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十年(590年),全國撤縣設州。依安縣屬於依安縣,遵循國家。2003年,依安縣升格為州.因靠近南海,故名“潮汕”,依安縣屬州治。592年隋朝開皇十二年,歸入福建。“潮州”這個名字的正式出現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1400年後,基本上沿用了這個稱呼,但這個稱呼的使用出現了壹些波折。
楊迪大業三年(607年),全國罷市復縣,潮州改為依安縣,東遷揚州,再次納入福建;唐武德四年(621),第二次稱潮州。武德五年(622),在周迅設立周迅提督,統管周迅、潮州郡和韶州郡。
唐朝貞觀元年(627年),因山川便利,設十路監視。當時潮州屬於嶺南路。唐朝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再次劃歸福建,隸屬江南道福建巡察。唐朝第二年(公元686年)削泉州南部(此時泉州以今福州為駐地,今泉州終於在唐朝建立很久(公元700年),之前數次廢立)並置潮州壹小部分,設漳州。此時潮州的版圖還包括今天的興寧地區。可以說是東至贛州,北至江西贛州(東西邊界大致相當於今天廣東省與福建省、江西省的邊界),南至大海,西至周迅(今惠州)。唐景雲二年,711年,再次劃入福建,潮州先後歸屬福州都督府、福建都督府、福建經團。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全國改州為縣,於是潮州改名為潮陽縣。唐朝開元十年,751年,由江南路管轄改為嶺南路管轄。直到唐肅宗甘源元年(758年)才再次更名為潮州,潮州的名稱才徹底定型。
漳州可以使用潮州話,漳州下轄的小蕓、詔安、東山、漳浦、平和等縣市都有潮劇團,表演潮劇。可見兩地的歷史淵源是相通的。於是,唐朝的潮州壹度與福建福州、江西前州接壤。漢江壹源在汀州新羅縣(今龍巖市長汀縣),壹源在周迅興寧縣(今紫金縣,今興寧縣屬梅州)。可想而知,韓愈的《漢江》在當時除了汀州和周迅之外,完全是潮人自己的區域。
在元代,潮州被稱為潮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改道,建府制,稱潮州府。崇框六年是潮州府轄海陽(今潮安)、潮陽、揭陽、饒平、惠來、澄海、普寧、平遠、程響、大埔、鎮平等縣最廣的壹年***11。
隋唐以後,隨著戰爭、邊防、流放和民族遷徙,大量中原漢人來到南方,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經過幾代宋明,人文逐漸興盛,名人輩出。朝軍被稱為“海濱鄒魯”。南宋末年,數十萬莆田人從莆仙遷徙到潮州躲避戰亂。見潮汕莆田的由來及相關文章。莆田移民,從語言上看,潮州話和今天的莆仙話有些不同。原因是留在莆田的莆田人繼續受到福州省會方言的影響,原方言——閩南語受到福建東方方言的影響,莆仙話成為具有閩南語基礎和閩東色彩的混合過渡型閩南語。明朝萬歷三年(公元1575年),南澳島開始歸屬福建和廣東,並設置南澳副司令,即“張超等地駐南澳副司令”,分駐廣東和福建兩個軍營。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設立南澳總司令官,主管閩南、臺灣省、粵東的軍事。直到1915南澳全島才劃給廣東。1576年,南澳鎮成立。
清雍正十壹年(1733),潮州府程響縣、平原縣、鎮平縣劃歸徽州府興寧縣、昌樂縣,設立嘉應府,嘉應府設在程響縣。到清末民初,潮州的概念已經基本定型,海內外潮州人對潮州的認識也基本在此基礎上定型。此時潮州下轄八縣,即潮安(海陽)縣、潮陽縣、揭陽縣、惠來縣、普寧縣、澄海縣、饒平縣、豐順縣,史稱“潮州八鎮”,也是海內外對潮州人、潮人的界定標準。
汕頭港逐漸成為隸屬潮州政府的沿海城鎮,工商業繁榮,並上升為連接廣州、香港、上海和海外的新港。1904年,梅州市梅縣區松口人張玉南看到這裏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於是他們成立了潮汕鐵路有限公司,修建從潮州府所在地到汕頭港的鐵路。1906年,潮汕線鐵路建成,同時配備“潮汕”號機車車頭,接車。於是有了“潮汕”這個新名詞。1907年5月22日,由孫中山委派的徐學秋和嘉應府主要盟友何子淵領導的潮州黃岡起義爆發,6日因寡不敵眾而戰敗。27日下午,起義軍宣布解散,總司令陳永波和余被迫避港。這次武裝起義意義重大,但當時的《南洋總報》指責孫中山勾結潮汕社會,策動黃岡起義。“潮汕”這個名字逐漸在報紙上廣為人知。“潮汕”這塊土地逐漸引起了外界的關註。
《中法天津條約》增加了瓊州(今海南)、潮州、臺灣省、淡水、鄧州、江寧(今南京)六個港口。中美簽訂《天津條約》,增潮州(後改為汕頭)、臺南為通商口岸。1921年後,汕頭建立市府,成為繼潮州城之後粵東的又壹地域亮點。到1949,潮州的疆域還是比較大的,包括今天的汕頭市和揭陽市。從轄區來說,還包括梅州和汕尾。概念區分1949之後的中國第二次大的國土調整,產生了“潮州”兩個概念,壹個是廣義的,壹個是狹義的。
廣義的潮州,即歷史上的潮州,有幾千年的歷史,主要包括今天廣東省的潮州市、汕頭市、揭陽市和豐順縣。* * *與生活習慣,* *與民俗風情,* *與文化背景,* *與語言環境,* *與價值取向,* * *與潮州人的稱謂。
狹義的潮州概念就是現在的潮州城。
今天的潮州在1991和12升級為原來的副地級市。潮州作為地級市,轄潮安區、饒平縣、湘橋區。湘橋區又稱府城、潮州市。但無論在國內還是海外,潮州的概念仍然傾向於廣義,甚至是廣義。
當代潮州已成為潮汕地區的三個地級市之壹,當地人更註重將潮汕與潮州分開。比如“潮州話”、“功夫茶”,前面都沒有“潮汕”二字。而且海外潮人還喜歡自稱潮州人,海外潮人俱樂部也叫“潮州會”。
關於潮州有兩個概念,壹個是宗族概念中的“潮州”,壹個是現有行政區即潮州市的潮州。族群潮州是指歷史上潮州府的縣,被公認為“潮汕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