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壹,俗稱“恐怖香”。康熙南巡路過蘇州,喝過茶後稱贊。因此,茶葉采自清明和谷雨時節,被冠以“碧螺春”之名,列為貢品。泡茶方法:取少許茶葉,灑在溫水中,其白發慢慢溶解,茶葉下沈。這時候杯底是綠色的,但是水還是無味的。倒掉三分之二左右的水,再倒入開水,茶就完全散開了。此時的水淡綠如玉,茶香醇厚。采芝齋糖果在中國很有名。明貨、炒貨、軟糖、特味四大類150多個品種,如松子糖、粽子糖、花生糖、松子三色軟糖、酥軟糖、松子糖,其中以采芝齋獨家生產的粽子糖最為著名。宋錦是壹種高檔絲織品。蘇州的宋錦、南京的雲錦和四川的金淑並稱為“中國三大名錦”。其織造工藝精湛,經紗有雙經,故又稱“重錦”。晉松最大的特點是圖案精美,色彩淡雅,平展挺括,古色古香。常被用來裝裱珍貴字畫、高檔禮盒,也用來制作特殊的衣服和花邊。蘇州蜜餞蘇州制作蜜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清代是蘇州蜜餞的鼎盛時期,其中以“張香鳳”最為著名,壹直是“宮廷美食”。蘇式蜜餞有160多個品種,其中最著名的有近似大棗、奶油李、近似金桔、白楊梅、九記陳皮等。蘇式話梅風味酸甜,入口壹粒,爽口爽口,回味悠長,最受遊客喜愛。用洞庭橙制作的蘇橘糕、金橘糕,橘味濃郁,香甜爽口,有開胃、通氣的功能。蘇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6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蘇繡、湘繡、川繡、粵繡被稱為“中國四大名繡”。蘇繡的題材以人物、山水、花鳥、動物為主,包括繡片、書皮、屏條、屏風等。新中國成立後,蘇州藝術家成功創作了雙面繡,代表作是《雙面貓》。太倉肉松太倉肉松纖維細長,質地柔軟,色澤金黃,味道鮮美,入口即化。以新鮮豬後臀尖瘦肉為基本原料,經切、煮、炸、揉四道工序制成。肉松幹可保存3-4個月,真空密封可保存壹年以上。太湖銀魚春秋戰國時期盛產銀魚。清朝康熙年間,銀魚被列為貢品,與梅子、白蝦並稱太湖三寶。銀魚形似玉簪,色澤象牙色,軟骨無鱗,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鐵、核黃素、鈣、磷等多種成分。日本人稱之為“魚參”。銀魚可以煎、炸、蒸、做湯。銀魚炒雞蛋、銀魚湯、銀魚丸子、芙蓉銀魚都是蘇聯美食中的名菜。桃花塢木版年畫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並稱為“中國三大木版年畫”。桃花塢年畫始於明末,至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最早的作坊在蘇州桃花塢街,因此得名。清代雍正、乾隆年間,非常流行,與楊柳青年畫並稱“南桃北柳”。年畫的形式和內容大多反映民間生活,具有裝飾性。其濃郁的民族風格也受到了外國人的青睞,如日本浮世繪就受到了桃花塢年畫的影響。鹵汁豆腐幹鹵汁豆腐幹是蘇州豆制品的著名特產,可作為蜜餞品嘗,也可作為家常菜或宴席。色澤醬紅,香味獨特,鹵汁飽滿,鮮甜綿軟,有鹵菜和蜜餞兩種風味。太湖蒓菜是壹種多年生水生植物。蒓菜的葉子呈橢圓形,深綠色,背面分泌壹種類似瓊脂的粘液,富含蛋白質、葡萄糖等成分。可以煮,可以炒。它不僅是壹種風味獨特的珍貴蔬菜,而且具有清熱、潤肺、利尿、消腫、解毒、健胃、止瀉的功效。太湖銀魚太湖銀魚,體長約10 cm,肉質細嫩,白嫩,被譽為太湖三寶之壹。它全身潔白如銀,小眼睛像白玉鑲嵌著兩粒黑沙。白沙枇杷產量以洞庭東和西山最多。白沙枇杷色澤淺黃,味甜,有趙衷、仲卿、格雷、早黃白沙等10多個品種。以籽薄肉厚,鮮甜爽口著稱。種子綠色,大小均勻,果肉微黃色,易剝皮。灰色種,皮有赭色斑點,單核皮薄,味最甜。早黃白砂,早熟,果肉白嫩。糖醋鱖魚中的這條魚,色澤醬紅,外酥裏嫩,酸甜可口,曬幹後食用大受贊賞,因此松鼠魚聞名遐邇。現在松鼠魚都是用鱖魚做原料。鱖魚肉嫩,骨頭稀。被切開油炸後,它的頭大張著,尾巴翹著,裏面像只松鼠。當它被澆上蝦、筍幹和番茄醬時,它會發出像松鼠壹樣的冷笑聲。陽澄湖大閘蟹陽澄湖大閘蟹是中國最著名的淡水蟹。它是壹種大肥蟹,背綠腹白,金鉤黃毛,故又稱“金鉤蟹”,人們稱之為“蟹中之王”。陽澄湖大閘蟹可蒸、煮、炸、拖、醉、腌,常被用作制作美味菜肴和蟹宴的原料,如蟹油水晶球、雪花蟹鬥、鍋燒蟹粉、炸蟹盒、炸蟹粉等。楊梅原產於我國溫帶和亞熱帶濕潤氣候的山區,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以南和海南島以北,即北緯20度至365438+。目前的省份有雲南、貴州、浙江、江蘇、福建、廣東、湖南、廣西、江西、四川、安徽、臺灣省等。其中浙江種植面積最大,品種品質最好,產量最高。其次是江蘇、福建和廣東。白魚是塞外鮮魚的上品,絕不遜於江南名魚。產於松花江,肥得不得了,最大的能有三二十斤,背上有油。長江不肥。北方地產不大,最多兩三斤。清蒸、紅燒、煙熏或腌制。熏制白魚是用醬油和料酒浸泡,油炸,熏制而成。如果能弄到樟木或者松塔來抽,會有壹種沁人心脾的味道。參考資料:
/view/415901.html?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