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是藏而終的意思,“初夏”是炎熱的夏日過去了。夏季節氣過後,意味著高溫天氣即將結束,但並不意味著未來沒有高溫天氣。壹方面,今年的“三伏天”還沒有過去。另壹方面,由於“秋老虎”的影響,入夏後還會持續壹段時間的高溫,但早晚氣溫有所下降,只有中午仍有30多度的高溫。
在民間,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習俗。比如在廣東、廣西等地,有煮涼茶的習俗,因為入夏後會持續悶熱,煮涼茶可以緩解暑熱;對於生活在沿海地區的地區,會有“捕魚節”的習俗,因為夏季過後,就是禁漁期結束,漁民會出海捕魚;此外,還有“出門迎秋”的習俗活動。夏季過後,秋意漸濃,正是迎秋賞景的好季節。不同地區的風俗活動有壹定的差異。
從農業種植的角度來說,也有很多關於暑熱的農業諺語,比如“暑熱漸黃,謹防大風”“暑熱壹過,粟收,白露收”“暑熱壹過,白菜搬,秧蹲曬”等等。該管理的要及時管理,該收割的要及時收割,以免錯過農時。
夏季節氣的天氣特征;
輻射衰減
單純用氣溫降低的開始來描述夏季的節氣是不夠的。溫度降低只是現象之壹。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是:壹是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突飛猛進的南撤,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拳打腳踢,鋒芒畢露。
深秋幹暖的氣候
秋老虎發生在24節氣中的立秋之後,是壹種短時高溫天氣。它像老虎壹樣霸道,所以人們叫它“秋老虎”。壹般發生在八月到九月之間,秋老虎的持續時間每年都不壹樣,壹般持續半個月到兩個月。雖然氣溫高,但壹般來說空氣幹燥,陽光充足,早晚溫差不會太高。秋老虎天氣的原因是南撤的副熱帶高壓再次恢復控制,形成了天高氣爽、陽光強烈的高溫炎熱天氣。秋虎形成的原因是控制中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在秋季逐漸南移,但向北移動。在這個高氣壓的控制下,局部多雲,晴轉晴,日照強烈,氣溫上升。雖然是秋天,但天氣悶熱。
夏季占優勢的副熱帶高壓雖然大步南下,但絕不會輕易放棄優勢,輕易退守西太平洋的大海。在其控制的南方地區,剛剛感覺到秋天有點涼意的人們,往往在夏末又會感受到炎熱的天氣,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對於剛剛走出三伏天,遭受嚴重夏旱的地區,如果繼續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連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說的是,長江中下遊地區往往在秋老虎天氣過後迎來秋高氣爽的春光,但要等到10以後。在此期間,全國各地暴雨總趨勢減弱。
幹燥的
開始影響我國的冷高壓,在其控制下,形成下沈幹冷空氣,首先宣告了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地區雨季的結束。酷暑期間,明顯降溫的地方只有東北和西北地區。但每當冷空氣影響中國,如果空氣幹燥,往往會帶來大風天氣,如果大氣中有暖濕氣流,往往會形成像樣的秋雨。每次暴風雨過後,尤其是雨後,人們會感覺到更明顯的降溫。所以有句話說:“壹場秋雨(風)壹場寒”。在南北江淮地區,可能會有壹次較大的降水過程。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後陽光明媚,人們往往不太適應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如果不小心,很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
雷暴活動
華南、西南、華西。
雷雨活動不如夏季活躍,但華南、西南、華西等地仍多雷雨。在中國南方,由於低緯度的暖濕氣流仍然活躍,所以雷暴比其他地方多。在西南和西部,由於副熱帶高壓邊緣和山脈的作用,雷暴活動較多。9月,中國大部分地區開始進入少雨期,而華西地區秋雨較多。這是中國西部秋季的壹種特殊天氣現象。華西秋雨的範圍除了渭水、漢水流域外,還包括四川、貴州大部、雲南東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的秋雨。初秋的雨會在八月下旬出現。最早的出場日期有時可以從8月下旬開始,最晚在165438+10月下旬結束。但主要降雨期出現在9、6月,10。“華西秋雨”的主要特點是陰雨天多,還有壹個特點是以毛毛雨為主,所以雖然陰雨天多,但雨量不是很大,壹般比夏天少,強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