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酸反流的癥狀
1,典型癥狀有。
胃灼熱,胃酸倒流。大多數患者燒心的感覺是不壹樣的。多數患者主要感覺胸骨後或心窩內有灼熱感,部分患者感覺胸骨後疼痛,部分會向上延伸。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其他極少數患者,他們也會有被擠壓和壓迫的感覺。常發生於飯後1小時,平臥、彎腰或腹壓增高時可加重。
反酸是指胃中的酸性物質反流到口中,而不惡心、嘔吐或用力。燒心和反酸對每個人的感受和癥狀都有不同的描述。據調查,人群中約有30% ~ 50%的人有過燒心、反酸的經歷。此外,約25%的孕婦有燒心和胃酸反流癥狀。
2.其他非典型癥狀。
胸骨有足夠的疼痛,類似心絞痛、咽喉不適、堵塞感、異物感或棉球感。
2、治療胃酸反流的藥物
1,睡覺的時候。
床頭擡高15cm可防止食管內酸反流。避免咖啡、飲酒等能強烈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也能減少胃酸反流。
2.飯後和睡前0小時服用抗酸劑1。
以中和胃酸並使下食管括約肌的酸泄漏最小化。服用西咪替丁或雷尼替丁可降低胃中的酸度。
3、除了食管炎引起的大出血。
胃酸反流壹般不需要急診手術治療。食道狹窄可以通過藥物和反復擴張氣囊或探條來治療。如果擴張治療成功,狹窄不會影響患者進食。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或手術可以緩解嚴重炎癥,治療出血、狹窄、潰瘍,或緩解其他治療無效的那些癥狀。奧美拉唑和蘭索拉唑是快速治愈反流性食管炎最有效的藥物。當癥狀通過治療得到緩解,並不意味著巴雷特綜合征消失。
4.壹些特殊的食物應該避免。
如脂肪和巧克力、吸煙和壹些藥物(如抗膽堿能藥物),因為這些都可能增加食管下括約肌漏酸的可能性。膽堿能藥物(如甲氨甲基膽堿、甲氧氯普胺或西沙必利)可使食管下括約肌關閉更緊。
3.胃酸反流的治療處方
1,喝蘆薈汁。
蘆薈不僅對身體外部有好處,而且還有很多治療作用。買有機蘆薈汁。喝120ml(半杯)蘆薈汁。壹天可以喝幾次。蘆薈有通便的作用,壹天最多只能喝240到480毫升(1到2杯),避免拉肚子。
2.拿蘋果醋來說。
雖然看似違反直覺,但蘋果醋確實可以幫助緩解胃酸反流。每180毫升水中加入1湯匙有機蘋果醋。拌勻即可飲用。不壹定要用有機產品,但壹定要蘋果醋。
3.喝柑橘水。
喝壹種用柑橘類水果沖泡的飲料,有助於緩解胃酸反流。擠出幾茶匙檸檬汁或酸橙汁,根據個人口味加水。如果喜歡甜飲料,可以加壹點蜂蜜或者甜葉菊(壹種天然甜味劑)。飯前、飯後和吃飯時喝。
4.多吃蘋果。
俗話說,壹天至少要吃壹個蘋果。蘋果對身體非常好,可以幫助緩解胃酸倒流。蘋果皮中的果膠是壹種天然抗酸劑。
5.喝姜茶。
生姜有消炎作用,可以幫助舒緩腸胃,緩解惡心嘔吐。妳可以自己做姜茶。切下1茶匙的鮮姜,用開水浸泡5分鐘,倒入杯中飲用。白天任何時候都可以喝姜茶,尤其是飯前20到30分鐘。如果沒有鮮姜,也可以買姜茶包。
6.喝其他種類的茶。
其他幾種茶也可以幫助緩解胃酸倒流。茴香有助於緩解胃部不適,減少胃酸。可以將茴香籽碾碎,加入1茶匙開水沖泡茴香茶。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蜂蜜或少許甜葉菊,每天喝2至3杯(飯前20分鐘)。妳也可以用芥末籽或粉末泡茶。可以消炎,中和胃酸。讓它溶於水,泡茶。如果妳能接受口味,也可以直接吃1茶匙芥末。菊花茶還可以舒緩腸胃,消炎。可以買洋甘菊茶包,也可以用散裝茶泡茶。
4、護理腸胃的註意事項
補充“有益菌”保護腸胃。腸道內生活著數以億計的細菌,如益生菌、致病菌等。前者是平衡菌群,維持腸道健康。當有益菌的“整體實力”小於有害菌時,腸道菌群的平衡就會被打破,容易出現便秘、腹瀉等問題。在生活中經常補充益生菌,不僅可以增強有益菌的戰鬥力,還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促進腸道蠕動,改善細菌所在的腸道環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長。其實除了酸奶和奶酪,其他壹些發酵食品也含有益生菌,比如泡菜、納豆、腐乳等。另外,為了刺激益生菌的生長,要多吃富含低聚糖的食物,如香蕉、大蒜、蜂蜜、洋蔥、蘆筍等,因為低聚糖是腸道內益生菌的營養成分。
常吃纖維清腸。研究發現,每天攝入20至25克膳食纖維的人,可以讓腸道變得更加“環保”。高纖維飲食可以降低患食道癌和胃癌的風險。簡怡寧說,蔬菜水果中含有較多的“水溶性纖維”,可以清潔腸道,調節腸道菌群環境。不僅防癌,還能緩解便秘,對腸胃健康大有裨益;五谷雜糧中有很多“水不溶性纖維”,可以刺激腸壁的蠕動,縮短食物在大腸的滯留時間,減少有害物質的吸收。所以飲食要均衡。單壹食物不要吃很多,每種食物都取壹些。全谷物、菠菜、花椰菜、蘋果、西蘭花、梨、豆類等。應該都是餐桌上的常客。
胃喜歡四種食物。發表在《歐洲胃腸病學和肝臟病學雜誌》上的壹項研究發現,食用排出腸道氣體的食物,如肉豆蔻和肉桂,可以增強胃腸蠕動,幫助消化;生姜可緩解孕期及手術後的惡心反胃;薄荷葉可以放松胃部肌肉,緩解消化障礙癥狀;燕麥片是保護胃壁的“緩和劑”。
飯後休息壹下。研究發現,飯後休息可以增強腸胃抵抗力,尤其是中午,盡量小睡壹會,避免腸胃血流量進壹步減少。不過,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病科劉副主任醫師提醒,晚飯後壹定要間隔休息,因為晚上睡覺時,大部分器官進入新陳代謝緩慢的“休養”狀態。此時,強行讓胃腸道“努力工作”,不僅會使胃黏膜無法修復,還會導致胃在分泌大量胃液、消化食物的同時,破壞胃黏膜,導致胃糜爛、胃潰瘍等疾病。所以,飯後馬上睡覺,食物留在胃裏,無異於“睡覺養病”。
放慢進食速度。多項研究發現,狼吞虎咽容易導致食物在體內堆積,增加胃部負擔,減緩腸道蠕動。而且如果吃得太快,食物中的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都不能充分吸收,會造成營養物質大量流失。久而久之,腸胃就會失衡。細嚼慢咽可以讓食物更好的消化吸收,不至於滯留腸道造成堵塞。建議每頓飯至少吃25分鐘,老人壹頓飯最好咀嚼20次以上。因為食物在口中咀嚼時,能與唾液結合產生唾液澱粉酶,是促進消化的主要動力。最好和家人朋友壹起吃飯,慢慢來,這樣有助於改變吃飯過快的習慣。
七八頓飽飯。又餓又飽,面對不喜歡的食物,我寧願餓著肚子,但我會吃到看到喜歡的為止。長此以往,胃會“罷工”。專家說,即使喜歡吃,也不要“壹次吃個夠”。最好壹次只吃七八分,不要加餐太多。讓胃得到充分的休息,否則容易消化不良。另外,飯前飯後還有壹些習慣需要註意,比如飯前盡量不吃冷食;飯前喝幾口湯或水,促進消化液分泌,但不可過量;飯前飯後壹兩個小時不要做劇烈運動;少吃太油、太鹹、太辣的食物,以免刺激腸胃。
夏天暖胃。俗話說,十個胃病,九個胃寒。養胃壹定要考慮季節氣候變化。胃病的季節性和節律性特別強,尤其是早晚溫差大、“春寒料峭”的時候。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韓說,夏天很多人喜歡開著空調睡覺,肚子都是幹爽散熱的。所以腹部容易受寒,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出現腹痛、腹脹等不適。所以,無論天氣多熱,都要註意腹部保暖,睡覺時至少要用毛巾或薄毛毯蓋住腹部。另外,盡量少吃太涼的食物和飲料。過於寒冷的飲食不僅會導致胃腸血管突然收縮,血流量減少,引起腹痛、腹瀉,還會幹擾胃的正常蠕動,導致消化功能障礙,影響消化液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