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鑲嵌樣病毒:劄幌樣病毒(SLV)。
諾沃克病毒感染是成人和大齡兒童流行性非細菌性腸炎的主要原因,壹年四季均可發生。發病後主要臨床表現為乏力、腹部絞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嘔吐多見於兒童,腹瀉多見於成人。此外,可見寒戰、發熱、肌肉疼痛、頭痛,少數有眼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癥狀;其癥狀較輪狀病毒輕,腹瀉壹般為中度,24小時約4 ~ 8次,大便呈水樣,無膿、粘液和白細胞。病程壹般為2~7天,為自限性疾病,預後良好。
諾沃克類病毒的壹般特征:該病毒於1968年在美國俄亥俄州諾沃克爆發,在1995年ICTV發表的第六次病毒分類報告中,NLVs被歸入脊椎動物病毒(杯狀病毒科)的諾沃克類病毒屬。
諾沃克病毒顆粒為圓形二十面體顆粒,直徑約25~35nm,無包膜。病毒體上有32個杯狀表面凹陷(T=3),基因組由單分子正鏈ssRNA組成,長約8Kb。RNA具有感染性,其5’不加帽,而是與10KD~15KD蛋白結合,其3’末端有poly (A)尾。它的外殼是單壹的67KD蛋白分子,其前體蛋白為86KD。在感染細胞中發現了5種病毒編碼的蛋白,分子量從29 KD到115 KD不等,其中115KD和86KD可能是衣殼蛋白的前體蛋白。
諾沃克病毒對熱、酸穩定,耐乙醚。在pH2.7條件下3小時,20%乙醚18~24小時或加熱至60℃30分鐘仍有感染性。氧化銫中的浮力密度為1.34 ~ 1.41×103kg/m3。在免疫電鏡下,病毒顆粒被抗體包圍,因此大部分電鏡照片顯示病毒結構不清。電泳分析只包含單個蛋白質分子。
諾沃克類病毒的流行病學:目前普遍認為諾沃克類病毒感染是僅次於輪狀病毒的人類腹瀉的第二大病因,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主要發生在人群密集的區域,如醫院病房、餐廳、軍艦、宿舍等。這種病毒通常會導致成人和較大的兒童爆發腸炎,但很少影響嬰兒。其傳播方式為糞-口途徑,主要通過汙染的水、食物和人與人之間的密切接觸傳播,具體表現為:①可發生於各年齡段、任何季節、任何地點;②水傳播、食源性傳播或人際傳播;③流行時間不壹,平均7天;④約半數患者發病72小時後可檢測到病毒。
1996年4月至1997年3月,中國北京首都兒科研究所以桿狀病毒表達的諾瓦克樣病毒衣殼蛋白為抗原,對各年齡段人群進行諾瓦克樣病毒IgG抗體檢測。發現人的IgG抗體陽性率高達89%,嬰兒的陽性率很高,為99%,7-1658。本次調查結果反映諾沃克類病毒感染在人群中非常普遍。
1982年,美國紐約爆發腸胃炎疫情,原因是食用了生貝類。經調查,發現是患者食用文蛤、牡蠣所致。在患者糞便和上述貝類樣本中也檢出了諾沃克類病毒。目前已公認諾沃克類病毒性腸炎是由食用生貝類引起的,其潛伏期壹般為29~32小時。常集體食用貝類後發作,也可偶發性發作。
荷蘭學者Win H.M和英國、日本學者近期的電鏡和分子生物學研究成果表明,家畜也可能是諾沃克類病毒的儲存宿主。他們分別從養豬場、養雞場和犢牛場隨機抽取畜禽糞便樣本,用人類諾瓦克樣病毒的特異性引物進行RT-PCR檢測。結果發現,44%的小牛糞和2%的豬糞呈陽性,電鏡下在壹份豬糞樣品中發現符合諾沃克病毒形態特征的病毒顆粒。他們的系列分析結果表明:(1)人諾沃克類病毒與國內諾沃克類病毒有很強的同源性;他們認為家畜也是諾沃克類病毒的正常宿主,人與家畜之間存在交叉傳播的可能,而人諾沃克類病毒引起的腸炎疫情也可能來自動物宿主的機會性傳播。
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結果也表明,人類花葉病毒至少可以分為三個基因組:GGI、GGII和GGIII。前兩種是諾沃克樣病毒(NLV),第三種是劄幌樣病毒(SLV)。每個基因組還包括各種突變菌株。這種高變異導致至少13基因型的諾沃克類病毒。然而,幾種基因型可以同時在人群中傳播,並導致人群中腸炎的散發和暴發。然而,大多數疫情通常是由諾沃克類病毒的單壹基因型引起的。
諾沃克類病毒的分子生物學:細胞培養體系和動物模型的缺乏給諾沃克類病毒的科學研究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但近十年來,人們對諾沃克病毒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這主要是分子生物學技術廣泛引入的結果。國外學者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對超過100種可用菌株進行了測序,這個數字還在快速增加。分子生物學技術主要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RT-PCR方法,可以快速擴增患者嘔吐物和糞便以及動物糞便中諾沃克類病毒的特異性基因片段,從而達到快速診斷的目的。同時,這種方法也可用於檢測家畜和貝類,以確定其傳播源。
(2)通過序列分析和分子雜交的手段,將其應用於諾沃克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調查(上文已提及),分析疫情的分子機制,在分子水平上確定其傳播來源。
(3)將桿狀病毒等載體插入諾沃克類病毒衣殼基因,將其衣殼蛋白高效表達為抗原,應用於諾沃克類病毒患者的流行病學監測。
樣品的采集和處理:主要采集患者的嘔吐物和糞便、牲畜糞便、市場上的鮮活海產品和貝類。
該病潛伏期和排毒時間都很短,糞便中的諾沃克病毒在發病後24小時達到高峰。72小時後很難檢測到病毒,只有1/3~1/2的患者排出病毒。因此,采樣應在發病後24~48小時內進行。
收集的樣品(嘔吐物和糞便)溶解在TSB(胰蛋白腖大豆肉湯)和濃度為15g/L的10%甘油中,並儲存在-70℃的冰箱中。
諾沃克類病毒的檢測;
(1)血常規檢查無明確診斷意義,但對鑒別細菌性腸炎有意義。諾沃克病毒感染時,病毒排出時間短,數量相對較少,因此敏感性較低,形態上難以區分,壹般無法通過電鏡(EM)獲得陽性結果。
(2)免疫電鏡(IEM):該方法特異性強,符合形態學標準(如大小、形狀)的病毒顆粒被Flewett和Doane發現作為診斷依據。利用諾沃克病毒的特異性抗體在免疫電鏡下檢測人和動物糞便或嘔吐物,可獲得陽性結果,但陽性率通常遠低於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
(3)血清抗體的檢測:由於諾沃克病毒的IgG抗體在人群中廣泛存在,檢測IgG抗體沒有診斷意義,但可用於流行病學調查。IgM抗體檢測未見文獻報道。抗體檢測壹般以桿狀病毒為載體,高效表達其衣殼蛋白作為抗原,然後通過酶免疫熒光(EIAs)進行檢測。
(4)分子生物學檢測:與其他方法相比,分子生物學的技術和方法方便快捷。可采用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對患者的嘔吐物或糞便進行篩查,結合免疫電鏡檢查,可確認是否為諾沃克病毒流行。預防:諾沃克病毒性腸炎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預防:
(1)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不要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貝類和其他海鮮,不要喝生水。(2)加強食品衛生監督管理,提高飲用水質量,阻斷其傳播;
(3)被病人糞便或嘔吐物汙染的場所,應用1: 50家用漂白劑消毒;立即清洗被汙染的衣服。
(4)患者應就醫或留在家中,防止他人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