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種來源:錦繡海棠由開魯縣老果園技術管理人員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由小蘋果嫁接後代萌蘗中選育命名,俗名雞心果。通遼市林研所經濟林室從2000年進行調研觀查後,最近幾年組織擴繁和示範推廣。
(2)生物學特性:本品種樹勢強壯葉片厚實,幼樹枝條直立,容易徒長,分枝角度小,壽命長,修剪不適當結果年限晚,壹般喬化栽培4-5年生見果,6-7年進入豐產期。在通遼地區開花、落葉和萌芽期均比123晚幾天,10年進入盛果期後,樹次開張角大於123,小於黃太平。
(3)果實經濟性狀:錦繡海棠平均單果重80克左右,果實形狀闊圓錐形,果實外觀秀麗,果面底色黃,覆鮮紅色濃霞。(詳見照片)果肉黃白色,質脆多汁,酸甜適口,富有香氣,品質極佳。果實成熟期,在通遼市8月末至9月下旬,果實采摘期長,果實采摘後適口,沒有後熟期。果實較耐貯,能貯3-4個月,在冰箱保鮮室內貯至春節前後。近兩年果園批發價2.00元/斤左右,市場零售價4-6元/斤。已銷往沈陽、長春等大城市。盛果期平均畝收入5000元左右。
(4)栽培要點:錦繡海棠由於結果稍晚適合矮化和高接密植栽培模式。喬化栽培4×5米株行距,定幹60-70cm,樹形小冠疏層形或自由紡垂形或延遲開心形。幼樹期修剪多疏枝少短截,多次拿枝開角、拉枝、圈枝,時間最好是在4月初或9月中旬進行。幼樹期特別註意控制灌水,防止徒長,防凍防日灼,促進木質化的管理。春季除萌,特別是高接後的1-2年,夏秋季可適當疏除過密枝條。授粉品種K9或123,按1:5-8的比例配置。對授粉品種需求不明顯,如開魯縣麥新鎮十三臺老張家果園的20年生錦繡海棠,株產300-400斤,折合10000元/畝左右,***計有錦繡海棠20多株,株行距5×6米。
通過用山丁子基砧高接錦繡海棠能早1-2見果,抑制徒長提並能提高抗日灼能力。高接位置1-1.2米,最好接在3-4個主枝上,保留山丁子主枝長度10-20厘米。
用山丁子+黃太平+錦繡海棠能提前2年見果,並易於實現豐產穩產。嫁接位置在黃太平1-2層的主枝上接3-4個芽,保留黃太平主枝10-20厘米。
用山丁子+矮化砧(GM256)+錦繡海棠,矮化中間段20-30厘米,多為單芽高接。3年見果,5-6年生進入盛果期,株產100-150斤。株行距3×3或4×2-3。如奈曼旗明仁鄉某村楊誌盛家10畝地的矮化錦繡海棠,其中4畝進入盛果期,其它後改接,剛見果。株行距3×2.5m,2004年定植,2006年見果,2009-2010年,年產果6000斤,畝收入近2年平均3000元左右。矮化栽培適合培土深埋,將矮化砧木培土埋上壹半,前期整形,註意適當短截,促發抽生主側枝,形成良好的骨架,適當疏果控制結果量,防止早衰,加強水肥管理,特別要增施磷鉀肥。
目前,通遼市錦繡海棠多處零星栽培,屬於稀有特色品種,各果園栽植面積盛果期多為1-4畝,近幾年栽植面積不足300畝。面積最大的20畝(楊曉偉家庭果園),開魯縣機械化林場邵平承包的家庭沙地果園面積10畝,其中有3畝盛果期待的錦繡海棠存收入8000元/畝。據不完全統計,現進入豐產期的面積不足50畝,是具有較強發展潛力和良好市場前景的優質小蘋果。
因此,錦繡海棠已經被通遼市林研所列為新推廣的優質特色小蘋果基地建設的首選新特優品種。
從2005年起,通遼、四平、公主嶺等等地果樹育苗戶與科研推廣單位進行引種與擴繁,2009-2010年繁育錦繡花海棠成品苗木近20萬株。預計2011年將推廣定植2-3千畝。據目前調查分析,錦繡花海棠的優生區域在通遼市的中南部地區。中北部地區發展幼樹期管理要註意防寒、抗日灼;或采用高接栽培方式,必須先配置防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