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粗壯,長約10 cm,雄性較小。所有的皮膚都很粗糙,除了頭頂光滑,其余都長滿了大小不壹的圓形疣。頭寬,嘴寬,吻端圓,吻邊明顯。口腔裏沒有牙齒,上下頜也沒有牙齒。吻部附近有1對小鼻孔。眼睛大而突出,後面有壹個圓形的鼓膜。頭頂兩側有大而長的耳後腺。身體短而寬。繁殖季節,雄性背部多為黑綠色,側部為淺色條紋;雌體背部淺色,疣體乳黃色,有時從眼後部沿體側有斜黑色縱行斑點;腹面不光滑,乳黃色,有褐色或黑色細點。前肢長而粗壯,腳趾略扁平,指側有膜,無蹼;手指長度的順序是3,1,4,2;關節下腫瘤多成對,掌突2,外側腫瘤較大。後肢粗短,脛距關節前伸至肩部,趾側有膜,蹼仍發達,內側跖骨突長而大,外側跖骨突小而圓。雄性前肢的內3指有黑色的婚墊和無聲囊。體長79-120mm。
牛蛙的體型與壹般蛙相同,但個體較大,雌蛙體長20厘米,雄蛙18厘米,最大個體可達2公斤以上。頭部寬而扁平。嘴端位置,鼻端尖而圓。眼球的突眼分為上下兩部分,下眼瞼有壹層皺折的瞬膜來閉合眼球。背部略粗糙,有細皮邊。四肢粗壯,前肢短,有蹼。男性個體在第壹趾內側有壹個明顯的灰色瘤樣突起。後肢長而大,腳趾有蹼。膚色隨生活環境而變化,通常背部和四肢為綠褐色,背部有深褐色條紋;頭和嘴是鮮綠色的;腹面是白色的;喉下方的顏色因公因母而異,雌性多為白色、灰色或深灰色,雄性為金黃色。歌聲非常響亮,它是以牛叫命名的。
蟾蜍和牛蛙的生活習性
蟾蜍喜歡藏在泥坑裏、濕石頭下、草叢裏和溝渠邊。皮膚很容易失去水分,所以往往白天藏起來,晚上黃昏才出來。成年蟾蜍大多生活在水下沈積物或陸地上的濕土中過冬。停止進食,在體內儲存糖原以維持最低代謝,次年溫度升至10 ~ 20℃時結束冬眠。它們在夜間捕食和移動,以甲蟲、蛾子、蝸牛和蠅蛆為食。人工繁殖比其他青蛙容易。
牛蛙生活在湖泊、溝渠、港灣、池塘等水環境和附近的土地上,通常喜歡棲息在溝渠和池塘中。如果水面上有漂浮的植物,它們會趴在草地上,只有頭露出水面,受到打擾時會潛入水中。牛蛙是群居的,往往幾只或幾十只生活在同壹個地方。等他們適應了環境,就不隨便動了。五月上旬,牛蛙呱呱叫得特別厲害。壹只青蛙先呱呱叫,其他青蛙壹起呱呱叫。晚上,它們比白天叫得更厲害,然後成對產卵。產卵期於7月中旬結束,持續約70天。卵呈片狀,靠水草漂浮在水面上。受精卵孵化成蝌蚪,生活在水中,然後蛻變成青蛙。過兩棲生活。冬季水溫降至10℃左右時,牛蛙開始躲進洞穴或淤泥中,停止活動和覓食。而當溫度上升到10℃以上,它又出來覓食,即使是在冬季,所以在洞庭湖區牛蛙也沒有明顯的休眠期。
蟾蜍和牛蛙的分布
蟾蜍廣泛分布於除大洋洲和馬達加斯加以外的世界各地。
牛蛙起源於北美的落基山脈和美國東部的幾個州,後來被引進到西部各州和其他國家。目前我國主要依靠水產養殖生產,全國各地均有生產,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新疆、四川、湖北等地。HDPE土工膜可用於農田防滲。商品蛙以秋冬季節為主,貨源主要來自廣東和福建。
因為蟾蜍和牛蛙太像了,有人買蟾蜍是因為分不清。因為蟾蜍有毒,所以在選擇牛蛙的時候壹定要註意,千萬不要選擇有毒的蟾蜍,否則在食用過程中很容易引起中毒。
以上是關於蟾蜍和牛蛙區別的知識總結,希望對妳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