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菜單成本理論的觀點

菜單成本理論的觀點

菜單成本理論通過調整價格的實際成本或風險成本來解釋價格粘性。早期的菜單成本理論從晶格調整的實際成本來解釋價格粘性和經濟周期。廠家每次調價都要花費成本,比如研究確定新價格,編制價目表,更換價格標簽,這些都是有成本的,類似於餐廳印刷新菜單需要的成本。所以早期的新凱恩斯主義把這種成本叫做菜單成本。小菜單成本導致大經濟的理論壹提出,就遭到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家的嘲諷。菜單成本本來就很小,使用電腦程序後就更小了。每天打印壹份價目表的邊際成本只有幾分錢,從利潤上來說實在微不足道。

所以,早期的菜單成本理論是相當幼稚的。另壹種特殊的菜單成本理論,以菜單成本的名義強調調價的風險成本,認為廠商在進行調價決策時,很難預測產品價格或要素價格調整的後果。要素供應商、客戶或制造商對價格調整或工資調整的反應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同時,價格水平變化對制造商擁有的各種有形和無形資產價值的影響也很難確定。

20世紀40年代,凱恩斯主義開始盛行。壹個原因是媒體詆毀了自由市場。在調查大蕭條的原因時,他們將美聯儲系統和其他官僚機構犯下的壹系列重大政策錯誤歸咎於自由市場本身。另壹個原因是,當時的政界和知識界將現實的缺陷與凱恩斯理論的完善相提並論,認為既然“市場不完善”,就意味著“政府更完善”。

菜單成本理論的問題在於,經濟學家們滿足於坐在溫暖舒適的辦公室裏,與計算機中的數字和方程打交道,而不是深入到現實的經濟社會中,探索那些難以用數字表達的經濟力量,從而正確分析經濟運行的真相。

與凱恩斯壹起提出“需求拉動”理論的亞瑟·史密斯(Arthur Smithies)曾半開玩笑地說:“我開始想成為壹名應用經濟學家,但我發現太難了,因為我要與商人和統計數字打交道;所以我試著去學經濟史,但是每天都要去圖書館。後來幹脆成了理論經濟學家,因為只需要壹張紙壹支筆,連出門都不用。”

凱恩斯主義學者之所以重視“菜單成本”,是因為菜單的成本是最容易獲得的數據。但在現實世界中,商人應對經濟波動,不僅僅是調整價格。以報紙和雜誌為例,它們的真實價格不是不變的,而是變得非常激烈;只是報紙雜誌的內容每天都不壹樣,質量差異很難被察覺,這就給了出版社很大的空間通過價格以外的手段來調整成本。

美國《時代》周刊的零售價格多年不變,但該雜誌雇傭的普利策獎記者數量、派往世界各地的記者數量、每頁的廣告價格、每期雜誌的銷量和由其決定的平均成本,以及對長期訂閱者的大幅折扣,都是該報可以悄然調整的因素。

壹般來說,越容易壹眼分辨出產品的好壞,比如任何期貨商品,其價格調整越顯著;越是難以壹眼分辨產品的好壞,比如出版物、醫療服務、高檔餐廳等。,價格波動不太明顯,商家更傾向於在質量上做調整。不是商人不回應,只是外人不容易察覺。

半個多世紀以來,凱恩斯主義學者從“菜單成本”概念出發,提出了無數的經濟調控政策。他們自己也承認,這些政策只有短期效果,而不是長期解決方案。但當其他經濟學派呼籲正視短期幹預政策的長期副作用時,凱恩斯的著名回答是:“從長期來看,我們都註定會死亡。”

凱恩斯說,人生苦短,不能壹醉方休。是的,但是今天是昨天的明天!今天的煩惱可能是昨天造成的;今天的錯誤可能明天就得承擔。如今美國面臨破產的社會保障體系,天文數字的財政赤字恰恰是上壹代為了繞過“菜單成本”造成的。認識到這壹點,我們就不應該照搬外國的凱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