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的第壹層次:滿足自己的需求
在很多人對愛的理解中,有的人會把自己的需求理解為對別人的愛。我們在判斷壹個人是否愛上另壹個人的時候,往往會以以下幾種情況為依據。
例如:
我想妳,看不到妳的時候,滿腦子都是妳;
見到妳我很開心,但是見不到妳我又很痛苦。
我不能沒有妳,我發現我愛上了妳!
壹個人發現腦子裏整天都是對方。他(她)正在吃飯,他(她)正在睡覺。他(她)對做任何事都不感興趣。他(她)就是他所想的壹切,甚至他(她)的影子都在他的夢裏。我們常說,這是壹個人愛另壹個人的標誌。
其實,愛在哪裏?只是對彼此的壹種心理需求。妳們在壹起很幸福,沒有彼此很痛苦。這說明妳們需要對方幸福。只能說明對方能滿足妳的需求,並不能證明妳們相愛,因為愛不僅僅是那麽簡單。
這說明我是妳的止痛藥,我是妳的開心果!
沒有我妳會很痛苦,有我妳會很幸福!
妳不愛我,妳需要我!
但這是很多人證明彼此相愛的基礎。如果我壹定要說這不是愛,很多人都不會發現自己真正愛的是誰。
好吧,如果我們壹定要說這是愛,那麽它只是愛的最低級形式!或者是低水平。
因為這本質上是對自己的愛,是自己對對方的需求,想和對方在壹起滿足自己的需求,讓自己更幸福。
愛的第二個層次:自以為是的給予
還有壹種愛,看似很愛對方,實質上卻是在付出上“自以為是”。這種愛是這樣的:
我覺得西餐很好吃,所以很努力的學習西餐的做法,每天給愛人做西餐。結果我愛人從來不領情,因為我愛人最喜歡紅燒肉。
我覺得劇好看,就經常帶對方去看。結果對方從來不領情,因為對方更喜歡看電影。
我覺得錢多很重要,所以我努力掙錢,但是家裏人不領情,因為他們更願意陪我。
這種人比上壹個好。前者只愛自己。這樣的人有相愛的意願,想為對方做點什麽,而不僅僅是讓對方滿足自己。但是,因為他們做了自己認為好的事情,所以從來不被對方欣賞,對方根本收不到。最後這樣的人通常會得出壹個結論:對方忘恩負義,放了自己的。
但是,不管對方的需求,在對方看來,那不是“驢肝肺”嗎?甚至對方會覺得這樣的人很自私,因為西餐是他最愛吃的,話劇是他最愛看的,他覺得還不如多賺錢。是給對方的嗎?還是滿足自己?這樣做事,當然值得對方懷疑。
其實我們生活中很多人經常會做這樣的事情,有壹次我發現自己也在做壹些這樣的事情。
很長壹段時間,夏天,如果買水果回家,我就是喜歡買西瓜,因為我覺得西瓜好吃,皮薄肉多,是解渴的最佳水果,而且價格便宜。
壹個夏天的傍晚,我從外面回來,在路上接到老婆的電話,讓我買點水果回家。我在小區門口買了壹個大西瓜。沒想到壹進屋,老婆壹看立刻不高興了:“西瓜,西瓜,買水果的時候西瓜就是西瓜。妳這個自私的家夥,妳喜歡西瓜。妳知道我喜歡草莓嗎?”
這時,兒子插話道:“爸爸,我喜歡吃櫻桃!”"
那壹刻,我意識到我在做什麽!
我喜歡吃西瓜。,我想他們也喜歡西瓜,所以我經常給他們買西瓜。我覺得我是在付出愛,但他們感受到的是我的自私。這次老婆兒子給我上了壹課,我才知道,我們經常是這樣相愛的。
這樣的人經常會說:“我這樣做不是為妳好嗎?”
看這句話,妳熟悉嗎?是的,這就是妳父母常說的。很多父母有時候就是這樣愛孩子的,盡管他們認為這是對的,不管孩子喜不喜歡。在學校和工作中,壹切都要求孩子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忽視孩子的感受和願望。本質上,這是以愛的名義控制自己的孩子。
這樣的人,註意力還是在自己身上,就像我買西瓜壹樣。我關註買西瓜的行為。我覺得我付出了,但是我愛他們,卻忽略了家人是否喜歡他們。其實這不是相愛。就是愛上“付出”這個行為,只關註我有沒有付出,而不關註對方是否喜歡他們。
這也不是愛。如果壹定要說是愛,那頂多是愛的壹種中級形式,比上面說的滿足自己的需求更高級,但還不夠,幸福也無法達到。
愛情的第三個層次:滿足對方的需求
滿足自己不是愛,“自以為是”的付出也不是真愛。那麽,什麽樣的愛情才算是真愛呢?有愛的能力的人如何去愛?
他們如此相愛,在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山楂樹之戀》中:
安靜的秋天體育課沒有運動服,老三悄悄買了壹件。
靜秋沒有膠鞋,老三悄悄買了膠鞋;
靜秋的母親治病需要冰糖和核桃,老三叫人拿來。
看完這部電影,我從電影院出來很久了,內心深受感動。我知道很多人在看完這部電影後和我壹樣被深深地感動了。是什麽讓我們感動?老三給靜秋的報酬不正好嗎?
這才是真愛。妳為對方做的壹切都是基於對方的需求,而不是妳自己的“自以為是”。
這種愛是滿足對方的需求,還是用心觀察對方需要什麽?需求是什麽?那麽要滿足他(她),有時候不需要很貴,但是能深深打動對方,讓對方感受到深深的愛。
有壹次,學校的壹個學生問我:
我省吃儉用攢了很久,給女朋友買了壹條項鏈,但是她好像不是很感動。我該對她做什麽?
我知道她女朋友在考研,就問他:“妳女朋友現在最需要什麽?”
他說:“她在考研,最需要考研的時間和復習資料!”
我說:“那妳應該知道妳該怎麽做吧?”
他笑著說:“我明白了!”
沒錯。真正的愛情是建立在滿足對方需求的基礎上的。這個學生和他女朋友最需要的是考研的時間和材料。他送項鏈只是因為他覺得對方會喜歡,而這不壹定是對方最需要的。他應該想想自己能做些什麽來幫對方節省壹些時間,或者主動給她提供壹些考研資料。
明白這個道理後,如果有機會給家人買水果,我會買壹些家人喜歡吃的水果,比如草莓或者櫻桃,家人會覺得更開心。
這種愛,本質是相愛,才是真正的愛,是愛的高級形式。戀愛能力高的人就是這樣相愛的。只有這樣,對方才能深刻感受到愛情的存在,並因為這種愛情的存在而更加幸福。
想成為壹個戀愛能力高的人?那就不要盲目付出,用心觀察愛人需要什麽。那就去滿足吧!
真愛是滿足對方的需求。
真正的愛情是建立在滿足對方需求的基礎上的,不像最低級的愛情是建立在滿足自己需求的基礎上的,也不像中級的愛情是自以為是的,表面上是愛對方,實質上是愛上了付出。
兩個人在滿足自己需求的前提下,都沒有感受到來自對方的愛,都覺得對方很自私。這樣的愛情怎麽會幸福?
當兩個人“自以為是”的相愛,雙方都感受到了對方的“自以為是”,卻感受不到對方內心的愛,這樣的愛不會幸福。
當兩個人在滿足對方需求的前提下相愛,壹種深深的愛就產生了,這種愛可以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例如:
知道對方喜歡吃什麽,經常買什麽!
知道對方喜歡什麽樣的禮物,經常給他(她)買!
如果妳知道對方喜歡什麽,經常會這樣稱呼他(她)!
知道對方喜歡什麽樣的愛撫,經常做!
等等,只要把握好滿足對方需求的原則,我們能做的事情真的太多了。
電視劇《金婚》裏,就有這樣滿足彼此需求的愛情。誠實坦率(胡軍飾演)並不為家鄉人安排工作,而是忙於舒曼壹家(周韻飾演)、她的姐姐和姐夫,解決工作落實問題。而舒曼則在醫院默默的幫誠實和弗蘭克的家人安排工作,為對方著想,為對方考慮。
這種夫妻,為對方付出,又以對方的需求為前提的付出,付出很容易被對方收到。時間久了,雙方都會在心裏儲存很多對對方的感激之情,這就給情侶的愛情增加了更多的善意,這樣的感情也會越來越牢固,越來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