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6月中旬,浩瀚的青海湖中幾乎看不到黃魚的影子,但河中卻出現了“半江清水半江魚”的壯觀景象。上億條魚逆流而上,壹路逆流而上,最遠的距離有六七十公裏。看起來好像它們在遊泳的時候下蛋,但實際上,這非常困難,甚至面臨死亡,但它們無所畏懼,仍然聰明地逆流而上...
這是黃魚的遷徙,是延長生命的本能,是追溯生命起源的奇跡。
青海湖精靈畫的美景。
早上從西寧出發,目標是劉莎河,壹路向西。看著藍天白雲映襯下的草原,內心越來越寧靜。驅車數百公裏,只為見證黃魚遷徙的壯觀景象。
中午,隨著氣溫的升高,越來越多的魚聚集在剛察縣的劉莎河,很快就變成了密集的魚群,慢慢地逆流而上。偶爾有幾只似乎厭倦了,順著水流向下遊遊了壹小段,然後轉身努力向上遊遊去,如此反復卻毫不畏懼。在河中壹處陡坡前20多平方米的狹窄水域,黃魚的數量已經不計其數,看不到水底。只能看到無數黑魚的背影,大量的黃魚已經形成聚集之勢。此時水下黃魚已經呈現出“半河水半河魚”的景象。突然,壹條魚跳起來,在陡坡上“飛”進了河裏。然後越來越多的魚跳起來,在空中優雅地扭動著身體,伴隨著濺起的水花。這是壹種罕見的美。
逆流而上是為了尋找水流的刺激。
世界上很多魚類都有洄遊習性,有海裏的魚,也有河裏的魚,比如中華鱘、三文魚。那麽黃魚為什麽要遷徙呢?青海湖裸鯉救助研究中心主任石說:“由於性腺發育,它需要壹股電流的刺激。每年5-8月份,達到。換句話說,它應該立即開始為繁殖的這個階段做準備。在這個階段,它需要水流的刺激才能使性腺成熟。”原來黃魚是沿河逆流而上尋找刺激的。沒有流水的刺激,雌魚的卵子無法成熟,雄魚的精子也無法成熟,傳宗接代的任務就無法完成。所以,雄魚到了3歲,雌魚到了4歲,每年夏天都會去流水中,尋找刺激,等待生命中能量爆發的時刻。
為生命的延續表演水上芭蕾
黃花魚的繁殖是通過體外受精進行的。雌魚把卵子排到水裏,雄魚也把精子排到水裏,讓卵子和精子在水裏找到自己的對象,所以魚媽媽和魚爸爸選擇的產卵場是很有講究的。壹般來說,黃花魚會選擇壹些水流比較平緩,水深比較適宜,底質是壹些小沙礫的地方作為產卵場。水流緩慢,水下有小碎石可以挖洞,可以給孩子做個窩。精子和卵子不容易被沖走,受精的機會更多。淺水區的高溫也會有利於受精卵的孵化。當找到這個合適的產卵地時,黃花魚就會聚集在這裏等待時機。在產卵過程中,魚的身體壹直在扭動。由於雄魚的擠壓和碰撞,雌魚的身體往往會被托出水面,魚尾的拍打也會在水面上形成明顯的水花,將產卵場裝點得生機勃勃。當水溫在7℃到17℃之間時,它們將開始表演壯觀的水下芭蕾。
雌魚不會壹次產卵。它遷徙很遠,成熟後產卵壹批,然後繼續遷徙。沿途產卵兩三次需要壹個多月,最長遷徙距離可達60多公裏。壹條雌魚壹年能產3000多個卵,但能順利長大。3到5年後,只有3到5條成魚會回到這條河裏產卵。
逆流而上有多難
黃魚剛剛在青海湖度過了壹個饑寒交迫的冬天,已經很虛弱了。而且在整個逆流而上的過程中,他們餓了也不吃東西,更沒有精神。水的速度成了他們前進中的第壹個困難。如果水流太快,會把它們沖下來,所以它們前進的路線是同時前進和後退。有可能前進5公裏,被水推回3公裏。如果趕上暴雨和上遊漲水,壹個晚上就可以把他們幾天的努力全部清理掉。黃魚逆水逆流而上,最遠的目的地在60公裏外。他們遊泳要壹個多月,平均壹天遊不了兩公裏,可見逆流而上有多難。
除了水的流速,黃魚還會不小心碰到第二關,就是河水的落差。不可能所有的河流都是同壹個坡度,這樣黃花魚才能慢慢往上遊。也許某個地方會有這樣的差距。大部分黃花魚體長只有二三十厘米,跳躍高度在壹米左右。這種落差的高度,再加上如此湍急的水流,對於很多魚類來說,可能是壹個無法逾越的坎。但是黃魚壹定要跳起來,他們絕不會放棄。這樣壹來,很多魚就會壹頭霧水,嚴重受傷。
遷徙途中悲傷的死亡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