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1~3年級端午節手抄報內容

1~3年級端午節手抄報內容

端午節古詩:

1、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壹千年。——蘇軾《浣溪沙·端午》

2、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張來《和端午》

3、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蘇軾《浣溪沙·端午》

4、五月五日午,贈我—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5、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6、屈子冤魂終古在,楚多遺俗至今留。——邊貢《午日觀競渡》

7、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趙蕃《端午三首》

8、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權德輿《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賜以詩還答》

9、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女,慶端陽。——舒頓《小重山·端午》

10、正是浴蘭時節動。莒蒲酒美清尊***。——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11、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殷堯藩《同州端午》

12、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蘇軾《浣溪沙·端午》

13、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李之儀《南多子·端午》

14、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殷堯藩《端午日》

15、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貝瓊《已酉端午》

16、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陸遊《乙卯重五詩》

17、獨寫莒蒲竹葉杯,蓮城芳草踏初回。——湯顯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18、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劉克莊《賀新郎·端午》

19、沖波突出人齊瞰,躍浪爭先鳥退飛。———

盧肇《競渡詩/及第後江寧觀競渡寄袁州刺史成應元》

20、言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壹杜甫 《端午日賜衣》

端午節由來:

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壹體,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壹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習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習俗主要有:扒龍船、食粽子、掛艾草與菖蒲、聚午宴、端午浴(浴蘭)、放紙鳶、蕩秋千等等。除了這些常見的習俗以外,不同的地域還有壹些獨具特色的端午習俗,比如系百索子、贈香扇、曬百日姜、掛黃葛藤、畫額、佩香囊、佩長命縷、拴五色線、采藥制茶、立蛋、比武、擊球、躲端午、佩豆娘、貼五毒圖、遊旱龍、劃喜船、打午時水、浸龍舟水、九獅拜象、放紙龍、點艾條、薰蒼術、搶青、馬拉溜、掛鐘馗像、品花宴等等;不同地域的特色節慶食品還有諸如吃五黃、艾草糕、艾糍、打糕、煎堆、茶蛋、五毒餅、飲菖蒲酒與雄黃酒、喝午時茶等等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