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苗要無病毒、優質、壯苗。壯苗的標準應是根系發達,4-5片成熟葉,葉柄葉色正常,中心芽飽滿,新莖直徑大於65438±0cm,須根粗壯白色,分布均勻舒展,苗重20-30g,花芽分化早,發育良好,無病蟲害。
(2)土壤處理①土壤消毒。草莓不宜滅茬,但溫室內很難滅茬。為了減少病害,種植前要進行嚴格的消毒。可以用太陽能消毒,也可以用化學藥物熏蒸。②施基肥。草莓結果期長,產量高,對養分的需求量大。草莓施用底肥對草莓優質高產非常重要。壹般每畝施腐熟優質有機肥5000公斤以上。另外,在基肥中加入50公斤草莓專用肥或NPK復合肥。基肥撒勻後,翻耕2 ~ 3遍,使土肥充分混合,翻耕深度30cm左右,然後起壟。
(3)種植時間壹般為8月下旬至9月上旬,自然氣溫15 ~ 20℃,地溫15 ~ 17℃,不宜過晚,否則不利於緩苗後的生長。
(4)種植方法①播種。栽植前,苗圃要澆水壹次,1 ~ 2天,有利於帶好土體,減少根系傷害。種植要根據苗木大小分棚進行。如果用營養缽育苗,種植時要去掉塑料盆,成活率更高。②種植密度。溫室栽培壹般采用大壟雙行。壹般壟高30 ~ 40 cm,上寬50 ~ 60 cm,下寬70 ~ 80 cm,溝寬20cm,株距15 ~ 20 cm,每畝種植7000 ~ 9000株(種植密度可根據品種特性確定)。種植時要求草莓苗的拱背朝向畦(溝)外進行種植。③種植深度。種植深度壹定要合適,深不埋心,淺不露根。新莖的基部必須埋入土中,以利於新根的產生,但幼苗的中心(外葉托葉的壹點點部分)不能埋入土中,因此特別需要註意的是,弱苗在種植時不能成活,否則容易出現死苗現象。④栽後管理。種植後要立即沿溝澆種植水,壹定要澆透,保持土壤濕潤。推遲出苗後,新葉展開,開始旺盛生長。在這個時期,只要土壤幹燥,直到9月底都不需要澆水。為促進花芽發育,需加強肥水管理,每畝追施尿素10kg,追肥後澆水,每隔5 ~ 7天澆水壹次。同時,老葉、病葉要隨時拔除,抽掉的匍匐莖也要拔除。如果幼苗在保溫前生長過於旺盛,葉片過多,也要摘葉,留5 ~ 6片。采摘葉片時,去除側芽,減少營養消耗。
2.溫度和濕度調節
2.1溫度調節
(1)各氣候時期溫度要求①棚內保溫初期。白天保持28 ~ 30℃,超過30℃要通風;夜間保持12 ~ 15℃,不低於8℃。保溫初期外界溫度較高時,暫時不用蓋保溫被,白天要註意降溫,然後根據降溫情況蓋半保溫被或全保溫被。②萌芽階段。白天保持25 ~ 28℃;夜間保持在10 ~ 12℃,夜間溫度不宜高於13℃,否則會影響腋芽發育,阻礙花器官發育。③花期。花期對溫度有嚴格要求,白天保持在23 ~ 25℃。夜間維持8 ~ 10℃。(4)果實膨大期。白天保持20 ~ 25℃;夜間保持5 ~ 8℃。當夜間溫度在10℃以上時,植物消耗更多的養分,果實膨大受到影響。⑤果實采收期。白天保持20 ~ 25℃;夜間保持5 ~ 8℃。
(2)保溫措施①覆蓋棚膜。夜間室外溫度降至8 ~ 10℃時,開始保溫,10的前十天為保溫適宜期(扣棚適宜期)。保溫過早,室內溫度過高,不利於腋花芽分化;過晚,植物休眠,導致植株矮小,不利於正常結果。大棚膜最好使用透光率好的PVC長壽命無滴膜,增加大棚內的光照強度。②用塑料薄膜覆蓋。壹般選擇黑色塑料薄膜。鋪設黑色塑料薄膜可以保持土壤水分,抑制雜草滋生,降低大棚內空氣溫度,隔離草莓果實與土壤的接觸,減少病害,保持果實光亮、幹凈、衛生。黑色塑料薄膜的鋪設時間壹般為棚扣後10 ~ 15天。此時草莓已全部成活,除草、松土、熏肉、補種已初步完成。鋪設方法是將黑色塑料薄膜覆蓋在壟作植物上,在接觸幼苗時在塑料薄膜上撕開壹個小洞,然後小心翼翼地拔出葉子。壹定要露出幼苗中央的葉子,周圍的老葉子會把塑料薄膜上的塑料薄膜孔的邊緣壓住。
(3)溫度調節方式主要看新風,即通過新風出風口的大小和新風時間來調節溫度。壹般應把握在室外溫度較低,需要提高室內溫度時,出風口要小,空氣釋放時間要短;當外界溫度較高,需要降低室內溫度時,出風口應較大,空氣釋放時間應較長。另外,出風口要分階段逐漸打開,避免突然排風,傷苗。
植物出芽後由高溫管理向低溫管理轉變的關鍵時期。降溫的同時,棚內的濕度也因室外空氣而迅速降低,葉片容易失水幹枯,嚴重時甚至會損傷嫩芽。所有的變溫都要循序漸進,降溫可以持續3天左右,白天要給葉片噴水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