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如何種牛榜

如何種牛榜

種植牛棒

牛蒡,又名大力水手、拔角蓮、東方蘿蔔等。屬於菊科二年生草本直根植物。野生牛蒡原產於亞洲和北歐,分布於中國各地。主要食用部分是脂肪肉質根和草本蔬菜。它的種子是壹種中藥,名叫大栗子,具有疏風清熱、消腫解毒的作用。牛蒡根中含有豐富的菊糖,具有疏風清熱、消腫解毒的功效。菜用牛蒡的栽培多從日本引進,日本牛蒡的肉質根是煮熟的或沈水的。在日本,牛蒡是人們日常喜歡的主要根菜之壹。早栽培早開發,系統選育品種。壹般畝產1500斤左右,高產田可達2500斤。我國栽培的食用牛蒡品種是從日本引進的。

牛蒡根肉質,有特殊的香氣,富含菊糖、維生素B和C,以及銅、錳、鋅等礦物質。它可以油炸、烹飪、腌制和冷拌,並加工成脆片或牛蒡汁。牛蒡具有利尿解毒、疏散風熱、宣肺利咽、化痰透疹的功效。長期食用,可預防便秘,降低膽固醇,尤其對胃腸疾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它被譽為胃腸道的“清道夫”,是壹種營養豐富的保健蔬菜。

在中國,牛蒡的栽培歷史悠久,但在過去,它只是作為藥用植物栽培,只有它的種子被用作中藥材。近年來,牛蒡的種植面積逐漸擴大,年種植700-65438+萬畝,產量10-15萬噸。產品主要出口日本。隨著人們經濟收入的增加,結構層次的變化,以及對其營養價值和醫療保健價值的認識,市場需求逐年增加,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壹.生物特征

1,植物學特征:牛蒡根為直根,圓柱形,根長因品種而異,壹般40-100 cm,根表皮較厚,近黃褐色,肉質灰白色,遇空氣會由灰白色變為褐色。牛蒡壹般在5-6月生苔,7-8月開花,開花後30-40天果實成熟。種子為瘦果,千粒重11.2-14.4克..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種子能在10℃以上發芽,最適發芽溫度為20-25℃。當溫度低於15℃,高於30℃時,發芽率會下降。牛蒡是喜光的作物。地上部分耐高溫,但耐寒性弱。氣溫在3℃以下,過幾天就會枯死,根抗寒性強,越冬後葉子又會發芽。

牛蒡不耐澇。牛蒡為直根,深入土層,適合種植在表土深厚、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壤土中。特別是在河流沖積地和表土較深的壤土上,生長最好。應堅持輪作,避免連作,以減少線蟲對根系的危害。

二、主要品種。

種植者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品種。中熟品種:播種至收獲85-110天。主要品種有柳川理想、三方早生、渡邊早生、鐘松早生。中晚熟品種:110-150天播種至收獲。主要品種有百福、通野川。

四川理想。中熟品種,地上長,根圓柱直,達100cm以上,具有增產潛力大,耐寒性強,深秋播期長,春季生長快,生長旺盛,增厚快,皮色好,香味濃,收獲期長等優點,是目前冬季牛蒡生產的主要品種,但秋播不易早熟。

渡邊出生早。中早熟品種,根長80 cm左右,肉質根軟,香氣濃郁,品質好。春秋兩季均可種植。

第三,留茬安排

春茬:這種留茬方式最常見,壹般在4-5月播種,6月收割10-11,可儲存4個月左右,可大量儲運。常選用中晚熟品種。

秋冬茬:6月5438+10月中上旬播種,次年5-7月收獲。種植時,嚴格選擇晚抽薹品種,適時播種。

第四,栽培技術

1,選地。根據牛蒡的生物學特性和生長特點,要選擇土層深厚、土層疏松肥沃、排灌良好、PH值6.5-7.5、陰地和粘土地的壤土或砂壤土,否則容易造成肉質根彎曲或分叉,商品化程度降低。

2.整地。為了保證牛蒡肉質根的正常生長,有效防止叉根的發生,播種前必須進行整地。按行距70-90厘米挖寬30-40厘米、深90-100厘米的溝,然後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公斤、三元復合肥5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作基肥,壹層肥壹層土均勻回填,做成高20厘米、寬20厘米的小壟。

3.母豬。

確定播種期。牛蒡的適宜播種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種子處理。壹般在播種前三天,將種子浸泡在55℃的溫水中20分鐘,同時攪拌。當溫度降至20-25℃時,將種子浸泡65,438+02-24小時,然後反復沖洗,去除抑制發芽的物質。然後將種子放入陶土器皿中,在20-25℃下保存3-4天左右,種子露出即可播種。

播種。在高壟上開壹條寬7-10 cm、深5-6 cm的溝,沿溝澆少量水。水滲透後,將種子按2-3 cm均勻撒在溝內,用1-3 cm覆土,輕輕鎮壓,每畝種子用量450g。

播種後地膜覆蓋,及時覆蓋地膜升溫保濕,保證9-10天壹次性整苗,7成苗出土後及時揭膜。

4.田疃管理

(1)及時間隔定苗。播種後10-15天幼苗發育完全,小葉展開後進行第壹次套種,1-2片真葉種植時進行第二次套種,套種時剔除生長不良、長勢過旺、畸形植株,3-4片真葉種植時及時定苗,苗距10。

(2)中等耕地的培育。幼苗固定後,及時中耕培土,每10-15幫壹次,防止雜草。整個生長期,需要培土2-3次,有利於通風、護根、保濕和除草。

(3)追肥。牛蒡生長期長。在基肥充足的情況下,應在5-6片真葉開放後施第壹次肥,每畝尿素15kg。肉質根開始膨大時(播種後50-60天),應施第二次肥,每畝三元復合肥40公斤。追肥時,不要離根部太近,以免損傷根部,造成根系異常。

(4)水。牛蒡喜歡潮濕,但不澇。只要土壤不幹燥,壹般不用澆水。每次追肥後應及時澆水,澆水時嚴禁漫灌。

(5)病蟲害防治。主要病害為黑斑病和白粉病。黑斑病發病初期可使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發生白粉病時,可用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粉銹寧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

害蟲包括蠐螬、蠐螬、蚜蟲、根結線蟲等。辛硫磷、苦參堿、伊維丁等。可用於防治地下害蟲,壹次清或吡蟲啉可用於防治蚜蟲。

牛蒡本身抗旱,怕澇。田間積水超過三天,會造成大量根腐病,損失慘重。要及時清溝、管理土壤墑情,確保田間三溝配套,確保暢通、雨停、田間無積水。

動詞 (verb的縮寫)收獲和加工

牛蒡為多年生植物,但其可食部分為鮮嫩根莖。采收期早,根莖產量低,采收期晚,根莖易纖維化,品質低。越冬牛蒡最適宜的采收期為6月中下旬,此時根莖產量高、品質好、香味濃。牛蒡春季播種,10月中下旬采收165438+。采收時,先將地上的莖葉剪去,在小壟壹側留30cm左右的深度,露出牛蒡的根。然後握住根莖向上推就很容易拔出來了。采收後,葉基保持1.5cm,切整齊,按加工廠要求分級,每捆2.5-3.0斤出售。

牛蒡的吃法有很多種,但吃之前必須把肉質根的皮刮掉,切成塊、條或絲,放入盆中備用。最常見的吃法是做湯,可以根據需要切成細條或方塊,配魚當配菜。將面粉、蔥姜、香菜等佐料與牛蒡醬混合,放入油鍋炸至焦黃,清香甘甜,回味無窮。和面粉、牛蒡絲混合後,放在籠子裏做成蒸菜,味道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