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推薦:
大連鹵肉
又名大連炒紅燒肉,類似長春的炒粉,吉林的炒粉。從吉林市傳入東北各地。
紅燒肉的主要成分是澱粉,壹般來說綠豆澱粉比較好。將澱粉和水按照1:3的比例攪拌均勻,加入明礬和鹽少許,然後倒入鍋中不斷攪拌,註意火候,取出晾涼備用。吃的時候放在鍋裏反復翻炒。加熱後大多分成1cm見方的小塊,然後放入小碗中。加入醬油、醋、麻醬湯、蒜泥湯、鹽醬(可以自己調味),就是常見的蒜泥麻醬味十足的小吃。
經典的吃法是在小桌子上用鐵絲做的小叉子吃。(現在已經很少見了)經過專業廚師的改良,變成了某餐廳的“三鮮紅燒肉”。大塊的油炸紅燒肉上,除了芝麻醬、蒜汁等醬料外,海參、蝦球等海鮮同時倒入,味道鮮美。
大連蝦醬
大連的蝦醬主要是指不同餐館調制的蝦醬,配以大蔥等面食和大連特有的鹹魚餅,味道鮮美。還有蝦醬罐頭,大連本地人評價不高。壹般只有兩種吃法:壹種是加壹個雞蛋,少許蔥花和色拉油,放在鍋裏蒸,配大蔥和蛋糕壹起吃;還有蝦醬豆腐,加蝦醬和壹點水,再小火煨壹下。
海菜包子
海苔做的包子,可以包白面粉或者玉米粉,餡料是當地海苔紫菜加少許豬肉。壹般海苔包子不是圓的,是長的(類似餃子)。
蘿蔔絲牡蠣饅頭
以白面粉為皮,將綠蘿插入蘿蔔絲中,與整個牡蠣混合,制成蘿蔔絲海蠣包,這是大連人的最愛之壹。
海參包子
也是以白面、海參、南瓜(有的地方叫西葫蘆瓜)為原料,只用醬油調味。
鹹魚餅
鹹魚餅是當地農村吃的。後來農村包圍了城市,大連的餐館飯店幾乎都能吃到。魚是秋天的海魚。還有桿魚和黃花魚,只有巴掌大。用姜、蔥、鹽腌制後,將腌制好的魚放入滾油中炸至金黃,魚外嫩。至於蛋糕,它們是由陳年玉米粉混合豆粉和白面粉制成的。有兩種:壹種是用水煮鍋,在鍋周圍貼餅。所謂養生就是蒸;另壹種是油炸。
混合著海洋涼粉
海蜇是大連的特產。原料是壹種生長在海底礁石上的水生植物,叫牛毛菜。曬幹後,放入鍋中煮7-8小時,然後過濾,冷卻,切成條狀,成為海蜇。拌海蜇比北京人用的綠豆涼粉清爽嫩滑,像瓊脂壹樣,是夏天壹道新鮮開胃的涼菜。冷凍的味道更好。
牡蠣湯鮮湯
壹種由牡蠣、土豆、豆腐和胡蘿蔔制成的湯。大連的海鮮湯很有代表性。先用油炒土豆和胡蘿蔔,然後加水,加入豆腐煮熟,最後用生蠔調味。牡蠣熟了,湯就要出鍋了。趁熱吃對妳的健康有好處。
大連海鮮面
大連海鮮面(又稱大連魚面)也是壹大特色,比較典型的有文蛤面和黃花魚面。就是蚌肉或者黃花魚做的面(去刺)。蛤蜊面和黃魚面
紅燒全蝦
主料是不去皮只去腸的整只對蝦。用姜、蔥、植物油煸炒後,加入紹興酒、糖、精鹽,然後放入鍋中用文火煸制,收湯。大蝦煮熟後,頭尾相連,形成花瓣狀,放入大圓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