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枝是壹種中藥。桑枝屬於祛風濕藥。它是桑科桑樹的嫩枝。它在春末夏初收獲,落葉後曬幹,或者新鮮時切片曬幹。中國各地都有生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壹下桑枝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桑枝的功效和作用
1.祛風通絡《中風》雲:“風亦輕情,傷亦重,傷亦重。”感冒在經絡時,氣血得不到很好的執行,經絡失養,四肢抽筋;普通感冒侵襲皮膚,皮膚之間氣血不通
桑枝是壹種中藥。桑枝屬於祛風濕藥。它是桑科桑樹的嫩枝。它在春末夏初收獲,落葉後曬幹,或者新鮮時切片曬幹。中國各地都有生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壹下桑枝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桑枝的功效和作用
1.祛風通絡《中風》雲:“風亦輕情,傷亦重,傷亦重。”感冒在經絡時,氣血得不到很好的執行,經絡失養,四肢抽筋;普通感冒侵襲皮膚,皮膚之間氣血不通,脈絡不調和,面板如蟲,發癢。桑枝祛風通絡,行氣活血,潤肢止癢,用於肢體攣縮、皮膚風癢。
2.祛風除濕利關節用於風寒濕。脈痹論曰:“痹者閉之。”經絡閉塞,麻木。或因疼痛發作,或凝關節,或受力難動,故名閉。“風者為關節痛,風數變化,故關節痛常在上下肢;寒為關節痛、寒凝、氣血不通,故關節疼痛劇烈,疼痛局限;濕是由於關節疼痛,濕粘重濁,關節麻木重。桑枝味苦性平,善走關節周圍,祛風燥濕通絡,散痹感冒,除痹濕滯,通痹血絡,治風寒濕。所以《本草綱目》說:“利關節,養津液,利水祛風。"
3.可促進利尿和消除水腫,用於腳氣和水腫。脾屬土,喜燥惡濕,外濕則因脾,或脾虛寒濕內生,均可使脾失健運,影響津液運化,產生水腫,水下行,下肢浮腫,甚至潰爛成瘡,稱為腳氣水腫。桑枝味苦,平入脾肺,沸水為源,利水消腫。幹脾土之濕,順之如枝,去雙下肢之濕,用水去濕,腳氣自愈。《生肌總錄》方中,桑枝為單味藥。煎好後用壹升水煎藥,每天在空中服用,治水理氣腳氣。非常有效。
桑枝禁忌
不適合喝涼了綁肺的人。
桑枝的藥理作用
1.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桑枝對淋巴細胞轉化率低的患者有壹定的治療作用。比如淋巴細胞轉化率低的患者,平均分為兩組。除相應治療外,桑枝組每例患者每天服用桑枝30克,對照組不服用桑枝。經過壹個月的治療,對照組與對照組之間沒有差異。而桑枝組增加明顯。
2.有壹定的抗布魯氏菌作用,作用機制不明。用桑葚湯治療慢性布魯氏菌病,對照觀察表明,治療組有壹定療效。
桑枝的加工與處理
1.切片時洗凈,充分濕潤,切成厚片,曬幹,切段,再切成斜切片。
2.將桑枝煸炒,放入鍋中,用文火煸炒至微黃,取出放涼。
3.制酒:每5000克幹凈的桑枝,加入930克酒,加適量水,噴灑均勻,煎至酒完全吸收。
4.麩制先將麥麩翻炒至冒煙,加入桑枝翻炒至淡黃色,篩去麥麩。
桑枝的配伍與應用
1.用桑葉,能疏通雙側,清熱祛風,解表祛風,通絡止痛。多用於風寒、濕熱等引起的關節疼痛。
2.配以桑寄生,壹補壹通,互為用,滋補肝腎,強筋骨,祛風除濕,通絡止痛,降血壓。
3.配以桂枝,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祛風除痹的良好功效。多用於風寒濕痹、肩背酸痛。《本草綱目》說:“桑枝,專治風濕拘攣,有桂枝治肩臂痛。”
4.用檉柳枝,祛風能力強,行氣止癢能力好,多煎湯沐浴,治風疹、瘙癢等癥。《本草綱目》說:“李治,我得洗檉柳枝,渾身癢。”
桑枝的配方制備
1.治臂痛藥方* * *《技能藥方》* * *:桑枝壹升,切細,炒熟。三升水,兩升水煎,壹天,壹直。
2.治療高血壓* * *《中草藥新醫療展選料》* *:桑枝、桑葉、茺蔚子各5元,加水1000毫升,煎成600毫升。睡前洗腳30-40分鐘,洗完再睡覺。
3.桑枝煎* * *《盛輝方》* * *:桑葉10公斤* * *檔* * *,益母草3公斤* * *檔* * *。上藥,用五桶水五升文火煎制,濾去藥渣,放入小鍋中熬成糊狀。每晚平臥時,用溫酒治療紫癜。
4.控水和氣腳氣* * *《生肌總錄》* * *桑葚兩片,炒熟,以水壹升,煎兩次,每日空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