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林下栽培平菇出菇期管理要點

林下栽培平菇出菇期管理要點

林下平菇出菇期管理要點(文獻來源於網絡,僅供參考)

平菇因抗逆性強、栽培技術簡單粗放、栽培原料來源豐富、產量高、生產成本低、營養豐富而受到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青睞。近2-3年逐漸成長為生鮮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菇種之壹。

林地栽培平菇模式

?林下栽培平菇可以利用林下的剩余空間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有效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同時,該技術易於掌握,方法可復制推廣。平菇出菇期如何管理?以下建議供種植者參考。

壹.溫度管理

平菇的溫度範圍為12-26℃,適宜溫度為15-20℃。當溫度低於4℃或高於30℃時,不產生蘑菇。在適宜的溫度下,出菇快、整齊、迅速,壹般菇潮間隔為10-15天。隨著氣溫的快速升高,如果樹冠不夠大,可以掛遮陽網來調節溫度。

第二,水資源管理

?出菇前要用淹水催菇,溝內可灌水,提高栽培料的含水量和場地空氣的相對濕度,但溝內水位不宜長時間淹沒栽培料。要檢查培養料堆中的含水量,用手捏培養料。培養料柔軟濕潤,有時有壹點水滴為宜。保持排水暢通,避免場地積水。

?子實體形成期的關鍵是保濕和加強通風。出菇期空氣相對濕度在85%左右,要保持菇床濕潤,保持地膜和土層濕潤。可采用輕噴的方式在邊框上噴水,噴灑應在溫度相對較低的時期進行。

三、通風透光管理

?加強通風透光,每天噴水揭蓋的同時使其直接接受自然散射光。通風會影響蘑菇的質量和產量。菌床上發生大量子實體時,要增加通風次數,延長通風時間。翻動地膜時,要輕拿輕放,防止損壞小蘑菇芽。

第四,收獲管理

?收獲不宜太晚,七八分熟為宜。當子實體尚未破碎或剛剛破碎,菇蓋呈鐘形時,適合采收。具體表現為:整個菇體短而粗壯,菇蓋卷緊,菇柄堅硬不中空,菇膜不破。采收時要註意避免松動周圍的小菇蕾,壹手托住料面,另壹手輕輕轉動菇體。采完菇後,菇床上留下的洞要及時填平,以利於菌絲恢復生長和二超菇的出菇。及時清除菌床上殘留的蘑菇,避免腐爛後造成病蟲害。保持菇體清潔,不要讓長有菇腳的泥土弄臟了菇柄,影響產品的賣相和價格。壹潮的蘑菇收獲後,需要補充料中的水分來培養蘑菇,10-15天後才能出下壹個蘑菇。

五、病蟲害防治

?平菇抗性強。出菇前,偶爾會看到鬼傘等雜菌,應盡早清除。蟎蟲、跳蟲和蘑菇蚊等害蟲可以通過誘捕或驅除來控制。

六、保存和幹燥

?為了使平菇在冰箱中長時間保持0-2℃的低溫,以采摘法為好,這樣采摘下來的蘑菇無傷口,可在密封環境中保存10天左右。來不及鮮賣的平菇,可以曬幹保存。幹燥前先用刀切開,然後放入50℃-60℃的烘幹機中烘6-8小時,直到烘幹後的產品含水量控制在12%~13%。曬幹的平菇要及時放入密封容器中,然後放在幹燥低溫的地方,最好放在冷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