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蠑螈養殖技術

蠑螈養殖技術

壹、娃娃魚養殖方法:建塘1,建塘。養殖場確定後,要在陰涼、避光、管理方便、有水源的地方建養殖池。由於大鯢有欺弱、以大欺小、在餌料不足、極度饑餓時自相殘殺的習性,所以需要修建大量養殖大鯢的小池塘,分別飼養。養殖池塘壹般采用磚混結構,每個池塘的面積視大鯢大小而定,每小時1-2平方米,大的2-4平方米。池塘形狀不限,但池塘高度需在1米以上。在池底支撐石板形成缺口,或者放置壹塊浮在水面上的泡沫板,供娃娃魚在下面藏身生活。水池內壁需要用水泥找平打磨,防止娃娃魚逃跑或抓傷。每排養殖池塘之間設置走道,方便投餵等日常管理。2.進出水系統每個養殖池塘都要有壹個進水口和壹個出水口,壹般位於池塘的兩端。為了防止大鯢感染時的交叉感染,每個養殖池的進水口都要直接與進水總管連接,從進水總管可以進水。此外,還應在養殖池塘底部設置排汙口,清除大鯢的排泄物和代謝產物,保持水質清潔。二、大鯢養殖方法:放苗1,收購。養殖戶最好去最近的大鯢人工繁育中心購買人工繁育的健康無病苗。目前,娃娃魚苗價格昂貴。新手為了保證成活率,最好買100克以上的幼仔。這樣的幼苗不僅容易成活,而且生長迅速。2.釋放;排放;因為大鯢有兇猛好鬥的生活習性,尤其是成年大鯢,因食物缺乏而饑餓時,往往在夜間咬人,輕者受傷,甚至將幼大鯢殺死吞食。所以大鯢的養殖壹定要根據它的大小、強弱、強弱來適當養殖。壹般根據養殖池塘和魚苗的大小,每個池塘投放相同規格的仔魚5~10尾,捉魚時可密集,大季節少見。需要註意的是,因為磚、水泥、石灰等。用於建造池塘的魚苗是堿性的,因此魚苗不能立即放入新建的養殖池塘中。池塘必須用溪水灌滿2-3天,然後沖洗後將臟水排出,再用清水反復浸泡、沖洗3次以上,直到註入池塘的水呈中性(PH值7左右)後,即可將魚苗幼體放入池塘。如果沒有PH試紙,也可以將鰻魚等魚苗放入池中2~3天,確定沒有問題後再放入幼仔。如果是老池塘飼養,需要提前用1PPM漂白粉和0.5PPM水晶敵百蟲浸泡消毒殺蟲,然後用清水反復沖洗,再放入幼魚苗。三、娃娃魚飼養方法:飼養管理1,飼養。娃娃魚的食譜很廣。各種魚、蝦、蟹、泥鰍、鱔魚、青蛙、蚯蚓、昆蟲,以及豬、牛、羊、雞等畜禽的內臟都可以餵養,但餌料必須新鮮。為了解決長期投餵餌料的問題,可以在山區人工養殖小雜魚、蚯蚓、黃粉蟲、蝸牛。娃娃魚的耐饑能力很強,長時間不吃東西不會餓死。但長時間饑餓後,它有暴飲暴食的習慣,食物匱乏時會發生食人行為。因此,大鯢的人工養殖要註意觀察,根據大鯢的水溫、天氣、食量等情況定期定量投餵,促進其健康生長。2、管理第壹,要管好水,時刻保持池水流動、新鮮、無汙染、溶解氧高,保持適當的水位,防止池水幹涸,魚兒逃竄;第二,壹定要控制水溫,尤其是在炎熱的季節,讓水溫始終在25℃以下;第三,要註意避光。陽光強烈時,要及時搭建遮蔭棚,防止強光直射養殖池塘。第四,保持池水清潔,及時清除大鯢排泄物、殘餌骨等雜物,防止因水質腐敗引發各種疾病;五是要防逃防盜,特別是暴雨季節,要仔細檢查防逃設施,防止娃娃魚趁機逃跑。四、大鯢的養殖方法:環境1,養殖水溫要適宜。根據多年的觀察,大鯢生長最適宜的水溫為:低山區16~22℃,夏季氣溫高。如果水溫超過26℃,大鯢的生長就會受到影響,有時會出現“夏眠”現象。如果溫度過高,大鯢就會死亡。但如果海拔太高,環境溫度和水溫太低,大鯢有效生長時間短,生長速度慢,養殖不經濟。所以大鯢最好的繁殖地是海拔500~800米,那裏冬天沒有嚴寒,夏天沒有酷暑。2.養殖水質良好。大鯢喜歡幹凈,又怕臟,對所處環境的水質要求非常嚴格。野生娃娃魚壹般生活在深山峽谷古曦河,自然植被好,無汙染,人為幹擾少。在山區人工養殖大鯢,最好選擇常年奔流的溪流、泉水作為水源,或者使用水質新鮮的大中型水庫的底水。總之水質要新鮮,新鮮,無汙染,溶解氧高,PH值中性。山區的農田、礦山的水、城市的自來水,有些化學物質可能超標,不能作為大鯢的養殖用水。3.繁殖環境要安靜。娃娃魚有喜靜怕驚,喜陰怕鳳的習性,所以安靜的環境對養娃娃魚很重要。在山區建娃娃魚養殖場,最好選擇相對獨立、安靜、陰涼的地方,四面環山,樹木茂盛,人少,適當遮蓋。有的養殖戶利用天然洞穴或人工挖隧道在有水源的地方養殖,既能保持恒溫、避光、安靜,又能防逃、防盜,養殖效果好。滿足以上條件,最好在大鯢產地選擇合適的地方建養殖場。此外,山區夏季易發生突發性洪水,建站時要做好防淘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