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傳統中國人都是吃素為主嗎?

傳統中國人都是吃素為主嗎?

盡管水果、蔬菜的種類、數量不斷在增加,而我國居民吃的水果(水果食品)和蔬菜(蔬菜食品)卻不斷減少。日前首次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膳食與營養狀況變遷”系列報告顯示,我們現在吃的肉比40年前多10倍。其實,中國人的傳統飲食習慣是粗茶淡飯,關於中華民族傳統的膳食原則也有很多精辟的論述,如“飲食清淡,素食(素食食品)為主”、“可壹日無肉,不可壹日無豆”、“蘿蔔白菜湯,吃了保降(降食品)”等,因此,雖然物質條件豐富了,千萬不能忘記“粗茶淡飯、青菜豆腐保平安”。相比西方人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習慣,中國人的腸胃對吃素更加適應。   按照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膳食營養金字塔建議,每人每天應吃100~200克水果和400~500克蔬菜,而我們現在每人每天吃的蔬菜類是276克,水果類45克,遠遠低於建議的標準。我國著名營養學家李瑞芬教授說,中國人的膳食結構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的,飲食中講究酸堿平衡、葷素搭配,如果壹日三餐中,主食、副食(肉、禽、魚、蛋、奶)、蔬菜、水果和油(油食品)鹽的搭配比例不科學,動物性食物攝入量比例過大、膳食結構不平衡,而體力活動減少,就會使糖尿病(糖尿病食品)、高血壓(血壓食品)、脂肪肝等“代謝綜合征”的人群越來越多。    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鄭樹教授與斯坦福和南加州大學合作,兩地各選擇1200人進行生活習慣的統計分析,發現加州的華人居民大腸癌、直腸癌發病率遠高於浙江人。移民美國20年的華人因長期攝入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飲食,患大腸癌的危險性比浙江居民高出3~5倍。飲食習慣西化是導致大腸癌高發的罪魁禍首。    中國人的腸胃為什麽應該多吃素呢?因為蔬菜水果中除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維生素食品)、礦物質以外,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既可防止便秘(便秘食品),又可減少糞便中有害物質對腸壁的損害,預防腸癌。另外,大多蔬菜和水果屬堿性食品,而壹般高蛋白食品屬酸性食品。在人體胃中,肉、米、麥等食物消化後往往會發生酸性反應,這就需要蔬菜和水果來中和,維持體內酸堿平衡。古人早就提出了“五菜為充”的觀點,說明蔬菜對消化系統有“充盈”和“疏通”的作用。因此,要有壹個好胃口和降的消化(消化食品)系統,必須經常多吃些蔬菜水果。    雖然多吃肉類食品會導致很多疾病,但並不是說我們壹點肉都不能吃,因為畜肉、禽肉中動物蛋白,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歐洲科學家前不久就人們經常食用的紅肉(牛肉、豬肉、羊肉等)做出了定論:經常吃紅肉有增加患腸癌風險。所以,在確保酸堿平衡的同時,最好以白肉如魚肉、雞肉、鴨肉等代替紅肉。對於偏愛肉食的人來說,李教授強調,在吃膽固醇豐富的食物時,壹定要搭配壹些蔬菜、水果和豆類等,以增加膽固醇的排泄,減少膽固醇在體內的合成與吸收,避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