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須鯨主要分布在南極海域,主要以磷蝦、糠蝦和橈足類為食。在北太平洋,它們吃鯡魚、秋刀魚、帶魚和魷魚;磷蝦主要在中國的海洋中食用。
獅子通常捕食較大的獵物,如野牛、羚羊、斑馬,甚至幼河馬、大象、長頸鹿等。當然,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也不會放過。有時它們會利用體型大的優勢搶奪其他食肉動物的果實,比如哪只豹子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方,甚至會為此自相殘殺。此外,它們還會吃動物的腐肉。
孔雀的食物主要是蘑菇、嫩草、樹葉、白蟻等昆蟲。
鴕鳥(也稱為非洲鴕鳥)是現存最大的不會飛的鳥。產於非洲。它以植物的莖、葉、種子、果實、昆蟲、蠕蟲、小鳥和爬行動物為食。鴕鳥主要以植物為食,不喝水也能活很長時間。
大象——非洲象食量很大,每天需要180~270kg的食物和120升的水。
人:雜食性,進食約1kg(含飲水),睡眠6-8小時,壽命70-80歲。
河馬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我偶爾吃陸地作物,主要是草,有時候會去地裏吃莊稼。當食物短缺時,他們也吃肉。據說河馬是路上最大的食肉動物(雜食動物)。
狗的食量是指狗在1天內進食的總量,與狗的品種、年齡、活動量、飼料質量、環境條件等有關。壹般來說,大型犬比小型犬吃得多;生長發育階段的同品種犬比成年犬吃得多;群居並有大量戶外活動的狗比單獨飼養或關在籠子裏的狗吃得更多。飼料質量和適口性好的時候,狗的食量大;狗在秋天和冬天比夏天吃得多。
海獺不僅是動物界中皮毛最好的動物,也是地球上食量最大的動物,通常壹天要吃掉多達其體重三分之壹的海鮮。也就是說,成熟的海獺大概有六七十斤重,所以平均每頭壹天要吃十幾斤甚至二十幾斤的海鮮。
大熊貓的飲食很特別,幾乎包括高山上能找到的各種竹子。大熊貓偶爾也會吃肉(通常是動物屍體)。大熊貓獨特的食物特性使其被當地人稱為“竹熊”。竹子缺乏營養,只能提供生存的基本營養。大熊貓逐漸進化出適應這種食譜的特性。在野外,除了睡覺或短途活動,大熊貓每天進食時間長達14小時。壹只大熊貓每天要吃12 ~ 38kg的食物,接近其體重的40%。大熊貓喜歡吃竹子中營養最豐富、纖維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莖、嫩芽和竹筍。大熊貓的棲息地通常至少有兩種竹子。當壹種竹子開花枯死(竹子每30~120年周期性開花枯死)時,大熊貓可以轉種其他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