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又名石竹、石竹、石竹、石竹、石竹、石竹、石竹、石竹、石竹、石竹,是石竹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山坡上雜草叢生,但也有人栽培。產於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湖南、湖北、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四川、山西、陜西、新疆、青海等省。用全草入藥。石竹含皂甙,口服煎劑有明顯的利尿作用,能增加氯化物的排出。體外和整體動物實驗證明,它能刺激腸道,抑制心臟,降低血壓。抑菌試驗:霍麥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福氏誌賀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味苦性寒。具有清熱利濕、化瘀通經、通淋消癰的作用。治療尿路感染、結石、排尿困難、血尿、閉經、皮膚濕疹等。
此外,石竹也用於點脈。香石竹含皂甙,花含揮發油。該油的主要成分是丁香酚、苯乙醇、苯甲酸芐酯和水楊酸甲酯。
壹.形態特征
高度0.5-1m,莖叢生,直立,無毛,上部分叉,節明顯。葉對生,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5-9厘米,寬1-4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有短鞘狀柄,全緣,兩側無毛。花單生或數個圓錐狀聚傘花序,分枝稀疏分叉,苞片4-6片,寬卵圓形,2-3輪排列,最裏面壹輪苞片較大,邊緣膜質;花萼圓柱形,長4厘米,頂端5裂,有細毛;花瓣5,帶紅色,白色或淡紫色,具流蘇狀的先端和基部的須;雄蕊10,著生於子房基部;子房上位,長方形,長約6mm,2個花柱,約為子房的3倍長。蒴果長而圓,被宿萼包圍,先端4齒。種子扁圓形,邊緣有翅(圖16—41)。
圖16—41日本石竹形態圖。
1.植物2。雌蕊3。雄蕊4。花冠
香石竹的形狀與石竹基本相似,主要區別是香石竹的花瓣頂端淺裂成鋸齒狀,而不是纓狀。
第二,生物學特性
耐寒,能在北京自然越冬。喜潮濕,忌幹旱,適宜潮濕地區栽培。沙壤土或粘壤土是最好的土壤,沙土和過於幹燥的土地生長緩慢,產量很低。
種子的發芽率為70-80%。溫度14-18℃且有足夠的濕度,播種後11-13天出苗;當溫度升至17-23℃時,6天左右出苗。
第三,栽培技術
(1)土地選擇和準備
選擇沙壤土或粘壤土。低窪易澇地不易種植,可在山坡或草地上種植。前壹茬作物收割後,秋季翻耕25-30cm,冬季風化。第二年春天,每畝施糞肥或人糞2500—3000公斤,然後耙平,做成1—1.3米寬的畦或45—55厘米寬的壟。
(2)育種方法
主要靠種子繁殖,也可以靠分株繁殖。
1.種子繁殖
4月初至5月初播種。開淺溝鉆孔,溝距15-21厘米,溝深1.5-3.0厘米。將種子均勻撒入畦中,在畦上蓋0.6-0.9厘米的土,播種後稍鎮壓,立即澆水。每畝播種量為1—1.5公斤..
2.分株繁殖
3月上旬到4月上旬,把根挖出來分成5-6株,隨時候種。種植時開溝,溝深6cm,溝距24-30 cm,每隔6-10 cm放壹墩,然後用土夯實根部再澆水。
(3)現場管理
1.中耕除草
苗高6-10 cm時可進行淺中耕,以後只要澆水或施肥就可進行中耕除草,壹年可進行5-6次,苗間雜草多時可隨時拔除。
第二步:追肥
每次收獲後每畝追肥1500-2000斤,每畝可施硫酸銨5-10斤,結合澆水松土,使肥料均勻地撒在土中。
3.灌溉和排水
土壤水分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石竹的生長。播種後保持地面濕潤,如果畦內有積水,要及時清除,避免根部漚制。
(4)病蟲害及其防治
1.弄臟
〔紫黑粉菌。)Rouss。〕
通過種子或土壤傳播。控制方法:輪作;留下無病種子作為種子;拔掉病株,防止它蔓延。
2.根腐病
多發生在夏季,癥狀是葉片變黃,根部腐爛,幾天後死亡。這種病是由於雨水過多或灌溉或排水不暢引起的,是壹種生理性疾病。防治方法:選擇地勢高燥或高壟的地塊種植,雨季註意開溝排水,在病株周圍撒草木灰或石灰。
其他還有Septoria dianthi Desm等。
第四,收獲和加工
夏秋采收壹般在開花前進行,國內飼養者壹年可采收2-3次。將全草剪下,除去雜草和泥土,切成段或不切成段,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晾幹。不剪的就紮成小捆。下雨的時候要修剪,防止發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