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器重的人是左。
左生於1812,嘉慶十七年。他四歲開始學習。12年省考中了,第二年考沒中。他沒有放棄學習,專心學習,研究了大量軍事和地理方面的書籍。他重繪清朝地圖,抄錄西域記錄,撰寫《廣域田野圖論》。
他的學識和才能受到湖北巡撫胡林翼和兩江總督彭濤的賞識。時任雲貴總督的林則徐邀請他壹起工作,但由於他曾受雇於彭濤府,未能如願。
經胡林翼多次向朝廷推薦,鹹豐二年,左成為湖南巡撫張延吉的謀士。今年他37歲,也算是大器晚成了。之後多次為張彥基出謀劃策,深得信任。他的聲望越來越受到朝廷的重視。清廷重臣潘祖蔭曾說:壹個國家離不開湖南,湖南離不開左。
鹹豐十壹年,左出任浙江巡撫,配合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隨後轉戰陜甘地區,取得消除“內憂”戰役的重大勝利。他被任命為東葛的大學生。
左唐宗也是早期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壹。他主張成立福州船政局。這個想法遭到了李鴻章的反對,他認為造壹艘船比買壹艘船更貴。在左的極力爭取下,同治五年,朝廷同意設廠造船。造船廠還制定了計劃,在5年內建造8艘150馬力的大型船和5艘80馬力的小型船。
就在他要大展宏圖的時候,被朝廷調任陜甘總督。進退兩難之際,他推薦沈葆楨為宰相兼航運大臣。左遠程指揮,沈葆楨負責船廠的日常管理。在他們的齊心協力下,到光緒33年封關時,已經生產了34艘,其中有3艘2400馬力的快船,是當時自主生產的最大國產戰艦。
左到西北後,創辦蘭州制造局,主要負責仿制鐵槍大炮。這些武器在收復新疆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左晚年的豐功偉績之壹就是為戰爭搬運棺木,收復新疆。
同治四年,西部邊疆和東南沿海同時面臨戰亂,重臣李鴻章主張讓出新疆。年近六旬的左出於民族責任感,毅然站了起來。他認為國防離不開邊防,並論述了新疆的重要戰略地位。光緒元年,朝廷采納了他的建議。鑒於他的勇氣和膽略,他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監督新疆的軍事事務。
光緒二年,左率部下、金順部,先後收復烏市、昌吉、呼圖壁。光緒三年,左率軍攻克南疆所有重鎮。至此,除了被俄國占領的伊犁,新疆又回歸了。
此後,他積極準備收復伊犁,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如願,留下遺憾。鑒於他充分的軍事準備,清政府為了伊犁的順利回歸,與俄國簽訂了協議。
光緒十壹年,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喪權辱國。左壹生以國家為己任,悲憤交加。同年7月27日,病逝於福州,其輩名將皆亡。
左從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無論是創辦造船廠和制造局,還是收復新疆,他追求的都是精忠報國,問心無愧。他扛著棺材去打仗,沒有辜負林則徐的囑托,維護了國家領土的完整。只不過他生活在壹個清廷昏庸、國力衰弱的時代,無法獨力扭轉乾坤。然而,左卻是近代史上的傑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