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西南土司們的煩惱:明清易代之際,該選擇明朝,還是選擇清朝呢?

西南土司們的煩惱:明清易代之際,該選擇明朝,還是選擇清朝呢?

土司制度始於元朝,由唐宋時期的羈縻制度演變而來,特點是?世官、世土、世民?,擁有世襲的政治統治權。

土司是我國歷史上壹種比較特殊的存在。

壹方面,他們臣服於中央王朝,定期朝貢,接受朝廷的任命,遇有戰事,土司有出兵的義務。

另壹方面,土司們保持高度自主,壹切地方事務均由他們自己管理,職位世襲,有自己的軍隊,相當於自己領地裏的土皇帝。

在王朝強盛時,土司平衡著朝廷和當地民族的利益,土司兵為國出力,是官軍的重要力量,廣西的狼兵,四川的白桿兵,都是明朝著名的土司兵。

在王朝衰弱時,土司制度的弊端就顯現出來。中央對他們掌控能力不足,土司們的獨立性和割據性立刻表現出來。

在西南地區,湘西、鄂西和川東曾是清朝與南明長期拉鋸交戰的地方,兩軍曾在這壹線相持十年以上之久,局勢未明朗之際,這些地方土司們如何選擇,比較具有代表性。

湘西土司

湘西諸土司最早歸附清朝,在1647年(順治四年,永歷元年),湘西實力最強的永順、保靖、桑植三大宣慰司就先後投效。

歸附後,湘西土司忠於清朝,立即與南明督師何騰蛟麾下的明軍王進才、馬進忠部交戰。永順土司彭宏澎派子侄帶千余名弩手從後方突襲明軍大營,放火焚燒,逼退明軍。

在清軍與明軍此後在湖南長達十幾年的拉鋸與相持中,湘西土司始終站在了清朝壹方。與明軍聯合的忠貞營首領?李自成的妻弟高壹功就是在順治十壹年途徑保靖時,遭到保靖土司彭朝柱襲擊,中毒箭而死。

鄂西土司

鄂西比湘西要遠離前線,在順治三年清軍就已全面占領湖北,與湘西土司相比,鄂西土司卻沒那麽支持清朝。

最早歸附清朝的是容美土司,時間是順治十二年。其他土司多半到順治末期-康熙初期才宣布投效,接受清朝官印。

即使最早投清的容美土司,也無法有效號令自己統轄的小土司,反而不斷有小土司尋找機會反攻榮美,上演壹場場以小攻大的好戲。

川東土司

川東土司的選擇又與湘西、鄂西土司不同,他們大多都是據險自守,與明和清都保持距離但偏向明朝。

順治十六年,清軍三路進攻雲南的時候,眼看永歷軍隊節節敗退,川東土司還是響應大學士文安之的號令,聯合夔東十三家反攻重慶,試圖牽制吳三桂,減輕雲南的壓力。

直到永歷逃亡緬甸,形勢已難以挽回後,川東土司才歸附清朝。

各地土司的不同政治選擇,取決於兩個方面:家族利益和文化認同。

家族利益

南明督師何騰蛟駐節長沙,占領湖廣大部,兵力主要集中在湖南,手下楚軍最多時號稱八十萬,就算水分不少,幾十萬人也是有的。

不久李自成的大順軍余部兩路人馬又進入湖廣,此後被隆武帝收編為忠貞營,湖廣又增加二十多萬軍隊。

湖廣已久經戰亂,以壹省之力哪裏供養得起這麽多軍隊,南明朝廷又壹個個被接連消滅,自保尚且不暇,哪還有多余的錢糧來撥款。

在亂世中,通用的辦法是劫掠,從古到今長盛不衰。

大順軍余部又有?流賊?基因,在土司中名聲不是太好,更受抵制,永順土司彭宏澎進攻的王進才、馬進忠就是原來的大順軍將領。

明軍劫掠地方維持生計,眾土司也不能幸免,壹度明軍兵力最多的湖廣深受其害,清軍壹到,湘西土司立即歸附,並掉轉槍口與明軍作戰,多半是出於受害者心理。

鄂西土司的情況比較復雜,他們受到多方力量影響。

湖北被清朝控制早於湖南,沒有成建制的明軍存在。鄂西歸附時間較晚的原因之壹,首先是因為它也同樣被劫掠,不是被明軍,而是被清軍。

順治初期,清朝要派出多路大軍在南北作戰,又要接收安置投降的明軍,糧餉同樣困難,縱兵劫掠也是籌措糧餉的辦法,這與明軍並無二致。

但清朝的優勢是打了勝仗,隨著占領區的擴大和穩定,後方逐漸能供應上糧餉。

同時清朝朝廷認識到自己本來不受民心支持,再縱兵劫掠相當於自掘墳墓,只有穩定民心、恢復生產才是王道。

所以很快調整了做法,約束將領,以?通融支用?的辦法東拼西湊,先保證軍隊的糧餉供應,並且在湖廣恢復秩序、發展經濟。

清朝還有個優勢是政令統壹,執行力強,這點比軍閥擁兵自重,內鬥頻繁的南明各朝廷要強太多,這是制度的優勢,就算南明想抄作業,也是做不到的。

即使如此,最早歸附的容美土司也要到順治十二年才歸附,這裏面還有軍事上的影響?夔東十三家。

夔東十三家就是忠貞營,遭到排擠後退往四川湖廣交界地帶聯合抗清,以茅麓山為基地活躍於川鄂邊區。

夔東十三家雖然堅決抗清,卻有個尷尬的事實:他們軍紀不強。

進入夔東後,既沒有永歷的官員約束,也沒有原來李自成這樣強有力的首領約束,十三家的軍紀確實是個問題,劫掠地方以供給部隊也並不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