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湖中圍網面積減少,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產量將下降,價格有望漲到近三年來的高點。雖然近年來陽澄湖大閘蟹價格壹路上漲,但主要原因還是與持續減產有關。前幾年幾乎被神化的陽澄湖大閘蟹,其實已經悄然降溫。究其原因,壹方面,主要由集團購買甚至公款消費的蟹卡、券數量明顯減少,打破了陽澄湖大閘蟹的壹個重要渠道鏈條;另壹方面,在轉向大眾消費後,來自其他湖泊的“螃蟹兄弟”也紛紛開辟渠道,以更貼近平民的價格搶奪越來越多的市場。近兩年,來自江蘇、山東、浙江、遼寧等地的大閘蟹走上了全國人民的餐桌。原來,壹只占優勢的陽澄湖大閘蟹正在遭遇圍剿。
狀態
賣得好的不只是陽澄湖的大閘蟹。
多年來,其他產區的很多大閘蟹都在壹定程度上生活在“陽澄湖”這塊金字招牌的陰影下,陽澄湖大閘蟹形成的品牌效應讓他們既“羨慕又無奈”。其他湖泊的大閘蟹在壹些市場銷售時,甚至會因為不是陽澄湖出產而被消費者誤認為假貨。“因為很多消費者認為陽澄湖產的才能叫大閘蟹,其他的可以直接叫河蟹!”還有其他湖區蟹商無奈地向北京青年報記者這樣表示。因為“陽澄湖”這塊金字招牌太過耀眼,很多同樣在國內赫赫有名的大閘蟹,多年來都退居“區域品牌”。但如今,越來越多的“大閘蟹”開始走出陰影打造自己的品牌,努力進軍全國市場。
泰州興化大閘蟹,和陽澄湖大閘蟹壹起產於江蘇,其實在整個江蘇省都很有影響力,近幾年也開始走向其他區域市場。被譽為“中國河蟹養殖第壹縣”,生態河蟹常年養殖面積達80萬畝,年產量6萬噸,產值35億元,產量和產值均居江蘇省首位。其唯壹的線上河蟹價格指數和全國最大的河蟹交易市場,甚至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河蟹價格的風向標,被評為“中國第壹河蟹市場”,年交易額近百億元。但在北京、廣州這樣的熱點城市,熟悉興化蟹的人恐怕不多。
同樣位於江蘇的泗洪大閘蟹,專註於強化大閘蟹品質,主打“生態養蟹”。多項生態養殖技術為國內首創。洪澤湖大閘蟹也被稱為“中國最幹凈的蟹”,是國家出口大閘蟹質量安全示範區。獲得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阿聯酋及中國大陸、香港、臺灣省的大量訂單,11年江蘇省縣級出口第壹。從幾年前開始,臺灣省統壹集團旗下的5500家便利店都設立了洪澤湖大閘蟹銷售點,可謂“大名鼎鼎”。近年來,洪澤湖大閘蟹大力開拓市場,目前銷量已僅次於陽澄湖大閘蟹,位居第二。
此外,在中國的遼寧盤錦、黃河口、浙江羅馬湖、江蘇太湖和固城湖也有大量的蟹類養殖。近年來,他們也開始加強品牌推廣和產品出口,這些“蟹哥”正在形成對陽澄湖大閘蟹的包圍圈,搶占市場。
中國水產品加工營銷協會河蟹分會的壹份數據顯示,實際上,中國每年生產的每400只螃蟹中,只有壹只螃蟹來自陽澄湖。這意味著中國的螃蟹產業其實遠不止陽澄湖。“‘陽澄湖’幾乎成了大閘蟹的代名詞。雖然對區域經濟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實際上並不是該行業在全國發展的最佳模式。”有業內專家告訴北青報記者,“壹方水土養壹方蟹。”中國幅員遼闊,氣候、水質等條件各不相同。生長在不同水域的螃蟹各有特色。不可能說哪裏最好。均衡發展對國家產業結構是最好的。"
困境
過度的品牌價值讓陽澄湖大閘蟹低人壹等。
但目前陽澄湖大閘蟹其實面臨著壹場考驗,不僅僅是其他“兄弟大閘蟹”的圍攻,更是因為公款買蟹和蟹卡券的遇冷,陽澄湖大閘蟹現在面臨的最大困境。
高價壹度讓陽澄湖大閘蟹的整個產業鏈獲利頗豐,但高價模式也反過來推高了各種成本。“連陽澄湖大閘蟹腳鏈的購買成本都比其他地方貴很多!”當地壹些蟹農告訴北青報記者。市場順利的時候,很多矛盾被掩蓋;市場轉冷,整個產業鏈都感覺不舒服。
原來蟹卡和優惠券流行的時候,很多都是團購的,沒人算出更高的價格。但近年來,大閘蟹的消費者開始轉向個人,消費者開始仔細權衡性價比:在陽澄湖這塊金字招牌上多花多少錢比較合理?在這種情況下,過高的品牌附加值成為了陽澄湖大閘蟹的劣勢,這也是近年來其他湖泊大閘蟹在陽澄湖大閘蟹市場越來越活躍的原因。
壹個值得玩味的現象是,在陽澄湖所在的蘇州,似乎本地人對陽澄湖大閘蟹的偏愛遠不如外地人。陽澄湖沿岸的各種蟹屋,基本上都是上海人和江蘇周邊地區的食客,而蘇州本地人經常吃太湖蟹。當地人認為“差別不大,但價格差距挺大的”。
假冒產品
產地可能吃不到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
另壹方面,猖獗的假貨也讓很多個人消費者在購買陽澄湖大閘蟹時產生了擔憂:既然花再多的錢買的未必是真貨,不如少花點錢買其他的大閘蟹。在陽澄湖大閘蟹的蟹卡和券幾乎成為有價證券的前幾年,人們在送禮時更多關註的是蟹券上的金額,而不是很在意是否吃到了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因為吃螃蟹的人不是自己掏錢買的。
壹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其實即使在產地,也未必是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這也是為什麽當地管理部門在回答“每年有百分之幾的陽澄湖大閘蟹是市場上假冒的”這個問題時很糾結的原因:說多了會打擊人們買蟹的信心,讓真貨不好賣,而說少了市場上就變成假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