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蘭花上的露珠,像她悲傷的眼淚。
結裏沒有結裏的結,墓地裏的花更不堪。
草像席子,松樹像她的車罩。
微風是她的衣服,碧玉是她的玉佩。
死前用過的油墻車,晚上要等在身邊。
野火的野火綠,禮貌,閃電。
她走著,在西陵下,只有風雨,呼嘯著。
翻譯和註釋
“翻譯”
墓地蘭花上凝結的露珠,就像她傷心的眼淚。
沒有什麽可以編織的同心結,墓地裏的花更是難以修剪。
青草像她的席子,松樹像她的車罩。
微風是她的衣服,碧玉是她的玉佩。
妳死前乘坐的油輪必須在晚上等候。
冷綠的磷火,伴隨著待客之道,熠熠生輝。
她走了,西陵之下,只有風吹著雨。
"筆記"
⑴蘇小小:《樂府廣體》記載:“蘇小小,錢塘著名鼓吹者,南丐齊人。”《郁芳勝覽》:“蘇小小墓在嘉興縣西南六十步,晉時歌妓。今潼關殿中有片石,名為蘇小小墓。”
⑵幽蘭露:露水凝結在蘭花上。
(3)同心結:用花或其他東西打壹個連環套回文樣式的結,表示愛情堅如磐石。
(4)煙火:這指的是墓地裏艷麗的花朵。
⑸陰:墊。
【6】罩:車罩,即汽車上防曬防雨的傘罩。
佩:佩戴在身上的玉佩。
(8)油墻車:女性乘坐的車輛用油漆裝飾。"
⑼晚報:壹個“長”。
⑽寒綠燭:磷火俗稱鬼火,有光無焰,故稱“寒綠燭”。
⑾勞動:意為不辭辛苦。
⑿西陵:今杭州西陵橋壹帶。
【13】風吹雨打:壹種是“風吹雨打”。
做出贊賞的評論
李賀的《鬼》詩總共只有十幾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壹。李賀通過寫“鬼”來寫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人的感情。這些“鬼”,“雖然不同,但感情還是人”,絕不是讓人談之色變的惡事。蘇小小墓就是壹個代表。
蘇小小是南齊時期錢塘的名妓。沈李在《真母之墓》詩序中說:“嘉興縣有妓女蘇小小之墓,風雨交加,或有歌詠其上之聲。”李賀的這首詩以蘇小小的故事為主題,描寫了鬼魂形象和幽冥世界。全詩由景而起,通過壹個個憂郁的場景和豐富的聯想,刻畫出蘇小小幽靈飄飄若隱若現的形象。這首詩包含了詩人對生命體驗的獨特感受。
詩的前四句直接刻畫了蘇小小的形象。寫壹兩句她美麗的樣子:蘭花上綴著晶瑩的露珠,像她含淚的眼睛。在這裏,描述是通過靈魂的眼睛進行的。壹是讓人通過她的眼睛看到她整個人的美,二是表現她的心情。蘭花很美,有露水的蘭花更美。但用了“靜”字,境界就大不壹樣了,給人的感覺是冷氣氤氳。它照顧到了題目中的“墓”字,引出了下面的“鴉”字,為全詩定下了悲傷的基調,營造了鬼活動的氛圍。用三四句話寫出她的心境:生活在幽冥中的蘇小小,沒有“唱”的喜悅,卻充滿了心事。她生前有所追求,古樂府裏的蘇小小歌說:“我騎油壁車,郎騎青馬。結在哪裏?西陵松柏下。”然而,她死後,她的追求失敗了,什麽也綁不起來。墳上的野花也不堪割舍,壹切化為烏有。這種情緒是“烏鴉”這個詞的內在基礎。只用四句話,十六個字,就把蘇小小的鬼魂形象刻畫得形神兼備,顯示了詩人驚人的藝術才華。
中間六句寫的是蘇小小鬼用的衣服和物品:沙質綠草,像她的床墊;婀娜多姿的松樹,像她的傘蓋;春風吹,就是她的衣服在飄動;流水的叮叮當當是她的響音;她生前乘坐的油壁車,還在西陵松柏下等著她去幽會。這部分暗中照顧了前面的“不團結”。有了“等”字,現場和氣氛更加慘淡:車還在,只是在空中等著,再也不能用來去西陵山實現她“結在壹起”的心願。物是人非,觸景生情,徒增悲傷。
後四句描寫的是西陵山下淒風苦雨的情景:淒風苦雨中,有壹團火紅的鬼火,閃著暗淡的綠光。這部分和“油墻車,晚上請客”密切相關。翠竹原本是為了情侶見面而設計的。戀人不能如約相見,綠燭只是虛設。有蠟燭沒人,更顯荒涼。《翠竹》寫的是鬼火的光色,加上“冷”字反映的是人的感情,寫的是人物內心的寒冷:“光輝”指的是“翠竹”散發出的火焰,說“光輝”寓意著人物的無限悲涼。未來將是艱難的,希望將化為灰燼,綠色的蠟燭將在那裏徒然發光,這是無用的,無用的。用景物的描寫來渲染悲涼的氣氛,同時也烘托了人物孤獨冰冷的心情,把失望空虛的內心世界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從景物入手,通過景物聯想到人物,將景物描寫與擬人融為壹體。寫蘭花、露珠、煙火、草、松樹、春風和流水。筆寫的是風景,筆寫的是人。寫風景就是寫人。以“如”“為”二字,將景物與人物巧妙結合,既描寫了景物,營造了鬼活動的環境氛圍,又塑造了人物形象。詩中的美景既表現了蘇小小鬼魂形象的神韻和多變,又反映了她心境的孤獨和蒼涼,從而達到了壹舉兩得的藝術效果。這些景物描寫都圍繞著“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這壹中心內容,所以詩的各個部分之間有著內在的有機聯系,人物的內心世界也得到集中而充分的展現,似乎充滿了情感和思想,具有渾渾自然的特點。
這首詩的主題和意境借鑒了屈原《九歌·山鬼》中對神鬼的描寫。從蘇小小的鬼盧蘭的哭眼、風衣水衣女子等形象中,可以找到山鬼“被李希照顧”和“既笑又笑”的影子;蘇小小“無事聯,煙火不可裁”的忠義憤懣之情,與山鬼“斷香思遺”、“思子離愁”之情密切相關。西陵下的雨和綠燭的狀態,就像山鬼盼思未遇時“雷聲填雨點小”“風蕭蕭木蕭蕭”的場景壹樣淒涼。由於詩人采用了以景擬人的手法,蘇小小在作品中的形象比屈原的山鬼更加空靈空靈,有影有鬼。她癡情,即使死如鬼魅,也不會忘記和她所想的人合二為壹。她坐過牢,出生方式奇特,無法如願。她徘徊在黑暗的道路上,帶著揮之不去的悲傷。在蘇小小的形象中,也就是隱逸與飛躍之間,讀者可以看到詩人自己的影子。詩人也有他的追求和理想,那就是為拯救多災多難的李唐王朝做點事情。然而,他出生在壹個不合時宜的時間,他作為壹個巫師的能力並沒有得到賞識。他也是“壹無所聯”。通過蘇小小這壹形象,充分展示了詩人孤獨、冷漠的心境。美麗的背後,有悲憤的思想,透過蕭瑟冰冷的外表,有詩人火熱的肝腸。鬼只是壹種形式。它們反映的是世界的內容,表現的是人的思想感情。
創作背景
蘇小小是六朝時期南齊錢塘(今浙江杭州)有名的藝妓。她容貌秀麗,舉止端莊,風度翩翩,敏慧聰慧。她信口開河的話都是漂亮的句子。曾經,官員和有權有勢的人都在爭搶門路,她的名字很重要。然而,她的生命是短暫的。她只活了二十年就去世了。死後葬於錢塘江畔的西陵(今江西錢塘,杭州)下。關於蘇小小的傳說很多。沈李在《真母之墓》詩序中說:“嘉興縣有妓女蘇小小之墓,風雨交加,或有歌詠其上之聲。”後來,他成了壹個文學故事人物。這首詩是作者與蘇小小生前和死後的鬼魂聯合寫的詩,既有關於鬼的,也有關於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