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為什麽中國封建社會大部分農民起義沒有成功?

為什麽中國封建社會大部分農民起義沒有成功?

縱觀中國五千年文明史,農民起義伴隨著每個朝代的興衰。從秦末的陳涉大澤鄉起義到東漢末年的黃巾軍起義,從明朝的李自成到清朝的洪秀全,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從未放棄對命運的抗爭和對暴政的反抗。這些農民起義,無論是地方性的還是全國性的,要麽被統治階級鎮壓,要麽被統治階級利用,最終都失敗了。沒有哪個正統王朝是由農民起義建立的。

正如毛澤東同誌在《中國革命和中國* * *生產黨》壹文中所提到的:“由於當時沒有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生產關系,沒有新的階級力量,沒有先進的政黨,所以當時的農民革命總是失敗的,總是在革命和革命以後被地主貴族用作他們改朝換代的工具。”

那麽,所有農民起義都以失敗告終的原因是什麽呢?

小農以為農民起義的初衷是為了擺脫朝廷的殘酷壓迫,為底層勞動人民謀求最基本的生存利益。勞動人民是在自然經濟結構中世代受剝削受壓迫的人民。不管這個朝代的統治者是文明的還是野蠻的,先進的還是落後的,只要不觸及勞動人民最基本的利益,就很難組織起來與政府對抗。勞動人民之所以能夠自發地反對封建地主階級的剝削和壓迫,是為了維護他們賴以生存的小私有制經濟不被統治階級所吞噬,而不是為了消滅封建制度。

在勞動人民看來,無論誰當皇帝,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本性都是改變不了的。在這種情況下,舊的統治階級可以保證勞動人民擁有土地,擁有最基本的生活條件,為什麽要起來反抗呢?誰知道,新統治者肯定會比舊統治者更有利於勞動人民!

所以我國歷次農民起義都有“分田分糧”的思想。勞動人民起義的目的只是為了擁有自己的土地,而不是把矛頭指向整個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

忘根逐利,每壹次農民起義都能給舊的統治階級帶來沈重的打擊,推動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卻未能擺脫農民階級的局限。所以即使農民起義成功,領袖建立割據黨政權,也很快會封建化。

這不是由農民起義領袖的能力決定的,而是由歷史的必然性決定的。

當農民起義的領導者成為新的統治者時,他們很快就會脫離群眾。為了顯示自己的獨特性,維護自己的尊嚴,他們在政治上獨斷專行,在生活上追求享受,重新騎在農民身上,從封建社會的被剝削被壓迫者變成了封建社會的被剝削被壓迫者。

最典型的有明末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政權和清末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國政權。他們勝利後,忘記了自己的初衷,脫離了群眾。腐敗墮落的程度比他們要推翻的王朝還要嚴重,所以他們最終只能處於背叛和戰敗的狀態。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亡。偉大領袖毛澤東在從西柏坡到古都北平的路上,對身邊的人說:同誌們,我們就要進北平了。我們進北平的時候,不是李自成進北平,而是他們進北平就變了。我們* * *無產階級,到北平繼續革命,建設社會主義,直到實現* * *生產主義。

結論農民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由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決定的。沒有自己的社會生產方式,沒有自己的政治方向,他們怎麽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