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日本拉面怎麽做

日本拉面怎麽做

 日本拉面,源自中國,在日本成為代表性的大眾面食。日文為“ラーメン(拉面,羅馬音:ramen)”、“そば(羅馬音:soba)(蕎麥面條)”、“中華そば”等。具體日本拉面怎麽做?下面我告訴妳。

 日本 拉面做法

 日本拉面材料:精粉2500克,水1500克,堿面25克,鹽少許。

 1.將面粉和鹽面壹並放入面盆內,壹手倒水(水溫:冬暖,夏涼,春秋溫),壹手和面,打成穗子,使面粉與水全部摻合後揉光成團,再用雙手蘸水將面搋勻,搋到盆凈面光,不粘手為止。

 用凈布蓋上餳約半小時。

 2.將堿面用水100克化開成堿水。

 3.將使用手工或機械制作的面條煮好,加上利用豬骨(豚骨)或雞肉、蔬菜、小魚幹等熬煮的湯頭,大多都會再搭配叉燒肉、筍子、蔥花等配料。

 大部分的面條都是使用面粉(小麥粉、強力粉)和“鹹水”(かんすい,又被音譯為“甘素”)為原料,顏色大多是黃色。鹹水是指碳酸鉀和碳酸鈉的混合物(有時也會加入磷酸)。這是由於曾有人使用內蒙古的湖水來制作面條,結果發現面條變得更加好吃,因此研究了湖水的成份之後,發展出了這樣的配方。鹹水是屬於堿性,會讓面粉中的谷蛋白黏膠質產生性質變化,讓面條具有光澤感和增加彈性,也會讓面粉中的黃酮類變成黃色,讓面條具有獨特的顏色。

 日本戰後有壹段時期,出現了許多品質惡劣的“鹹水”,並且對健康可能會有不良的影響。現在日本農林規格(JAS)制定了成份的規定,鹹水已經不再有安全性的問題了。此外,也有因為不喜歡鹹水那種獨特的味道,而改用雞蛋取代的做法。水含量(加水率)較高的面條也會更加柔軟,壹般水的比例大約為35%。

 拉面的湯底大多有基本的調味材料,再添加不同的額外材料,成為各式各樣的湯頭。此外使用各地區不同的食材,也產生當地獨特的口味,使拉面成為深入日本各地的普遍食物。

 小麥碾去麩皮,即得面粉。面粉營養價值的高低,與其加工精度十分密切。根據加工精度,面粉分為標準粉、富強粉和精。標準粉加工精度較低,保留了較多的胚芽和外膜,各種營養素的含量較高。

 營養成分:每100g小麥粉含澱粉和糖類71.5g、蛋白質約11.2g、脂肪1.5g、含有維生素B1、B2、E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另外,還含有卵磷脂和麥芽糖酶、澱粉酶、蛋白分解酶等。

 日本 拉面起源

 早期最普遍的是加上叉燒肉、筍子的醬油口味,但現在拉面的口味也越來越多樣化。

 日本拉面源自中國。日本最早關於中國面條的記載是明朝遺臣朱舜水流亡到日本後,用面條來款待日本江戶時代的大名--水戶藩藩主德川光國。

 “ラーメン”(日語羅馬字:ramen)的名稱的來源有多種說法。被最多人認同的說法是來自漢語的“拉面”,所以漢字寫做“拉面”。另外的說法包括:老面、鹵面、柳面(壹個姓柳的.中國人拉面師傅)。

 在明治時代早期,拉面是橫濱中華街常見的食品。1900年代,來自上海和廣東的中國人在日本賣切面,配以簡單的湯底和配料。在昭和年間,拉面在日本開始流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來自美國的廉價面粉和從中國戰場回來的士兵使得中國風味的面條大行其道。1958年,華(臺)裔日本人(出生於臺xx南市)安藤百福(中文名:吳百福)發明的方便面(方便面)叫“拉面”,創立日清食品公司。拉面成為流行的方便食品。由此“拉面”這個詞的使用也超過了其他的名稱的使用。1980年代,日本拉面成了日本飲食文化的代表之壹,日本各地都有人研發出別具地方風味的拉面。近年來,由於對瘋牛病的恐懼,日本人對和拉面的顧客層相同之另壹快餐食品“牛肉蓋澆飯”的消費明顯下降,拉面成了上班族的第壹午餐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