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補氣血吃什麽好?
眾所周知,每個孕媽媽生個寶寶都不容易。他們在分娩的過程中需要流很多血,這對母親來說是非常昂貴的。因此,女性生完寶寶後,需要坐月子,月子期間要註意和謹慎,防止月子病的發生。除此之外,飲食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那麽,生了氣血之後應該吃什麽呢?
生完氣血吃什麽?
1,小米粥:壹碗清香迷人的小米是產後補血的首選。產後喝小米粥不僅能滋補身體,還能促進乳汁分泌。
2.當歸補血湯:當歸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入藥。味甘而重,能養血活血,因其對婦女月經、帶、胎、產等多種疾病有治療作用。黃芪,益氣固表,利尿排膿,斂瘡生肌。大棗能健脾和胃,補氣血。
3、玫瑰紅棗血粥:紅棗健脾和胃,補氣血,補血安神,緩解藥性,紅棗是氣血聖品。黑米具有滋陰補腎、健脾溫肝、健脾和胃、益氣活血、養肝明目的功效。經常食用黑米有利於防治頭暈目眩、貧血、白發、眼疾、脾胃虛弱等疾病。
4、紅棗:紅棗味甘性溫,脾胃經,有益氣養血安神、解郁的藥性。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大棗能增強血液中的含氧量,滋養全身細胞,是藥效溫和的滋補品。紅棗對產後氣血不足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5.桂圓:桂圓具有益氣養血、健脾養心的功效,故有“果中之果”之稱。龍眼肉味甘,性溫,有益心脾、補氣血、安神的功效。適用於產後女性。
產後不能排尿怎麽辦
產後排尿困難產後媽媽出現暫時性排尿困難,膀胱內的尿液全部或部分無法排出,是新媽媽產褥期早期最常見的並發癥之壹。排尿困難影響新媽媽的正常生活,嚴重時容易並發尿路感染和膀胱破裂,中醫稱之為“細胞轉移”或“產後排尿不利”。常發生於產後1-3天內,剖宮產後拔尿管後1-3天內,多見於初產婦,尤其是有剖宮產及會陰切開者。
正常新媽媽產後4-6小時內可以自動排尿。如果產後8小時內仍不能自主排尿(無尿除外),則認為是產後排尿困難,應診斷為尿瀦留。能緩解部分尿液的稱為部分尿瀦留。患者母親感覺膀胱脹滿,小腹不適,極其難受,劇烈疼痛異常。由於充盈的膀胱影響子宮收縮,部分患者陰道出血較多,嚴重時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產後排尿困難的原因妊娠晚期,由於子宮對膀胱的牽引和胎頭的壓迫,膀胱壁平滑肌張力下降,彈性暫時下降,容易出現排尿困難。大部分媽媽產後可以逐漸恢復膀胱排尿功能,也有部分新媽媽因為膀胱和尿道受到壹定程度的損傷,導致產後尿瀦留。產後排尿困難的主要原因是產程、尿瀦留處理不及時、心理因素和麻醉藥的影響。
1,產後排尿困難主要由宮縮乏力、枕橫位或枕後位、臀位、產程處理不當等引起。,導致產程延長,胎兒先露引起膀胱壓力延長,膀胱粘膜充血水腫。而且由於過度伸展的子宮下段把膀胱拉得太高,膀胱底部也充血、水腫甚至出血,尿道也充血、水腫、尿道口堵塞。
2.尿瀦留過多不及時處理:部分產婦在分娩前(第壹或第二產程)尿瀦留過多而未能及時處理,進壹步牽拉膀胱使其過度緊張,敏感性降低,甚至出現神經麻痹,使膀胱排尿反射功能消失。上述異常改變導致母親排尿功能降低甚至暫時喪失,患者母親無法排尿。
3、心理因素:精神緊張、怕人、不習慣或對自己排尿缺乏信心等因素也會影響產婦的正常排尿,出現暫時性的無法排尿。
4、麻醉藥的影響:由於分娩時各種麻醉藥的應用,也會影響產婦的排尿。
媽媽產後排尿困難怎麽辦?如果不及時處理,很容易影響母親的健康,誘發其他疾病。壹般來說,順產的媽媽應該在產後2-3小時排尿。小便時,尿液觸及會陰傷口,引起疼痛。排尿時,可用溫水沖洗會陰部以緩解疼痛,或采用常見的產後陰部護理方法“溫水浴”,可在產後24小時左右開始,對緩解大小便不適有壹定作用。
如果壹開始陰部腫脹非常嚴重,可以局部冰敷,或者洗冷水澡。冷水浴的方法是用大壹點的臉盆,先放壹些常溫的冷水,在水中坐穩後再慢慢加入冰塊,這樣妳就可以逐漸適應水的溫度了。因為產後身體虛弱,泡澡時要註意身體其他部位的保暖。如果醫生發現產婦有產後尿路感染,如發熱、排尿疼痛加重等,就會用抗生素治療。
飲食上,蘿蔔燉鯽魚湯有利尿的作用,蘿蔔利尿,鯽魚促進乳汁分泌,產後可常規食用。尿瀦留者,壹開始不應考慮導尿,應盡力使病人自行排尿,先後采用物理和藥物方法。
1,熱敷
用熱毛巾或熱水袋熱敷小腹和尿道口,同時按摩,每日三次,每次15-30min。
2、尿流改道
放開衛生間的水管,流水的聲音或別人的尿液都能刺激患者排尿,導致患者自動排尿。
3、肌肉註射新斯的明0.5mg,1~3次/日,促進膀胱平滑肌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