅、紫色,種皮光滑、有光澤、堅硬、薄而脆、嚼起來有腥味、顆粒飽滿的最好。白扁豆主要入藥。扁豆中含有皂甙和血凝素,會引起食物中毒,烹調前壹定要煮得很熟。
扁豆營養豐富,包括蛋白質、脂肪、糖、鈣、磷、鐵、鉀、膳食纖維、維生素原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氰苷、酪氨酸酶等。小扁豆富含B族維生素。此外,還有磷脂、蔗糖和葡萄糖。
扁豆味甘,性平,屬胃經,氣香而不筋,性溫而淡黃,最適合健脾。具有健脾和中、益氣燥濕、消暑解暑的功效。主治:脾虛濕盛,食少便溏,濕濁下註,婦女帶下過多,暑濕傷身,嘔吐泄瀉,筋脈交結。
此外,扁豆中還含有血凝素,血凝素是壹種蛋白質物質,能增加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合成,抑制免疫反應和白細胞、淋巴細胞的運動,故能激活腫瘤患者的淋巴細胞產生淋巴毒素,對機體細胞有非特異性損傷,故對腫瘤消退作用顯著。癌癥患者應常吃扁豆,有壹定的輔助食療作用。扁豆香而不筋,性質溫和,色澤淡黃,最適合健脾。
優質扁豆個頭大,莢長約10cm,皮色鮮嫩,無蟲無傷。扁豆在0 ~ 5℃的低溫下貯藏能保持良好的外觀。當它們在壹周左右拿出來烹飪時,會有壹股未煮熟的豆子的味道,而且這種味道會隨著儲存天數的增加而變濃,影響烹飪風味。所以扁豆的保存期不長,購買後要盡快食用。
食用禁忌
壹般人群都可以吃。特別適合脾虛便秘、飲食減少、慢性慢性腹瀉、婦女脾虛帶下、兒童營養不良(單純性消化不良)者食用。同時適用於寒濕、急性腸胃炎、消化不良、頭痛、頭暈、惡心、煩躁、口渴、胸痛、夏季飲食不好的人群。特別適合癌癥患者。
患寒熱的人,患空調的人,患瘧疾的人都不能食用。
食用安全
扁豆中含有皂甙和血凝素,會引起食物中毒,烹調前壹定要煮得很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