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東北的朋友曾經說過:“除了東北的米,其他地方的米都不好吃!”
或許,他表達了個人對家鄉的感情;或許,也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但是好吃是相對的。
作為壹個廣西人,我覺得廣西的大米很好吃。而且,廣西的“飯”更好吃!
光是米粉就能“俘獲”全國人民的贊譽:柳州螺螄粉、桂林米粉、南寧老友粉、桂平修羅米粉、賓陽酸粉、融水濾粉...廣西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米粉,哪個更好,眾說紛紜。
當然,除了米粉,廣西還有很多特色的以米為主的美食,和米粉壹樣,也體現了廣西飲食文化的包容性——花樣百出。節日裏的壹切都是傳統工藝——地道的“土特產”。春節沒有這些以米飯為主的食物,廣西人表現出不像過年的感覺!
有著美好寓意的年味
有人說“是臘八後的年”,也有人說“是小年後的年”。我覺得是臘月後家家戶戶開始籌劃年貨的壹年。廣西人過年講顏色,所以米飯做的菜也很有意義。
年宗,年中
粽子是廣西人的必需品之壹,就像北方人過年吃的餃子壹樣。
雖然中國過年包粽子的地方很多,但是廣西的過年粽子更有特色,更好吃。廣西也有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但是端午節是包三角粽子,過年是包大粽子!
“大”是廣西年宗的特色。小時候年總壹般每個4斤左右,大壹點的8斤左右,可以全家壹起分。現在的粽子越來越小,但至少每個粽子的重量都在1 kg以上,1-2人都可以吃。
廣西水餃除了“大”,壹定要有綠豆,綠豆是廣西水餃的靈魂,要多放,這樣才夠香!在重慶讀大學的時候,我問當地的同學,為什麽重慶的粽子裏沒有綠豆?我同學回復我:“有綠豆餡的,但這只是豬肉餡!”"
在廣西,綠豆不是餃子!和糯米壹樣,只是餃子必不可少的配料。
廣西年宗餡料豐富,五花肉、豬手、香腸、雞肉、板栗、荔浦芋頭、芝麻、花生,可根據喜好搭配。不過最經典的餡料還是五花肉,越肥越好。經過約10小時的熬煮,糯米和綠豆吸收了五花肉的脂肪,變得更香,而五花肉在口中融化,肥而不膩。
年宗用糯米裹著綠豆,必須裹得像小山壹樣,意為“金山銀山”;新年吃粽子,“年中”,意味著好運滾滾而來;另外,粽子的諧音是“中子”,也表示人丁興旺。所以廣西很多家庭即使不包也能吃到去年的粽子,這是親朋好友的美好祝願。
汽巴,快樂圓滿。
北方的至日冬天吃餃子,新年吃餃子;在廣西,我們在冬天的至日吃糍粑,新年也吃糍粑。但由於地域和習俗的不同,糍粑在廣西各地會有不同的做法和吃法。
桂東南的糍粑以大肚為主,餡料有甜有鹹。甜口的餡料壹般是白糖/紅糖、芝麻、花生等。,而且鹹口會豐富很多。用各種肉和蔬菜炒,如肉絲、蘿蔔絲、蝦米、小蔥,或肉末、韭菜、木耳,或肉末、粉條、腐竹、胡蘿蔔。妳可以隨心所欲地混合它們。
汽巴皮也有生吃和熟吃兩種方法。生皮是用糯米粉和面,然後直接包餡,再水煮、水面蒸或油炸;有的地方會用芭蕉葉或粽子葉包起來再蒸,吃起來會有樹葉的香味。熟皮是將熟糯米打成丸子或湯圓蒸熟,再裹上餡料,可直接食用。
還有其他做糍粑皮的方法,比如崇左香脆地瓜糍粑,是將蒸熟的地瓜和糯米漿混合均勻,做成地瓜味的糍粑皮;如南寧將艾葉煮熟切碎去除苦水,糯米漿做成球狀,使糯米皮帶有艾葉的香味。
在桂北還有壹種只吃“糍粑皮”的白糍粑。只加糖調味,直接把糯米粉揉成小球再搓成圈。桂北冬季氣候寒冷,農村的家庭經常圍坐在火堆旁取暖。這時候他們把白米糕放在邊上烤。又脆又好吃。
不管是什麽樣的糍粑,基本都是圓形的,圓圓的象征著幸福,意味著壹家人會像糯米壹樣粘在壹起,永不分離。也是親戚互相拜訪,與汽巴壹起過年的珍貴禮物。
利潤,好運
每年春節,廣西的朋友經常吐槽:切粉太難了!
硬盈利,不僅要聰明,還要防溜;切的厚,熟了不好吃,切的薄,熟了容易碎。切的時候別看硬,壹加熱就會變軟,吃起來嫩滑爽口。
廣西人愛吃年糕,尤其是桂北和桂南。過年壹定要有年糕。俗話說“過年吃年糕,壹年順利。”“利”字在李芬代表吉祥,意為“好運”“順利盈利”。可以自己吃,也可以送給親朋好友。我祈求來年有個好兆頭。
李芬是廣西的壹種“年糕”,但它不同於白年糕。
壹般用陳年秈米(糯米)做面糊,工藝復雜。用水浸泡,磨成漿,熬成團,揉成光滑的小圓筒,蒸至八成熟,晾幹。放在水裏養,不然會幹裂,要經常換水。做白米糕,是把粘性好的糯米磨成粉,然後加水做成光滑的面團,蒸熟冷卻。
李芬吃起來比白年糕更爽口,容易消化,不用擔心粘牙。粉絲的吃法有很多種,炒粉絲、湯粉絲,煮火鍋也是不錯的選擇。過年的時候加臘肉,芹菜,蒜苗炒壹盤做菜。有多少廣西人不願意用雞換好吃的?
紅糖年糕逐年上漲。
雖然李芬是廣西的壹種“年糕”,但廣西人也做年糕,就是紅糖年糕。
和白年糕壹樣,紅糖年糕也是糯米做的。不同的是糯米粉與紅糖漿混合攪拌均勻成糊狀,然後放入圓磨機中蒸熟,冷卻脫模。
制作精良的紅糖年糕,冷卻後常溫下依然松軟,可以直接食用。但天氣冷了會變硬,可以蒸、炒、炸、加熱。我喜歡油炸。切片後蘸點蛋液煎至皮脆,吃起來外脆內糯。如果妳特別喜歡吃甜食,煎好後倒點紅糖,哭哭隔壁的小朋友。
“年”與“粘”諧音,可以理解為新年團圓、凝聚的意思,而“餅”與“高”諧音,表示步步高升。春節送禮用紅糖年糕,寓意祝福“年年高升”。另外,年糕又叫“年糕”,與“壹年比壹年高”諧音,意思是孩子壹年比壹年高,所以小時候媽媽經常叫他們多吃,說這樣可以快點長大。
過年請客送禮的零食。
在廣西過春節,走親訪友是必不可少的。客人不能空手進去,也不能餓著肚子出去。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物質越來越豐富。新年招待客人和送禮物的選擇很多,但傳統的米飯小吃更有思想,更受歡迎。因此,廣西人經常用它作為手信來拜訪和招待親朋好友。
年糕,雕刻藝術品
廣西很多地方都有做年糕的習俗。除夕夜,壹家老小圍在廚房做年糕,其樂融融。
年糕是木制模具,雕刻有吉祥的鳥獸、奇花異草、福祿犀首等。每壹個年糕都像壹件雕刻的藝術品,栩栩如生,精美絕倫。孩子們經常按照自己喜歡的圖案分享年糕,有的想要公雞,有的想要花草,有的想要祝福...
做年糕的過程很復雜。在制作年糕之前,需要經過選米、泡米、曬米、炒米、打粉、煮糖、做餡等工序。做好年糕後,需要烘烤或蒸熟。現在很少有人堅持自己做年糕,大多選擇買工廠做的年糕,圖案沒有手工模具漂亮,但是好吃。
年糕壹般分為粘年糕和糯米糕。糯米年糕香脆,糯米年糕軟糯,口感不同。隨著年糕的商品化,工廠還開發了許多新口味,如黑糯米糕、雜糧糕、玉米山藥糕等。
沙餅,濃濃的鄉愁。
沙糕是桂西南的傳統糕點,也是壯族人春節送禮的三件套(沙糕、粽子、雞)之壹。
沙糕,用香糯的糯米做成,入口有沙感,故名。餡料可以很豐富,芝麻、紅豆、黃豆、綠豆等。可以加工成餡料,色彩鮮艷漂亮,還很開胃,老少皆宜。沙糕入口即化,好吃又甜,唇齒留香。壯族村民過年不吃壹口沙餅,感覺不像過年。因為“高”和“高”是諧音,所以他們期望自己的生活壹年比壹年好。
如今,春節吃沙餅的傳統依然不變。每年春節臨近,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輕人開始問長輩:今年開始做沙餅了嗎?
米糖,又甜又漂亮的糖果
米糖是廣西很多70後、80後甚至90後的童年小吃,也是廣西人過年的傳統小吃。除夕之夜,孩子們開始貪吃,跟著大人在廚房裏炒飯、煮糖、碾米花...
炒飯之前,也要提前很多天準備。浸泡糯米、蒸糯米、烘幹糯米等。不是壹兩天就能完成的。條件較好的家庭可以加入芝麻、花生制作,香脆可口,味美香甜,寓意生活的甜蜜美好。
沒錯,爆米花就是窮人的糖果。因為條件差,孩子們買不起糖果過年,於是勤勞智慧的大人們想到了用糯米做米糖,讓孩子們在春節也能吃到好吃的“糖果”。
糖圈,可食用的中國結
糖環是廣西另壹種過年必備的糖果,在廣東香港也是如此。
每個地方的糖圈做法大致相同,用料簡單,比如糯米粉、白糖,也有壹部分混合了糯米粉、粘米粉,會讓口感更加酥脆。當然也有人做鹹的,但我覺得既然叫糖圈,甜的才是正宗的。
妳必須熟練地制作糖圈,這樣妳才能把它們包裝成漂亮的形狀。但是,糖圈沒有標準的形狀。有的是大環裏的五角星,有的是圓裏的小環,有的形狀像大頭針。無論是什麽形狀,都是壹個環節,意味著環環相扣,生生不息。也有人說,糖圈是“可食用的中國結”,吉祥如意,寓意心連心的團結。
過年吃主食方式不壹樣。
以前廣西人大多以種地為生,忙到年底,只有過年才能好好休息。不知道是終於有時間用美食犒勞自己了,還是有了“恐慌”的休息。廣西人做了各種小吃,連主食都不放過。
豆腐,韭菜最經典。
廣西豆腐的制作方法很多,有的主要是以肉為菜;但是在舊社會,米飯吃飽就好了,所以大部分都是糯米餡的,成了另壹種主食,特別好吃!
雖然是糯米為主,但是餡料壹點都不馬虎,這也是好吃的關鍵。糯米泡好,和五花肉碎、韭菜拌勻,然後泡在豆腐(油果)裏,上鍋蒸著吃。食材不固定,都是按口味搭配。有人不喜歡韭菜,就放胡蘿蔔、木耳、蓮藕、芋頭,但我覺得韭菜最經典。
用西紅柿、辣椒、蔥花、香菜熬湯,澆在剛出鍋的豆腐腦上,想想怎麽吃。不是所有廣西人都知道的。
裏面塞滿了豬腸,別有風味。
在廣西,不僅豆腐可以沖泡,任何東西都可以沖泡,包括豬腸。所以和豆腐壹樣的餡料,也可以沖泡成豬腸,食物別有壹番風味。
豬腸可以沖泡,包括小腸和大腸。大部分是桂東南的豬腸。據說是因為豬腸的味道更香,不愛吃的人會覺得臭。
在桂西北,豬小腸居多,釀造比較有特色。每到小年,壯族就開始家家戶戶殺豬。他們將豬血和糯米混合,倒入豬的小腸中烹飪。這種豬腸釀造在當地被稱為“血腸”。據說廣西的血腸做法起源於清朝入關——東北的滿族是血腸的鼻祖,但東北的血腸是純豬血。
豬肉香腸可以當主食,也可以烹飪,吃法多種多樣。蒸熟了,可以直接吃嫩滑清香的糯米,也可以切片炒至焦黃外脆內糯,香氣四溢。在廣西桂平,很多酒店和大排檔都有這種炒豬肉香腸。
甜米飯,甜點
在廣西眾多以米飯為主的菜系中,八寶飯應該是顏值最高的,色澤鮮艷亮麗,能讓不愛吃甜食的人忍不住動筷子。
是的,八種幹果和蜜餞放在碗底,用糯米拌上豬油和糖壓實,然後籠蒸,吃的時候倒扣在盤子上。煮八寶飯,幹果和蜜餞都不固定,喜歡放什麽都可以,重點是擺放,這是決定八寶飯價值的關鍵。
八寶飯,就像西餐的甜點壹樣,在年夜飯結束的時候端上壹碗八寶飯,全家共享。那叫好味道:香滑,甜而不膩。
廣西宜州八寶飯尤為著名,是宜州人過年必不可少的舌尖美食,寓意“八寶飯變吉祥”。
這些以米飯為主的食物,算不上是山珍海味,但在很多人眼裏,是土得不能再土的食物;但是,這些都是廣西代代相傳的傳統工藝。
作為壹個廣西人,我覺得特別自豪——光是吃米飯就有這麽多花樣,每壹個都承載著廣西人的年味。
-結束-
溫存華
圖片來自邦村,部分來自網絡。
-過去的食物分享-
1.中國哪裏的餃子(元宵)最好吃?他們的“鬥爭”什麽時候才能停止?
2.中國人和糖的愛恨情仇幾千年沒變?
3、廣西人過年,壹定要有壹碗豬肉!妳的紅燒肉吃完了嗎?