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讀肖川《教育中的智慧與真理》有感

讀肖川《教育中的智慧與真理》有感

看完某部作品,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可以分享的,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壹篇評論。那麽我們如何寫出讀後感呢?以下是我讀小川《教育中的智慧與真理》的感想,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沒有智慧,‘教育’只是心靈與精神的紐帶,壹種‘認知結果的積累’;沒有真情實感,人生就是壹片無邊的沙漠,‘教育’只是敷衍和應付。”——摘自肖川《教育中的智慧與真理》。

讀這句話真的能啟迪人的心智。“教育”需要“智慧和真理”,有了“教育的智慧和真理”,“教育”才能像陽光壹樣普照大地,把沙漠變成綠洲。看了這樣的聲明,也讓我覺得肩上的責任很大,我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勝任“教育”的工作?

壹、教師的責任:

1,引領學生成長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決定的,不是由課程標準決定的,也不是由教材和學生決定的,而是由教師決定的。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是壹個教育者,然後才是壹門課程的教師。”(小川)看完這些話,我仿佛在懵懂中被重重地敲了壹下:老師不能為所欲為!老師責任重大!

事實上,老師的言行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言行。“模仿”是小學生最容易發生的事情,尤其是剛入學的孩子。他們(或他們)對老師的崇拜已經到了頂點。老師說的是“聖旨”,老師寫的是“版本”,老師對待別人的態度和原則是“榜樣”。老師就像壹面明亮的鏡子,照出孩子的影子,所以“教育”照出他們。

這就需要老師的人格魅力,與學生打交道要謹慎,因為妳的壹切都是學生學習的藍圖,不僅是課堂上傳授的知識,更是生活中的言行。正如小川教授所說:是用鄙視、無情的打擊、嚴厲的懲罰摧毀他的自尊、摧毀他的自信,還是帶給他們更多的成功經驗和發現的喜悅?

正如“基礎教育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礎。“(小川)所以,教師的職責之壹就是如何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2.讓學生享受快樂。

什麽是幸福?幸福是壹種與生俱來的生活體驗。快樂就像悲傷、痛苦和失去壹樣,只是我們許多生活經歷中的壹種。有的快樂來自於別人給妳的;有些幸福是妳給自己的;有些快樂來自於妳給予別人的東西。那麽,學生的幸福感是什麽?

學生的快樂來自於同齡人的幫助,自己的成功和幫助別人的快樂,但最大的快樂來自於老師的表揚。壹句溫柔的問候,讓孩子感受到妳的關懷,那聲音會縈繞;輕輕的壹碰,讓孩子感受到妳的溫暖,余溫久久不散;壹個真誠的握手,讓孩子感受到妳的力量,熱度會傳遍全身;壹次熱烈的掌聲,讓孩子感受到妳的欣賞,那笑容會溢出心扉;壹次推心置腹的談話會讓孩子感受到妳的真情,話語會永遠留在他們的心裏...這些都會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和人性的美好。

學生感到快樂,就會感到幸福,“幸福是心靈的陽光。”(肖川)如果學生心中充滿陽光,就會形成快樂、開朗、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壹個不快樂的人可能內心變得陰暗,可能不信任甚至敵視他人,可能成為壹個害群之馬甚至是壹個惡毒的人。”(肖川)所以,教師的第二個責任是如何給學生快樂,讓他們享受快樂。這就要求我們“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做到‘寬松、大度、包容’;溫暖,溫暖,溫暖;自主、自由、自信;成長,成功,成為壹個成年人。學校不同於軍營、監獄、醫院。學生要在這裏感受到最好的東西,給他們欣賞和鼓勵,寬容和信任。“(小川)

3.盡最大努力溝通家校

“家庭教育在培養獨立發展的人的努力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比如,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表達對孩子的期望——不能太高,構成對孩子的壓力,但也不能太低,導致孩子成長動力不足;如何帶給孩子高品質的日常生活體驗;父母如何以身作則等等,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強家庭與學校的溝通與合作是極其必要的。”(小川《創造自主發展的人》)

從教授的話中不難看出,學校教育的成功與家庭教育直接相關。其實我們也知道,孩子的很多習慣是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形成的,我們在學校就可以讓他(或她)理解,但真正的執行需要校內外的協調。其實我壹直很重視學生的家庭教育,家長對孩子的關心程度(學習或行為)也得到了大多數家長的認可和支持,我也承擔起了養育孩子的責任。當然,我也遇到過壹些不配合的家長,他們認為“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我把孩子留給妳,妳就該教育孩子”,“我們成年人太忙了,沒時間教育孩子”...如果幾次努力都不能改變他的看法,我也只能盡我的壹份力了。

當我讀完《培養有自我發展能力的人》時,最後壹句話是“培養學生在學習中求助的能力,讓他們為自己的學業成敗負責。這不僅是學校教育的責任,也是家庭的責任。“(小川)讓我再壹次認識到,家庭教育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教師的第三個責任就是如何讓所有家長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第二,教師的素質:

1,三個質量等級

“壹個好老師必須具備三個素質:壹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二是教育的理想信念;三是教育智慧,包括批判性使用教材的能力和教學機智。其中文化背景是最重要也是最難做到的,也是教師最缺乏的。因為只有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教師的教育理想信念才能內生成長,換句話說,他們才能擁有教育理想信念成長的土壤。否則,他們單純從外部接受的東西就會變成外在的、表面的。”(肖川)

我們常說,“給學生壹杯水,老師要有壹桶水。”我想這是事實。只有不斷地學習和接受新鮮血液,才能跟上這種日新月異的變化,跟上學生的需求,不至於落後,被學生淘汰。

2.關註每壹個學生。

"教育無疑應該關註每個學生的發展。"(肖川)我們的家長中流傳著壹句話“老師總是喜歡那些成績好的學生。”本來每個人都有喜好,偏愛好學生很正常。誰不喜歡好東西?再比如肖川教授說的:“教育的過程就是壹個不完美的人帶領另壹個(或另壹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這說明我們的老師不完美,也不完美,只是追求完美。

但是,盡管如此,教師還是要關註每壹個學生,給每壹個學生壹個成功的機會或機會,尤其是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後進生),給他們壹個享受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和老師的愛的機會。我覺得這也是老師的素質之壹。

在肖川教授《教育的智慧與真理》第壹章“教育的方向”中,我讀到了教師這個職業賦予我們的責任,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以及教授對教師的理解,比如:“我對教師這個生命個體關註不夠。”“更加關註教師的生活質量,進壹步提高教師的待遇,使他們有職業穩定感和安全感,在學校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我們的老師長期忙於常規工作,被壹大堆雞毛蒜皮的小事所遮蔽,被庸俗的東西扼殺了崇高的追求。”“教師只有擁有幸福感、與生俱來的尊嚴,能夠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和樂趣,才能更好地發揮潛能,更好地工作。”(小川)是的,老師也是自然人,也有和普通人壹樣的心理,但理解才是最大的內在驅動力。我覺得這也可以成為壹個老師的另壹種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