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透筋藤、吼筋藤。
植物名:寬筋藤。
生長環境:本品為草質藤本。生於灌木叢中或疏林下,常纏繞於灌木或喬木上,耐旱性強,雖切斷根部而莖殘存他物上仍不易枯死。
分布:廣東及廣西的南部,廣州近郊常見。
入藥部分:莖。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點:郊外。
性味:性涼、味苦。
功能:寬筋活絡。
主治
用量和用法:治四肢筋骨抽痛:幹用5錢至1兩兩清水煎服。
驗方:(治筋骨抽痛方)寬筋藤、臭屎茉莉、豆豉羌各5錢。清水五碗,煎成壹碗。或加豬腳筋、豬腳同煎服。
(方解)四肢筋骨抽痛,乃濕邪化火,濕火流筋之候。寬筋藤苦涼而具寬筋活絡作用,善解筋骨強痛,配臭屎茉莉、豆豉羌活血祛風濕,則標本並治,其效益彰。再宜註意“崧筋藤”適宜於痿痹無力,寬筋藤適宜於痙攣性痛,不可誤用。
(方歌)筋骨抽痛寬筋藤,勿將崧筋作寬筋,加入豆豉臭茉莉,能醫強痛奏功勛。
煎藥註意:
第壹:器具的選擇
中醫告訴我們,在熬中藥的時候最好能夠選擇砂罐,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砂鍋,這些砂鍋是由陶瓷制作而成的,最能夠讓中藥材的功效發揮最大。除此之外,不銹鋼也是壹個很好的材質選擇,不會生銹同時在市面上也更加常見。不過需要註意的是,熬中藥的時候千萬不能夠選擇鐵鍋或者是銅鍋,這些都會影響藥效。
第二:做好清洗工作
事實上,在專業藥店中購買來的大部分藥材都是不需要清洗的,大家不要擔心不幹凈。如果說壹定要對藥材進行清洗,那麽只需要將藥材放入清水中,快速的清洗壹下就可以了,千萬不能夠浸泡著清洗。如果說需要熬煮的藥材屬於小顆粒的,例如車前子以及決明子這種類型的,在清洗的過程中壹定要註意保護,千萬不能夠被沖走了。
第三:水的用量
重要是使用清水來進行熬煮的,所以水的用量需要特別的選擇。很多人都說在熬煮藥材的時候將三碗水煎煮成為壹碗水就可以了,這種說法真的是正確的嗎?事實上,這種方法並不科學,因為首先碗的大小每個家庭中的就不壹樣大了。在熬中藥的時候,加入的清水壹定要能夠淹沒藥材水面兩到三厘米,也可以用手摁住藥材,剛好能夠漫過手背就可以了。其中還需要特別的註意,壹些中藥材的吸水量比較大,特別是花草類的藥材,這些再用清水浸泡半個小時之後水位就會下降,這個時候壹定要繼續增加壹些,然後再開始熬中藥。
第四:火候大小
有經驗的老中醫告訴我們,壹般在熬中藥的時候火候也是會影響藥效的。建議在熬中藥的時候,壹開始應該大火,煮開之後再改成小火。但是,如果煎煮的是壹些具有治療外感功效的藥物,那麽應該在水煮開之後繼續大火,熬煮大約十五分鐘就可以了。
第五:熬中藥的時間
熬中藥註意事項,所需要的時間是很多人都關心的壹個問題。壹般情況下,大火令水燒開之後進行小火煎煮。如果是壹般中藥,那麽這個過程第壹次煎煮的時間應該控制在二十到二十五分左右,第二次煎煮則是應該控制在十五到二十分鐘左右。如果熬中藥煎煮出來的藥效是解表類的,第壹次煎煮的時間要減少,控制在十到十五分鐘,第二次十分鐘左右就可以了。如果是滋補類重要,那麽煎煮的時間應該適量增加,第壹次控制在半個小時到四十分鐘,而第二次則是要控制在二十五分鐘到半個小時左右。
第六:第二次熬中藥註意事項
中藥並不是煎煮壹次就可以了,壹般中藥都是需要煎煮兩次,如果是滋補類的中藥那麽煎煮的次數還需要增加,例如三次左右就可以了。如果是壹些醫生開出的藥量比較大的方子,最好也要煎煮三遍左右,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滲出藥效。
建議患者將兩次煎煮出來的藥液混合之後,分為兩次服用,如果是煎煮了三次的中藥材,那麽以此類推就可以了。這樣服用之後藥效比較均衡,避免讓身體出現不適應的情況。
第七:藥液的過濾
建議在熬中藥解暑藥液煮好之後,立即對藥液進行過濾,不能夠將中藥長時間的放在鍋中,這會影響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