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酸性體質和堿性體質各有什麽特點?
近年來,許多商家壹直在向消費者灌輸壹種觀念:酸性體質是壹切疾病的根源,他們認為酸性體液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傳染病。於是,壹些保健食品宣傳排酸的效果,壹些美容院甚至推出了“海藻排酸”項目。但中西醫專家對此進行了反駁,因為醫學界從人體體液pH值處於7.35 ~ 7.45的弱堿性狀態這壹基本觀點出發,認為酸性體質最健康,但由於生活習慣和環境的影響,大多數人的體液都在7.35以下,身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這些人是酸性體質。中西醫反駁流行的“酸性體質是病根”的說法,西醫和中醫專家都從根本上否定了目前醫學界不存在“酸堿體質”的說法。專家觀點北京中關村醫院皮膚科蘇明山副主任醫師、清華大學第壹附屬醫院消化內科董興雲副主任醫師表示,含酸代謝產物(碳酸、乳酸等。)和堿性產物是生命活動中體內不可避免產生的。但是,人體有三個調節系統,可以平衡酸堿。腎臟可以通過尿液排出多余的有機酸,很多酸性成分會通過呼吸迅速排出體外。體液也會中和酸堿平衡。所以正常生物的體液PH值總是穩定在壹定範圍內,所以人體的體質不會呈酸性。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員尹智超也表示,中醫沒有所謂的“酸堿體質”。只能說人體攝入過多酸性物質後可能會出現“陰虛”癥狀,如虛熱、盜汗、嗜睡等。然而,並非所有這些癥狀都是由酸度引起的。臨床觀點事實上,酸性體質的概念存在壹個站不住腳的邏輯問題,即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在醫學臨床上,確實有很多酸中毒的病例。但並不是酸中毒致病,而是因為服用了某種藥物或生病,才會出現酸中毒。壹些常見疾病,如腹瀉、腎衰竭和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確實會引起酸中毒。但這些疾病的誘因與酸中毒無關。體內呈堿性是健康的,但其實只是酸性體質論者偷換概念的壹個錯誤命題。以被稱為中國最早的酸性體質概念的梁學說為例。他們強調身體的PH值應該壹直在7.4。其實這是扯淡,因為正常人血液的pH值在7.4左右。而且,並不是身體的每個部位都是堿性的。人體有幾個地方壹定是酸的才會健康。第壹個是胃,這個不用說,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知道。如果發生嘔吐,體內會排出大量胃酸,但會引起輕度堿中毒,這就是嘔吐後會頭暈的原因。另壹個是皮膚。健康皮膚的pH值應該是5.5,弱酸性的皮膚更不容易滋生細菌。女性陰道的理想環境也是酸性的。壹旦pH值大於4.5,就會引起炎癥。另外,人體正常尿液也是酸性的。腎臟的壹個重要功能是排出尿液中的酸性物質。如果壹個人的尿液呈堿性,那是不健康的。如果按照酸性體質的理論,壹個人的體液或者血液pH值是堿性的才算健康,那麽合乎邏輯的是皮膚、胃、陰道、尿液也應該是堿性的。客觀評價酸性體質理論,就像壹個到處都是洞的謊言,壹個謊言需要另壹個更大的謊言來填補這個洞。事實上,他們也在努力填補這個漏洞。雖然他們無法證明曾經有過什麽新的研究發現,是哪本世界醫學界公認的醫學雜誌發表了論文,但他們也舉了壹個例子,1931諾獎醫學獎得主奧托·海因裏希·華伯(Warburg)支持酸理論。酸性體質者說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提到,缺氧狀態下,身體呈酸性,這是癌癥的根源。事實證明,在這位德國生物化學家的所有公開著作中,沒有涉及酸性體質或酸中毒的研究,也沒有證據表明缺氧與身體的酸性有關。自稱提出酸性體質第壹人的梁在接受采訪時透露,他是在2001提出這個概念的。我不知道中國那些極力宣揚酸性體質致病論的營養學家們,是如何成功地進行壹場穿越時空和生死的靈魂對話的。至於他們提到的美國諾獎得主瑞安,在美國醫學界浸淫了十幾年的張健教授,完全沒有印象,更不用說用谷歌或者百度搜索。所謂“酸性體質論”,是近年來廣為流傳的偽科學理論。這個理論認為,體質的酸化是壹切疾病的根源,無論是癌癥還是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是因為吃了太多“酸性食物”造成的,而所謂的“酸性食物”如此普遍,絕對能嚇到妳:魚,肉,米飯。尤其是中國人的主食大米,被渲染成“酸性食物”的典型代表,成為疾病的罪魁禍首,幾乎可以引起全社會的恐慌。懂這個理論的人,幾乎都怕自己。如果人們真的相信這個理論,並根據這個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日常飲食,那真的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其實所謂的“酸性體質”會致病,純粹是在玩概念。據據說是最早拋出“酸性體質”理論的梁某某說,人體的pH值必須維持在7.4左右。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真的,但這是無稽之談,因為正常人的體液是弱堿性的,pH值在7.4左右。日常生活中,妳沒有能力做到6.8,即使妳每天吃所謂的酸性食物!因為人的體液有很強的中和緩沖功能,他能維持酸堿度的平衡,所以不管妳吃的食物是酸性還是堿性,人體的酸堿度基本都是不變的,不存在所謂的“酸性體質”,中學課本上已經提到過。有些人相信“酸體質論”,我覺得可能是因為很多人都聽說過“酸中毒”的說法,但其實是壹些嚴重疾病的結果,而不是飲食平白無故造成的。這是典型的“取果因緣”!而且,對了,除了“酸中毒”,醫學上還有“堿中毒”、“水中毒”等概念。當這些概念到了壹些喜歡制造聳人聽聞的謊言的騙子手裏,不知道會引起什麽樣的聯想,從而制造出更驚天動地的謬論。事實上,國內外許多著名的專家學者也對酸性體質理論提出了批評。比如美國亞利桑那癌癥研究中心的華裔科學家張健,他通過多種方式進行了論證,並與美國同行進行了討論。最後他說,他可以負責任的代表美國癌癥研究中心的專家說,酸性體質是壹個被創造出來的概念,純屬子虛烏有!如果有人迷信“酸性體質論”,不僅無益,而且有害。因為如果壹個人受“酸性體質”理論的影響,嚴格按照該理論提出的堿性食譜來安排飲食,日積月累必然導致營養失衡,從而可能導致疾病,因為人體為了保持健康的體質,必須平衡各種營養。編輯這壹段怎麽改變酸性體質?1,不要熬夜:如果早上1後不睡覺,人體新陳代謝所需的能量不是由妳吃的食物供給的,而是完全由身體分泌的各種激素支持的。此時內分泌代謝會產生很多毒素,使體液環境變酸。2、不吃宵夜:壹般晚上8點以後吃的叫宵夜。因為夜間人體的代謝能力會降低,很多器官都進入了休息狀態,會導致食物滯留在腸胃系統,逐漸發酸,發酵,產生毒素,使身體發酸。3、吃早餐:淩晨4點半,體溫會達到壹天的最低點,此時血液循環的速度也是最慢的。如果睡得太晚,又不吃早餐,人體得不到足夠的能量補充,血液循環速度變得更慢,使人體處於缺氧狀態,病情加重。4.多吃粗糧:精致的食物會加速胃腸道的老化。雖然現在很多人都知道粗糧的好處,但是對於缺乏運動的上班族來說,還是離粗糧有點遠。長期吃精致的食物,會加速腸胃功能的老化和衰退,經常會出現便秘,導致他們吃的食物變成對人體有害的有毒物質,逐漸使體質變差。5.攝入正確比例的酸性和堿性食物:人體內含有大約80%的堿性物質和20%的酸性物質,所以最健康的飲食方式是攝入80%的堿性食物和20%的酸性食物,其中80%的堿性食物由60%的蔬菜和20%的水果組成,而20%的酸性食物由蛋白質和澱粉組成,分別占6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