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健力寶事件始末及張海相關事宜。

健力寶事件始末及張海相關事宜。

從危機到重組,健力寶自然引發了壹系列事件,歷史和現實交織在壹起,演變成許多令人眼花繚亂的怪現象。但這些現象表明,健力寶不是壹個沒有希望的爛攤子,而是壹個有巨大價值的地方。

最近壹個

近幾年的種種跡象表明,李經緯等團隊復出的傳聞只是曇花壹現的假象,三水區政府重新掌控健力寶的願望逐漸成為現實。

65438+2月21,華北、西北地區經銷商齊聚健力寶山莊,這是繼18華南地區經銷商之後的第二次訂貨會。

訂貨會上,健力寶銷售公司下發了《關於啟動經銷商信用擔保的通知》,要求經銷商向佛山市三水健力寶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健力寶貿易公司)繳納年度銷售任務8%至15%的信用擔保金額。此前,健力寶集團經銷商的剩余賬戶也被要求轉入健力寶貿易有限公司..

健力寶貿易公司是健力寶風波(65438+2月6日)之初成立的新公司。它是壹家國有獨資企業,法人股東是三水區公共資產委員會。

博覽會的地位似乎表明,健力寶集團正在遵循三水區政府制定的方向——以健力寶貿易公司作為健力寶集團的品牌和銷售。此時,持有健力寶集團91.1%股權的李誌達沈默了,張海高調回應媒體的指責。至此,之前的壹系列問題依然充滿疑惑——健力寶股權為何被出售?三水區政府為何壹夜之間接管健力寶?鐘會天恒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鐘會天恒)入主健力寶後,為何陷入糾紛?

健力寶的真正價值

讓健力寶的問題公之於眾的是,今年8月25日,佛山市三水區政府在其組織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張海不再擔任健力寶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朱維沙接任其總裁,魏小軍出任董事長。

雖然健力寶集團否認了諸多負面傳聞,但業內仍認為張海退位是因為健力寶集團資金鏈緊張,以及偏離主業、玩資本遊戲等因素。

之前還算平靜的健力寶,從此被卷入漩渦。經銷商聚集三水要求健力寶退款,供應商以拖欠為由拒絕提供原料。國慶節後健力寶不得不停產。

8月12日,北京電通廣告有限公司起訴健力寶集團,要求支付廣告款2924萬元。8月16日,廣州中院凍結健力寶賬戶。

這壹事件引起了作為主要債權人的銀行的警惕。三水區的銀行和其他主要債權人組成了以三水工商銀行為主要債權人的債權委員會。後來證實,中國工商銀行馮行長被任命為債權委員會負責人。

問題的出現讓有關各方開始從自己的角度設計拯救健力寶的股權並購方案。但是,諸多方案的出現,清楚地表明,在表面危機下,大家對健力寶的真實價值的判斷是壹致的。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健力寶最有價值的部分是其品牌和銷售網絡。

目前健力寶品牌價值估計為6543.8+002億元,健力寶20年來積累的銷售網絡遍布二三線城市。

“顯然,這些並不是健力寶的所有競爭方。”分析人士指出,張海2002年掌控健力寶後,雖然在實業上毫無建樹,但在資本市場卻獲利豐厚。

張海通過健康產業投資了平安保險、興業銀行、西北化工、陜西寶豐酒業、成都豆瓣廠,帶來了巨大的投資回報。僅平安保險就盈利10多億元,即將上市的興業銀行盈利空間豐富。

李誌達代表大鵬投資進行的調查顯示,健力寶總資產(不含品牌價值)約55億元,其中負債4654.38億元,凈資產約6億元。

壹位參加交易會的經銷商透露,即使是現在,健力寶還是賺錢的,即使算上拖欠的貨款,今年還是能盈利。

這壹切都說明健力寶不是壹個沒有希望的爛攤子,而是壹個有巨大價值的地方。這也是各方通過設計方案爭奪健力寶的關鍵點。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麽收購方李誌達在入主健力寶的過程中屢遭挫折——無法進行財務調查、審計、變更工商登記信息,卻依然大舉投資健力寶。

風暴中的各種方案

在張的計劃中,福建陽光集團是最早的收購者。陽光集團是福州壹家從事建材和房地產的貿易集團公司。

“當時陽光主動表達了收購意向。”張海在電話中向記者證實。

但對於這壹計劃的具體內容以及為何無果而終,記者並未從陽光集團得到答案。但據知情人士透露,很可能是心存疑慮的三水區政府拒絕了這壹方案。

隨之而來的是臺灣省統壹團體。65438年10月4日,集團在北京匆忙與健力寶簽署合作草案,設定收購健力寶主營業務資產並承擔18億元債務的框架協議。據說收購價格是18億美元。隨後,統壹財務人員進駐健力寶大廈。但短暫接觸後,統壹突然退出。

退出的原因是統壹只答應接手銀行的壹部分債務,然後就把品牌拿走了,剩下的就不管了。

張海接觸的最後壹個收購方是匯眾天恒公司的李誌達,最終成功與健力寶股東簽訂協議,獲得健力寶集團91.1%的股權。當然,政府最終用行動抵制了這個計劃。

在張海急於出售股權的過程中,持有健力寶集團8.9%股權的三水區政府並非無動於衷。李誌達入主健力寶後,三水區政府試圖尋找菲律賓勝利啤酒替代李誌達。

廣州勝利啤酒公司的劉天禮女士說,廣州勝利啤酒是菲律賓勝利啤酒在中國的投資公司。但她不能評論這個計劃。這個計劃失敗的原因還不知道。

同時,由於健力寶集團欠經銷商的貨款高達6543.8+0.6億元,經銷商也敏感地提出了壹套債權換股權的M&A方案。但據知情人士透露,“經銷商的計劃並沒有得到政府的認可。”事實上,這壹計劃也很難獲得其他股東的批準。

經過各種方案的角力,李誌達成功與健力寶主要股東簽訂協議,開始大舉投資,但就在這個時候,三水區政府突然宣布接管健力寶集團。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全面接管健力寶之前,三水區政府相關部門曾召開過三次專題會議,當時定下的基調是:把健力寶恢復到張海進來之前的樣子。

後來事實表明,政府此舉有幾個原因:

首先,壹旦李治達成功接管健力寶,政府將受到股權的制約,追究張海時代的問題將非常困難。如果真如其他媒體所說,張海真的給健力寶造成了巨大的財務窟窿,政府不僅要縮水其8.9%的股權,還要承擔國有資產流失的負擔。

與此同時,壹位知情人士透露,李誌達已與張海達成協議。李誌達完成股權收購後,張海以原投資價格回購健康產業投資的平安保險和興業銀行投資項目。因為張海購買的這兩家公司的股份都是法人股,不能流通兌現。

這些只是張海有據可查的投資項目。據知情人士透露,此外,張海在北京、上海、Xi等地擁有大量土地投資項目。然而,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張海堅決否認這些項目的存在。

其次,政府對新的收購方也有疑慮,更願意積極策劃自己的方式來控制健力寶,這也是健力寶貿易公司這種新公司出現的原因。“其實政府是想把健力寶變成健力寶飲料加工廠,健力寶貿易公司負責品牌和銷售。”知情人士透露。剛剛召開的訂貨會也驗證了這壹說法。

引入戰略投資者?

然而,如果政府想在這壹舉措中取得成功,它仍然面臨許多困難。作為只有8.9%股權的小股東,政府怎麽可以單方面授權健力寶集團將其品牌和銷售轉讓給健力寶貿易公司?如果李誌達之前收購健力寶集團91.1%的協議有效,那麽政府的接管應該只是暫時的,在下壹步動作之前,健力寶的股權結構應該有壹個明確的答案。

當然,張海時代有1億欠款和很多問題,政府也有自己的信心,但要解決的問題是:張海的問題有多大,處理這些問題會對股權結構產生什麽變化?李誌達將如何向投入巨資的新進入者解釋?但顯然,現在各方的焦點已經集中到了這個協議能否成立上。而這也將是各方下壹步行動的落腳點。

65438+2月21日,佛山市三水區區長宋德平終於首次回應了壹系列關於健力寶的傳言。在談到惠中天恒的大股東身份時,他說:“作為壹個銷售健力寶的人,我不知道他們(指惠中天恒)為什麽自稱第壹大股東。他們還沒轉。”

宋德平還表示:“當務之急是保住健力寶的品牌,之後我們會引入戰略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