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喜歡咖喱,正是因為咖喱百搭,下飯,甚至在妳不開心或壹個人的時候,吃到好吃的咖喱,就會好很多。咖喱,真的是讓人感到溫暖和治愈的神奇之物。
壹位拜咖喱教忠實信徒直言:妳們都去玩兒吧,我只想宅趴在家,享受咖喱的好心情。咖喱混搭壹切,百搭花樣美食。
咖喱海鮮,黃橙橙濃稠的壹鍋,熱氣騰騰,白瓷盤裏壹半白米飯壹半咖喱海鮮,最適合這個季節陰天或下雨時來吃,鮮美到讓人瞬間跪倒,仰天長嘯“太美味咯!”。
茄子、蘑菇、彩椒和冬筍……蔬菜咖喱,口味清爽,比肉類咖喱還要下飯,和通心粉壹起搭配,值得伸出妳傲嬌的食指點壹百個贊。
咖喱炒飯,隨性把各種食材剁碎,按照熟透的容易程度,啪啪丟進鍋裏翻炒。鮮黃漂亮的咖喱炒飯出鍋,配上罐身掛清涼水珠的冰鎮啤酒,最能解救酷熱讓妳躁動的胃。
食材姐的大姐大,萬能百搭霸氣選手,既震得住味道強烈的羊肉,也寵溺味道寡淡的雞肉。連西紅柿、酸奶、奶酪的酸味,也能被輕易引誘出來,整體的味道瞬間變得有層次感,忍不住壹吃再吃。
再說到油炸食物,也是咖喱的親密基友,高熱量帶來的罪惡感和滿足感通通拋出,光那卡茲卡茲的聲音,壹想到就要狂吞口水。
咖喱就是有成就壹切美食的大智慧。壹切以咖喱為名的食物,自帶豐富內涵。不過,咖喱雖然可以空口獨吃,但總覺得有壹點不甘心,如此好東西難道就這樣隨意嚼壹嚼白白落進了胃袋?太對不起盤底那濃烈香辣的醬汁了吧!如此魅惑人心的美味,沒有女壹號怎麽行?!於是,華麗麗的主食驚艷出場。
而咖喱的妙就妙在這兒——搭配主食。
就是非要妳拿壹碗飯壹塊餅,細細蘸上醬汁,任性地蓋住原本的顏色,然後送到嘴裏。就是這種極具侵略性的味道,完全改變了主食滋味,而主食本身恰到好處的嚼頭和口感又讓人根本停不下嘴,直到盤子被刮得幹幹凈凈。咖喱搭配萬能且霸道的不行不行,必須要搶了所有食材的風頭才可以。
咖喱,既是壹種由多種香料調配而成的醬料,也可以指被英國人帶到世界各地,加入了香料的食物或烹調手法。在東南亞地區菜系非常常見,伴隨肉類和飯壹起吃,有醒胃提神、增進食欲的神器功效。濃烈而豪放的咖喱,總能把美味放大再放大,引誘味蕾,讓人食指大動。
地道的咖喱是多種香料的結晶,以姜黃為主料,加多種香辛料如芫荽籽、桂皮、辣椒、白胡椒、小茴香、八角、孜然等配制而成,味道辛辣帶甜,具有壹種特別的香氣。
咖喱源於印度,但“印度咖喱”這種說法其實是有偏差的。因為咖喱真正被當做壹種烹調口味手法的名字,是由英國人完成的。在印度,人們不會把某種單獨的口味叫做咖喱雞或咖喱牛肉。非要說的話,壹切用主食來蘸著吃,各種加入香料的食物,或者受印度文明影響地區的類似菜,都可以叫做咖喱。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咖喱是黃色的,而且是濃郁的壹坨似凝固不凝固半流動狀態的黃色。
但咖喱只有這種單調的黃嗎?NONONO,其實,妳只要在咖喱中加入菠菜汁,醬料就會變為綠色;加入墨魚汁會變成墨色;加入姜黃粉會變成黃色;加入牛奶的話就是白色;加入番茄醬或紅椒粉,就變成紅色,果真的千變萬化。
印度咖喱————印度菜的壹個標簽
咖喱是世界賦予印度菜的壹個標簽。
傳統的印度咖喱,融合大蒜、洋蔥、芫荽籽、生姜、姜黃、辣椒、孜然幾種必選主料,此外,還有芥子、肉豆蔻、小茴香、胡椒、丁香等可選配料,以及非常重要的姜黃上色的混合調料。在印度,每個主婦都有自己的壹套咖喱配方,所形成的咖喱醬汁體系非常龐大。
印度咖喱的靈魂是香料。印度是香料***和國,有超過1000種可使用香料,連煮杯奶茶都要放香料。而香料之所以盛行,是因為印度終年悶熱潮濕,用香料烹制食物,可以促進食欲,幫助消化。而印度人認為咖喱中姜黃的黃色也是有藥效的。
在印度,每個主婦都是頂級香料專家,她們對香料的重視和愛甚至超過了烹飪食材本身,主婦們更願意花上半天時間來磨、炒和拌煮香料。而印度咖喱辛辣、香味濃郁,且極富侵略性的特點,更是讓它富有壹種不確定的魅力,每壹口咖喱在嘴裏融化,都有探險壹般的刺激。而印度不同地區的咖喱和配菜,也是有著名明顯的區別。
印度北部有雅利安人帶來的畜牧文化,他們會在咖喱中添加奶油、乳酪、酸奶等奶制品,口感醇厚,壹般搭配各種餅食用。
印度南部的咖喱,使用更多辣椒和胡椒,以蔬菜或海鮮為主要食材,添加椰奶、椰肉和咖喱葉,然後搭配米飯或其他米制品食用。
而在壹些其他地區,比如克什米爾的醬汁這種當地的特產,也會被加入到咖喱中,形成獨到的地域風味。
東南亞咖喱————咖喱傳播的第壹站
東南亞是咖喱傳播的第壹站,泰式咖喱也有最多的顏色。
古印度文明對東南亞各國文化有很深的影響,體現在飲食上,就是咖喱的流行。
東南亞咖喱中最有名的是泰式咖喱。泰式咖喱可以分為紅咖喱、青咖喱和黃咖喱。黃咖喱的顏色來自姜黃,紅咖喱來自紅色的幹辣椒,而青咖喱,是制作中放入了新鮮的青辣椒。不同的食材需要用不同顏色的咖喱來搭配,比如咖喱蟹、咖喱蝦通常用黃咖喱來燒制。
與印度咖喱不同的是,泰式咖喱的口味更偏於鮮、甜,因為大多數泰式咖喱的調味基礎多了香茅、椰漿、魚露等。在制作泰式咖喱時,需要事先把各種新鮮香料和香草磨制成膏狀,用油炒過後再加入其他配料,因此咖喱膏在泰國當地的市場上很常見。
英國咖喱————英國讓咖喱走向世界
大英帝國讓咖喱走向世界,咖喱粉是英國人的壹大發明。
咖喱對英國人有多重要?烤雞咖喱是英國的國菜,地位甚至超過了炸魚和薯條,而咖喱在英國國會中有自己的委員會,這些就說明了英國人有多熱愛咖喱。
說到英國咖喱的淵源,其實從17世紀就開始了。這與早期殖民者接觸印度當地的香料和食物有關。很多商人和士兵,都對咖喱充滿了興趣。後來,離開印度的英國人把咖喱也帶回了倫敦。由於英國菜本身味道寡淡,咖喱又是解決吃剩魚肉的最佳方法,所以咖喱逐漸受到平民階層的歡迎。二戰結束後,印度移民湧入英格蘭,印式餐館遍地開花,來自孟加拉國的咖喱廚師又豐富了英國的咖喱文化。
日本咖喱————曾是文明開化的象征
咖喱是日本文明開化的象征。日本人為了融入西方文化,在飲食上開始吃咖喱,後來咖喱逐漸發展成為日本的國民美食。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人決心脫亞入歐,全盤西化。英國海軍吃咖哩,日本人也跟著壹起吃。從1890年代開始,咖喱出現在日本的海軍菜單上,後來軍方又對咖喱進行了改良,更加適合配飯,變成了和風咖哩的雛形。就連現在,日本海上自衛隊還保留著星期五聚在壹起吃咖喱的傳統。
後來,日本人制出了自己的咖喱粉,不需要再向英國高價進口,再加上洋蔥、土豆、胡蘿蔔等西洋蔬菜的大規模種植,咖喱成為壹般民眾也能夠消費的廉價食物。據說壹個日本人現在每星期能吃至少 1-2次咖喱,而日本超市裏的各種咖喱制品也非常豐富。
日本咖喱在繼承基礎上,還有不少創新之處。比如他們會加入特別的配料蘋果、蜂蜜、香蕉等等,甜味比較重;也嘗試在咖喱中加入土豆、胡蘿蔔甚至日本醬菜,這點影響到了中國。此外,日本人還創造出了咖喱蕎麥面、咖喱烏冬面、咖喱豬排等,甚至還有極端的速食咖喱包,用奶油炒面糊配咖喱,微波爐裏“叮”壹下淋在飯或面上,連煮的步驟都省略掉了。
咖喱為什麽人見人愛呢?
咖喱的腳步從不止於上面提到的這些地方。像咖喱香腸就是德國的國菜,南非地區也流行著許多風格各異的咖喱。中國最早接觸咖喱的是上海人,20世紀初,最摩登的上海人開始吃西餐“英法大菜”,主要調料就是咖喱、各種醬汁,而且當時上海還有壹種本地咖喱粉。而到了現在,咖喱牛肉湯配蔥油拌面或生煎饅頭,還是滬式早餐的固定組合之壹。
許多食物離開了原產地,往往會水土不服,很難與異鄉口味和飲食習慣融合。但咖喱卻不同,它旅行全球,每到壹地,就能和當地的物產風俗相結合,衍生出不同個性,為當地飲食文化帶來新的色彩。咖喱之所以能有這麽強的生命力,壹方面是人類向來對香料情有獨鐘,另壹方面還因為咖喱的包容性,能讓人們在不斷的創造中體會到冒險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