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黃芪和炙黃芪的區別
黃芪是很好的補氣中藥,具有補氣固表、利水消腫的功效。現代研究表明,黃芪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濕,抗衰老。關於黃芪,有生黃芪和炙黃芪兩種藥材,功效略有不同。生黃芪和烤黃芪的區別如下:
1.生黃芪有多種名稱,如黃芪、黃芪、黃芪、黃芪等。,而且還分很多類,統稱為植物和中草藥。黃芪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生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黃芪、黃芪的根,具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排膿生肌的作用。
生黃芪補氣。比如說話沒勁,走路沒勁,臉比較白,這些都是脾肺氣虛的表現。生黃芪可以補氣,比如生黃芪可以用於上體氣虛,生黃芪也可以用於下體氣虛。生黃芪具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解毒生肌的功效,適用於自汗、盜汗、血瘀、水腫、癰不潰或久潰。
2.炙黃芪是用傳統黃芪加工而成。它是將生黃芪切片,用蜂蜜煎制而成。加工粗糙,勞動強度大。炙黃芪益氣生血,適用於肺虛氣短、氣血虛弱、氣虛便秘者。醫生常給“中氣不足,臟腑下垂”的患者服用。
炙黃芪以益氣升陽為主,廣泛應用於黃芪的炮制品中。由於臨床對飲片的需求量較大,炮制研究尤為受到重視。如傳統方法的改進、加工溫度、加工時間、輔料用量、成品質量分析等等。
簡單來說,黃芪主要以蜜炙為主,即生黃芪切片,用蜜炒。生黃芪重在益氣排膿止痛。炙黃芪主要補中之氣,也就是脾胃之氣。氣虛乏力、少食便溏者,可與黨參同用。其中黃芪多服易上火。
另外需要註意的是,黃芪非常適合氣虛的人,但不適合陰虛的人,否則會加重病情。那麽黃芪怎麽吃呢?讓我們來看看吧。
2.黃芪怎麽吃?
1,每天服用黃芪30克左右,水煎後服用。或水煎供後人飲茶。用黃芪30克,枸杞15克,水煎後服用,對氣血虛弱的人更好。
2、取黃芪50克左右,煎湯後,用煎好的湯煮飯或粥,就成了黃芪飯、黃芪粥,對氣虛血虛的人也很有好處。
3.有些人喜歡在烤肉、烤雞、烤鴨中放壹些黃芪,增加滋補作用,效果也不錯。
3.這些患者要慎用黃芪。
1.腎病屬於陰虛,濕熱、熱毒過盛患者使用黃芪壹般會產生副作用,應禁用。因為黃芪味甘,微溫,陰虛患者服用會助熱,容易傷陰活血;而濕熱、熱毒過盛的患者,則容易郁結邪氣,使病情加重。如果壹定要服用黃芪,壹定要聯合使用。
2、陰虛的表現:手腳發熱、口幹咽燥、腰痛、潮熱盜汗、失眠多夢、舌紅無苔、脈數等。濕熱的表現:口苦、口幹、舌苔黃膩等。熱毒過盛的表現:有各種化膿可愛的感染,如痤瘡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現為面色潮紅,咽幹,咽痛,口苦口幹,唇紅,舌苔黃燥,脈滑。
3.陰虛患者使用黃芪時,必須與滋陰藥物配伍,如生地黃、熟地黃、玄參、麥冬、天冬、玉竹等。濕熱患者壹定要配伍清濕熱的藥物,如黃連、茵陳、黃芩等。熱毒過盛者,須配伍清熱解毒藥物,如黃連、梔子、大黃、敗醬草等。
4.黃芪的治療價值: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和膜莢黃芪的根。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春秋兩季挖掘,去除須根和根部,曬幹。切片,生的或蜜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