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壹些關於吃狗肉的歷史

壹些關於吃狗肉的歷史

狗肉在中國壹些地區也被稱為“香肉”或“碎羊”。

歷史:

中國人從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吃狗肉了。這種文化在古代東亞廣泛傳播。在佛教傳到日本之前,日本人也吃狗肉。比起吃狗肉,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更喜歡獵狗。由於這些遊牧民族在五湖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控制了中國的北方,狗肉在中國方人也北部被視為劣等食品。然而,中國南方人在廣東和廣西繼續吃狗肉。朝鮮和越南也保留了這種傳統文化。

中國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了四種以狗肉為原料的方劑。

狗肉的食用區域:

狗肉是東亞最常見的食物,但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有。

亞洲

中國、韓國、朝鮮、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東亞國家都吃狗肉。

中國各地都有著名的狗肉菜肴,但狗肉的主要食用區域是東北和貴州到廣西、廣東、福建壹線。

歐洲

在歐洲歷史上,歐洲人習慣吃狗肉,通常是在壹些危機時刻。

比如小冰期早期(14世紀至19世紀),生活在格陵蘭島的維京人遭遇嚴重饑荒時,這些歐洲人也吃狗肉。

1870普法戰爭期間,法國巴黎被圍困。在那個時期,各種寵物,包括狗和貓,甚至動物園裏的動物都被用作食物。偉大的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記錄了它。法國直到1910都有狗肉店。據說今天在巴黎北部人們仍然吃狗肉。

其他的

在太平洋島國法屬波利尼西亞,人們壹直有吃狗肉的習慣。

在非洲,狗主要用作獵狗壹些部落在狗死後吃狗肉,但狗肉從未成為主流食物之壹。這也可能是因為養狗成本高。

在拉丁美洲的壹些地方,比如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有人吃狗肉。

狗肉的特點和烹飪;

中醫認為狗肉味鹹性溫,能補中焦、益氣、溫腎助陽。漢族民間說法是狗肉能壯陽,所以狗肉常被用作冬季補品。韓國人認為狗肉可以清熱去火。

有壹個傳說把狗肉的好壞和皮色聯系在壹起,說“壹個是黑的,壹個是黃的,壹個是三花的,壹個是白的”。但也有人認為“黃狗最好,白狗次之,黑狗次之”。

狗肉煮之前壹定要浸泡或者腌制,吃之前壹定要煮熟。狗肉適合用燒、燉、煮、燜、燜等烹調方法長時間食用,也可以用煙熏、腌制等方法制成半成品。

另外,據說吃狗肉後不要喝茶,因為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會生成壹種有害物質,叫做蛋白鞣酸。

中國著名狗肉菜肴:

江蘇沛縣狗肉:相傳是秦朝末年劉邦手下大將樊噲做狗肉販子時發明的。

貴州花江狗肉:貴州布依族傳統菜肴。

廣東湛江白切狗肉:湛江人壹年四季的最愛。

廣東狗肉鍋:流行於廣州、肇慶等城市。

補腎湯(又名狗肉火鍋)、紅棗燉狗肉、狗肉幹、麻辣狗肉絲等。在吉林延吉:朝鮮族有大量的狗肉菜肴。

與狗肉相關的俗語:

描述狗肉的味道

“狗肉滾三圈,神仙也站不住。”

“聞狗肉,神仙跳墻”,或者“聞狗肉,佛跳墻”。

“不吃狗肉,不知人間滋味。”

形容狗肉辣。

“吃狗肉暖和,不用蓋被子也能過冬。”

“喝了狗肉湯,冬天可以典當被子。”

其他的

“冬天來了,狗肉肥”:吃狗肉的最佳時間。

“掛羊頭賣狗肉”:歷史上狗肉是低檔食品。

“狗肉不能上”:歷史上狗肉是低檔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