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上網的時候看到了這麽壹則有意思的報道。
大多數痛風患者對於海鮮、動物內臟這些高嘌呤食物都會很警惕,日常生活中盡量少吃,避免尿酸升高,引起痛風發作。
但報道中這名男子,並沒有天天大魚大肉,而是連吃了7天的蘑菇餐,這居然也會誘發痛風?
除了動物內臟、海鮮這些高嘌呤食物外,有些蔬菜,看起來人畜無害是 健康 食品,但嘌呤含量也很高,痛風患者壹樣不應多吃。
這些蔬菜,妳知道有哪些嗎?
絕大部分蔬菜屬於低嘌呤類(每100g所含的嘌呤數小於25mg),少部分蔬菜屬於中嘌呤食物(25~150mg),而報道中的罪魁禍首香菇,更是高嘌呤(>150mg),這些蔬菜其中包括:
菌類
香菇是蔬菜中少見的高嘌呤食物,每100g含嘌呤約214mg;
銀耳也屬於菌類,嘌呤含量壹樣不低,約98.9mg;
金針菇所含嘌呤要低不少,但也有60.9mg的嘌呤,屬於中嘌呤食物。
豆類
豆類的嘌呤含量普遍較高,黃豆、黑豆都有120mg以上,綠豆、紅豆嘌呤較低,但壹樣不容忽視,嘌呤含量也在70mg左右。
蔬菜類
茼蒿、豆芽、蘆筍、四季豆等。
這些蔬菜的嘌呤含量與羊肉(115mg)、牛肉(83.7mg)這些肉食還有金槍魚(70mg)、鱸魚(70mg)、螃蟹(81.6mg)這些常見海鮮處於同壹等級,有的甚至還高於它們,痛風患者在發作期壹樣要控制食用。
不過也不必過於擔心,由於嘌呤易溶於水,可以在吃之前將這些蔬菜先用焯個水,再繼續烹飪。
這種方法不能完全去掉嘌呤,只能在壹定程度上降低嘌呤含量,痛風患者使用這種方法處理食材之後,還是應該註意少吃。
香菇屬於高嘌呤食物,可連吃7天,還喝了好幾頓的香菇濃湯,會誘發痛風發作也不奇怪了。
嘌呤的水溶性是把雙刃劍:用水焯壹焯,食材上攜帶的嘌呤就會減少;可另壹方面,湯裏溶解的嘌呤卻增加了。
火鍋:嘌呤的聚集地
對於痛風患者來說,火鍋其實不太友好。
羊肉、肥牛、海鮮制品以及香菇這些菌類都是火鍋的常用食材,這些食材中的嘌呤經過火鍋底料涮煮,有壹部分會溶解進入鍋底中。
涮的食材越多,火鍋湯底的嘌呤含量也就越高。
?解決辦法:
不喝火鍋湯,最好吃“鴛鴦鍋”,把涮肉和青菜的鍋底分開。
湯 :嘌呤炸彈
煲湯比火鍋更可怕。
人們普遍認為:老火靚湯聽說過沒?湯煮得時間越久越好,這樣就能把食材的精華全部煮進湯裏。
“精華”不太清楚,可嘌呤是真都煮進去了。
香菇、黃豆、豬蹄、豬肝……這些食材嘌呤含量本身就高,經過長時間燉煮,嘌呤大部分溶解進湯中。
喝了這些湯,痛風變嚴重了千萬別覺得奇怪,這喝得可都是“精(嘌)華(呤)”啊。
?解決辦法:
可以用壹些低嘌呤的食材做湯,例如黃瓜蛋花湯、西紅柿雞蛋湯。何必非得盯著那些又不好煮,嘌呤又高的肉湯不放呢?
痛風處於急性發作期時每天的嘌呤攝入量不能超過150mg,這些低嘌呤食物是首選:
主食:
大米、小米、小麥、玉米等。
蔬菜:
低嘌呤蔬菜,如芥蘭、莧菜、苦瓜、黃瓜、冬瓜、胡蘿蔔、白蘿蔔、青椒、番茄等。
水果:
蘋果、西瓜、櫻桃、桃子、李子、橘子等。
此外,雞蛋、牛奶這些營養豐富的食物嘌呤含量也很低,痛風發作的時候用來補充營養再合適不過。
處於緩解期的痛風患者建議每天的嘌呤攝入量不超過200mg,對飲食的控制不用像發作期那樣嚴格,偶爾可以少吃壹些鯉魚、豬肉這些中嘌呤肉食,不過別拿來煲湯就好了。
(本文經過百科名醫醫學團隊及專家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