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壹次認識這兩個人是在壹本歷史課本上。我只知道他們是同壹個時代的,年齡只相差壹歲,而且都活了很久。他們壹起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開創了洋務運動。與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僅此而已。
不過,這次我讀了張洪傑的《曾國藩傳》,對他們的生平事跡有了深入的了解,從中我發現了壹些有趣的事情。
曾國藩和左不僅年齡相仿,而且還是老鄉,都是湖南人。但兩人性格迥異,所以人生經歷也不同。
曾國藩出身普通,資歷平庸,起點很低。他考了七次秀才才才被錄取,但這並不影響他幾十年的官場生活。其中壹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人生信條是“拙”。
愚蠢就是愚蠢。曾國藩的“蠢”不是傻子的“蠢”,而是實幹,穩紮穩打,影響深遠。因為笨手笨腳的人更豁達,逆境商更高,基礎更牢固,做事更踏實。
無論是他壹生前期立誌為聖,與官場格格不入,還是他在鎮壓太平天國後期“硬起堡壘,打持久戰”。
但這是非常鄙視左的。左是壹個聰明人,壹個誌存高遠的人。在早期與曾國藩的接觸中,他發現曾是個壹般人,所以看不起曾。
尤其是中學的翰林,相對於屢次進士失敗的左而言,更是仕途蒸蒸日上。所以左總覺得科舉無用,大概就是所謂的科舉情結吧。
此外,相對於“諸葛”之左,常常有壹種“余何以生而明”的感嘆。他認為曾的才能不足以平定太平天國,太平天國阻礙了他取得偉大成就的道路。
雖然他智力壹般,但他知道如何善用人,心胸開闊。終其壹生,他多次舉薦左為官。沒有曾的支持和大力支持,恐怕壹輩子都只能在底層衙門裏終老,更不用說後來平定陜甘新的不朽功業了。
而左又是如何回饋感激他的曾?太平天國之戰持續了十幾年。南京終於被攻陷,曾國藩兄弟以為太平天國的少爺死了,就在朝廷上奏,然後兩兄弟雙雙加冕!
但實際上太平天國的少爺逃到外面去了!左得知自己落後,沒有跟曾國藩打招呼,而是壹言不發直接打了起來,說曾氏兄弟放過了“幼王”,欺君惑君,事倍功半,贏得了獎賞!
這真是害死人啊!在此之前,左對曾國藩有過許多惡意的評論。對此,曾國藩從未反駁和辯解,對左也壹直如此。
但是,這壹次,我戳到了曾國藩的要害!曾國藩也開始為自己辯護,揭露左的過去。雙方互相暴露,妳來我往,自相殘殺。
巧的是,當時朝廷擔心湘軍過於強大,準備分而治之。這樣,他們兩人的對質才符合法院的心意。
兩人從此成了仇人。有意思的是,左從此養成了壹個習慣,那就是他愛罵曾國藩!每遇到壹個人,都要說說他和曾的恩怨。只要壹說起這件事,就會罵曾國藩。
而曾國藩卻平靜得多。他不僅置之不理,還警告他的親戚、家人和朋友要以禮相待左,不要互相爭鬥。
壹個朋友寫信告訴他,左唐宗遲早要罵他,他並不惱火。他回信說,我知道這件事,但我笨手笨腳的。和他爭論肯定是不可能的。最好不要爭論。而且我聽不進別人的恭維,也沒時間聽。
不僅如此,曾經最讓人佩服的是胸中有壹個國家的大計劃,大是大非上壹清二楚。後來,輪到曾國藩讓左在西征中加薪。
左還擔心曾國藩會因為往事給自己小鞋穿。沒想到,曾國藩不僅為他籌集了足夠的軍餉,還把自己最得力的下屬劉松山調到左唐宗。可以說,曾國藩大力支持左西征,貢獻最大!
曾國藩的以德報怨感動了左。曾國藩死後,左派人給送挽聯:
求國家之忠,知他人之智,以傅園為恥。
團結如金,攻錯石頭,萬劫不復。
他終於承認自己不如曾國藩了!曾國藩以人品贏得了對手的尊重!
關於兩者的不合,有人說這其實是雙簧。兩人都是聰明人,而這恰恰是為了打消朝廷的懷疑,以退為進,保留自己的實力。
兩人都是東南的政府官員。如果他們團結壹致,朝廷怎麽能信任他們呢?既然要效忠清廷,就得看不起對方。到了真正的關鍵時刻,大家齊心協力,互相幫助,全力支持。
因為從曾國藩去世後左多次幫忙照顧家人的情況,也可以看出他們的情誼確實深厚。
當然,也不排除左確實打動了曾國藩的人格魅力。畢竟那個斯裏蘭卡人已經去世了,對此也沒什麽好說的。
總之,曾國藩和左的壹生也可稱之為相愛相殺。他們的朋友曾評論說,曾國藩和左的根本區別在於,壹個是聖人,壹個只是英雄。不知道左聽了之後是什麽反應,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